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普法365】新《安全生产法》释义 第八十条 应急预案及应急体系

发布时间: 2025-04-01     信息来源: 媒体聚焦

  2021年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为配合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工作,便于广大读者准确理解、掌握法律规定,本号摘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该书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参与修法的同志编写,对《安全生产法》逐条进行解释,深刻阐释、准确反映立法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八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应当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协助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按照授权依法履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本条是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单位在应急救援方面职责的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会造成无可挽回的人员受伤或死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采取一定的措施,千方百计地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城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当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基础上。《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8条明确规定:“应急预案应该依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会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与环境危害,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作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通常能分为五个步骤,即组建应急救援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有几率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组织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责相关行业、领域的专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对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应当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的方法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应当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应急工作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有关应急救援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

  此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也对地方人民政府的这一职责作了规定。如《特定种类设备安全法》第69条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特种设施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定种类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或者纳入相应的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国务院2013 年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69条也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工业与信息化、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交通运输、铁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根据本地区真实的情况,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考虑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应急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面的非常大的优势,以及在整合应急救援队伍和培训演练方面的便利条件,本法将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的职责赋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本法的上述立法精神也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得以体现该法第26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准确的通过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单位理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充分的发挥公安消防以及武警、、预备役民兵的骨干作用,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充分的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加社会应急救援;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本条第2款为本次法律修改新增加内容,在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特殊区域管理机构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协助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工作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组织,负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行政管理,对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区位、建筑结构、危险源等情况更为熟悉,要求其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纳入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救援体系,具备极其重大意义。2019 年国务院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由于生产经营单位聚集,人员、物资密集,事故隐患较多等原因,一直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点区域。在《意见》中也要求,完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功能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因此,本次修正对上述重点区域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考虑到现实中上述区域的行政管理机构通常并非基层政府组织,没有组织并且开展应急救援相关的行政权力,因此更多承担协助工作或者按照有关政府的授权开展工作。

上一篇:新规!300人以上的企业一律应设置安全总监且具备注安师资格2025年6月1日起实施!

下一篇:人防车位不归国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