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走出关键一步别看只是一则小消息却决定未来空战格局
首批直训三代机飞行学员结业,平均岁数仅23岁,为史上最年轻三代机飞行员。乍一看,好像只是一则小消息,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是中国空军走出关键一步的标志性事件。
近日,据《报》报道,由石家庄飞行学院培养的歼-10飞行学员已经正式结业并将调往一线作战部队。据悉,这些学员绝大多数都是“00后”,平均岁数仅23岁,是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三代机飞行员,也是首批由院校直接培养出来的三代机飞行员。
众所周知,一名刚刚参军新兵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三代机飞行员,往往需要经过数年培养训练。不仅要在飞行院校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在毕业后还要先驾驶歼-7、歼-8等战斗机与老飞行员们进行贴近实战的飞行训练积累经验,再通过一系列考核后获得三代机战斗员资格证,最终才能被调往一线作战部队驾驶三代机。
这一飞行员培训模式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在三代机数量严重不足,空军仍保留庞大二代机规模的情况下,从机队中筛选出优秀飞行员去驾驶数量稀少的三代机。这种“老飞”开“新机”的培训模式曾让用很短的时间就组建出了一支飞行经验比较丰富的三代机机队,极大地拉近了我们与世界先进空军的差距。
然而这毕竟是十几年前的培训模式了。随时代的发展,开始发现飞行经验比较丰富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这种培训模式下,飞行员能够积累的只是二代机的飞行经验,到一线后飞行员还要重新与三代机进行磨合。之前的飞行经验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同时,二代机与三代机的飞行性能与作战模式也完全不同。飞行员不仅需要去更改自己的飞行习惯,连基本的作战理念也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去调整。这种就好像让有着拉力赛经验的越野车手去开F-1赛车比赛一样。能开是能开,但想要开好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显然会拉长整个培训周期。
事实上,同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歼-20与三代机上。拥有数千小时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和刚刚结束训练的新飞行员,二者在驾驶歼-20时并没有展现出明显的技术差距,甚至在空战对抗时,由于不可能会受到上一代飞机作战经验的桎梏,新飞反而能够更有效发挥歼-20的隐身优势,从而击败老飞行员。
之所以开始改革飞行员培训模式,选择直接在飞行院校中培训三代机飞行员。正是因为在这一系列的实战对抗中,已经发现了飞行员取得胜利的重点是对机体的理解与接受程度,而非“飞行经验”。“飞行经验”不仅没有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要素,反而成为了限制飞行员发挥机体性能的桎梏。
面对这样的结论,会选择培养一批从飞行院校中就开始接触三代机的年轻新飞行员们也是理所应当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新飞行员们不可能会受到历史经验的干扰,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能够用自己的视角去理解未来的空战,从而促进新一代的作战理论的诞生。
总的来说,在技术不断更迭,战术一直更新的当下,中国空军对于新飞行员的需求只增不减,这种直训模式不仅会在未来逐步普及,甚至还可能会有直训四代机飞行员出现。到了那时,决定未来空战格局的,将会是这群新生代的飞行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