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普图书盘点:满目尽琳琅原创科幻尚需努力
“入夜京城冷,读书陋室香。点评科普册,满目尽琳琅。”今年上市的优秀科普图书,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北京晚报特邀著名科普专家、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苏青择其要点简而评之。
2023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把宣传科学家精神的图书出版推向高潮。
如果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科技星光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星光璀璨,那么,2023年底新出的《向天探测10000米:中国大气环境立体监测关键技术攻关纪实》则又亮眼前。该书重点介绍了我国科学家面向环境领域国家战略需求,从孕育原始科学技术创新到突破大气监测关键技术的感人事迹,有助于读者了解我国大气环境监视测定卫星“开天眼”的发展历史,提高民众对实现“双碳”重大意义的新认识,激励青少年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今年上市的《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从诞辰百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当中,精选出40位不相同的领域有代表性的杰出科学家,通过讲述他们拼搏奋斗的故事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绘制出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史,呈现出一扇重要学科精选的重大成果展示窗,公布出一张彰显科学大师风采魅力的光荣榜,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发展史、接受爱国主义和科学家精神教育、追逐科学梦想的优选课外读物。
自2021年7月至今,大象出版社已策划出版“中外科学家传记”丛书第一、第二两辑共20册,丛书精选科技史研究领域名刊《自然辩证法通讯》40多年来“人物评传”专栏刊载文章,宣扬200多位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分析、总结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重要成就和影响。据悉,第三辑10册2024年上半年将面世,丛书可谓蔚为壮观。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推荐该套丛书:“科学精神就是优秀科学家的精神,阅读杰出科学家的传记是理解科学精神的有效途经。”期望这套优秀科学家传记作品,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促进更多“小小科学家”诞生。
2021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遂引千家万户瞩目,围绕“双减”出版社在科学教育出版上各展才华、做足文章。怎么样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科学教育加法,“科普阅读也是加法”成为人类的共识。
四川文艺出版社今年出版的《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是著名科普作家尹传红创作的科学散文集,其中《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一文登上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引起社会反响,受到升学孩子家长的青睐。该书是“试卷上的作家”丛书中的一种,丛书收录了刘心武、韩小蕙、张国龙等21位全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的精选作品,《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则是唯一的一种科普文集,可见科学教育已引起《语文》课教师重视。
梁进是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也是近年来极为活跃的一位科普女作家。人民邮电出版社今年底出版的《生活是堂数学课》,是她的又一科普新作,虽然生活中的数学很难写,但梁进却用优美的文笔,通过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传说,讲解其背后蕴含的数学原理,让数学走出森严的象牙塔,成为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友,由此喜欢上数学理性、优美、练达和实用的方方面面。
同样是科普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今年引进出版的《DK数学运转的秘密》,则很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该书借用作者自创的“猛犸”形象,带领青少年读者探索数学世界的思维和秘密,全书从数字基础到数学公式,从逻辑思维到数学原理,从数学理论到身边的数学运用,共用7大章讲解了62个核心概念近400个数学知识点,原理解释简单易懂,知识分解图表直观,指导孩子们敲开数学神秘的大门。
国防工业出版社今年出版的《国防视域科技热词》,基于数据、依靠专家,精选出当下38个科技类“热词”,涵盖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材料制造、动力能源、生物仿真等关键科技领域,并从“热词”的基本内涵、技术机理、演进过程、国防应用等角度予以通俗解释,帮助读者了解前沿科技热点、学习前沿科技知识、把握前沿科技动态。作者诠释科技“热词”,文字虽然不多,但在阐述一个热点、一种现象、一类事物的同时,注重反映科技影响民众认知、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时代作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大爆炸:宇宙通史》一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宇宙的诞生、宇宙的演化、生命的起源、宇宙的未来和宇宙的终结等热点新知,彰显了人类对于星空的不断探索和深刻认识。作者带领读者穿越时光隧道,跨进宇宙学的缤纷世界,领略科学家的逻辑推理和异想天开。诚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苟利军研究员“前言”标题所言,“一本好书,打开宇宙的一扇窗。”
重庆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人工智能之书:从中世纪的机器人到神经网络》,通过讲述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100个里程碑事件,带领读者步入哲学、社会学、神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探究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感受人工智能话题的异彩纷呈。在美国作者克利福德皮寇弗看来,人类文明的所有的领域都早已讨论过人工智能这一看似新颖的话题,它带给我们的深思从未停止过。
自20世纪末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刘华杰教授倡导复兴博物学以来,博物学类图书就成为科普出版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出版了许多好书,今年又推出了首次引进国内的欧洲博物画图集《齐波的植物图集》。该书精选齐波手绘珍贵植物水彩画作130余幅,并由三位当代法国植物学、园艺学领域专家从艺术鉴赏、植物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史的角度,进行专业又通俗的解读。齐波是16世纪意大利植物科学画画家,其画作对生物学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今天仍旧能帮助我们了解植物、认识植物。
这个世界从不乏为科学而探险、求道、献身的人,19世纪著名博物学家保罗迪谢吕就是这里面的一员,他为了给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寻找有力证据,只身前往危机四伏的非洲森林探险,寻找“大猩猩”,留下了众多引人无限遐想的传奇故事。蒙特雷埃尔是一位集科学、历史、文学修养和情怀于一身的优秀创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今年引进出版了雷埃尔给我们留下的这部妙趣横生、生动鲜活、惊心动魄、百读不厌的科普佳作《在人与兽之间》。
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今年出版的“科学趣问消消乐”丛书共8册,内容涵盖天文、地质古生物、植物、动物、土壤、科技、气象、生态等知识,这些知识大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读者定位少年儿童。丛书采用一问一答形式科普知识,答案简洁明了,文字轻松活泼。小读者可随时随地捧起书本,用三四分钟就可读完一篇文章,消除一个科学疑问,体会到获得博物新知的快乐。
少儿科普历来是科普图书出版的重要争夺阵地,2023年更是旌旗招展,夺关闯隘,号角连营,方兴未艾。
《势不可挡的人类我们如何掌控世界》一书今年6月一经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引进出版,立刻好评如潮。这是一部讲述给孩子们听的人类简史,作者的叙事方式很独特,他结合今天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体验,讲述了远古的人类如何克服千难万险,不断适应,学会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发展并最终成为掌控全世界、主宰整个地球的万物之灵的进化解密故事。该书远古与现实穿插融会,普及知识考证与想象互为补充,启迪孩童思考与警醒润物无声,令人拿起来就放不下,读罢回味无穷,引人遐想。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陪着四季慢慢走》科普绘本,以亲子同行游玩的视角,带着小读者走进“春、夏、秋、冬”四季周边的自然世界,帮助孩子们认识华东地区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飞禽昆虫、小动物等,以此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是一套颇具特色的优秀科普图书。该书视角独特,取材适当,编排巧妙,体例创新,每册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便于小朋友轻松了解全年发生在身边的事物,掌握相关的科技知识。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乐小多探案记》系列,可谓科普图书创作的一种新探索。该系列已出版的《突如其来的子弹》和《午夜脚步声》两册,均以一个神秘的案件为由头,以主人翁父子为代表的侦探团队通过勘查案件现场、讯问嫌疑人、追踪探险、逻辑推理等手段,逐一排除层层异象,不断挑战种种阻挠,最终揭开神秘案件的真相。阅读体验惊心动魄的探案之旅,小朋友从中能学到相关的地理、气象、水文、植物、矿业等知识,以及各种防灾避险逃生的办法。
中国的科幻出版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进入新世纪,人们重新审视科幻的意义和作用。自2016年始,中国科协每年主办一次全国性科幻大会,科幻出版迎来新的春天,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2023年在成都举办,进一步带热了科幻出版。
十多年前,我主政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学普及出版社时,科幻出版就被列为重点出版方向,并引进王卫英博士领衔,专攻该领域出版。如今,该社已成为中国科幻出版重镇,创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凝聚国内一流科幻作家,每年好书不断,2023年最耀眼的当属《王晋康文集》面世。作为中国科幻创作的一面旗帜,王晋康步入中年才开始科幻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硕果累累。《王晋康文集》涵盖王晋康绝大部分科幻作品,包括中长篇12卷、短篇结集8卷、创作随笔1卷,共计21卷,洋洋大观,可喜可贺。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开始涉足科幻文学出版,2018年即组建科幻文学出版分社,后起直追,形势喜人。该社今年出版的《罪物猎手》,是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付强的又一科幻长篇力作。人工智能觉醒,环境高度变异,看末世人类如何在困境中奋起。书中的罗星就是这样一位“罪物猎手”,他带领团队在与罪物的斗智斗勇中,逐渐了解了这样一个世界的隐秘,最终把目光锁定在罪物的根源外网上,守护住了退却的文明。
科幻之都成都,一直以一己之力与全国的科幻出版分庭抗礼。《科幻世界》杂志社、成都八光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科技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合作,2023年均有重磅科幻作品推出。四川科技出版社首次翻译出版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克利福德西马克的科幻代表作《荒城》,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深潜游戏》和《祈祷之海》分别带热了俄罗斯科幻名家谢尔盖卢基扬年科和澳大利亚科幻名家格雷格伊根。这一年的科幻出版更呈多元化趋势,热点版权争夺激烈,以往被忽视的科幻作家的作品重新被发现、发掘。相对于眼花缭乱的引进科幻出版,我国原创科幻力量仍显疲软,还需加油努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与之相类似的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