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十周年活动在太原召开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指控领域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思想引领,促进新时代指挥控制领域学科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9月15日,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十周年庆典活动暨2023年火力与指挥控制学术年会在太原成功召开。十周年庆典活动主题为“回顾CICC十年成长,畅谈未来CICC发展”;火力与指挥控制专业委员学术年会的主题为“智能杀伤网的火力与指挥控制”。
会议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CICC火力与指挥控制专委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七研究所承办,山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协会,智能信息控制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网络信息体系技术国防先进的技术创新中心协办。出席此次会议的有CICC理事长、中国工程院费爱国院士,CICC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CICC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戴浩院士,CICC监事长、中国工程院何友院士,中国科学院尹浩院士等300余名专家学者。
开幕式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执行秘书长刘玉超主持,主题报告分别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七研究所副所长任煜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七研究所科技委办公室主任肖亮主持。
费爱国院士为大会致辞,对学会十年来取得的发展和成就表示充分的肯定,向关心支持学会工作的全体员,全体会员以及社会各界同仁表示感谢,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CICC副理事长、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七研究所所长赵爱军代表会议承办方讲话,表达了对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十周年庆典的祝福,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承办单位二〇七所的相关情况,回顾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与二〇七所的历史渊源,并对所有嘉宾致以感谢。CICC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继荣、火力与指挥控制情报网老前辈王校会研究员通过视频致辞的方式对大会送来祝福和期望。
在中兵火龙操作系统发布会环节,费爱国院士、任煜海副所长、中国兵器科技带头人赵刚研究员、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冯珂珂副总裁共同完成了火龙操作系统揭幕启动仪式。会议同时进行了第二批山西、湖南两省“CICC(地方)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授牌仪式,由学会理事长费爱国院士、副秘书长董希旺教授为两个俱乐部完成授牌,并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七研究所赵彦东代表青年科学家讲话。
大会邀请的报告专家有:费爱国院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科学家高天成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周宗谭教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朱荣刚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印二威研究员、陆军工程大学邸彦强教授、武警工程大学吴虎胜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孙宏滨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王永利教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七研究所赵彦东副研究员等。费爱国院士针对未来空基数据链的发展,分别从空基数据链的能力需求及发展的新趋势,未来空基数据链发展构想,对空基数据链的几点认识三个方面做探讨分享。高天成研究员就杀伤网视角下的火指控一体化发展进行交流。
周宗潭教授、朱荣刚研究员、印二威研究员、邸彦强研究员、吴虎胜副教授、孙宏滨研究员、王永利研究员、赵彦东副研究员分别就人机交互、智能无人、智能博弈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会议报告紧扣主题,引领技术前沿,对推动指挥与控制技术的创新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得到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会议同时举行了CICC成立十周年座谈会暨中国科协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回顾CICC十年来的成长,畅谈未来发展,探讨了集群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与评估有关技术应用与创新,并就指挥与控制学科建设进行讨论。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砥砺前行,这是CICC成长蜕变的十年、拼搏奋斗的十年、铸就辉煌的十年,学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学会将始终秉承“繁荣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促进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宗旨,继续支持火力与指挥控制专业委员会创新发展,加强推动先进的技术在火力与指挥控制领域的应用,为搭建优秀的学术交流平台而努力。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AI与数字化的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度的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福祉。
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12月11日安装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施安装闭环。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12月11日,工作人员安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线
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健委10日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党组机关报《中国航天报》推出“为建设航天强国不懈奋斗”系列评论,在其中一篇评论中提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标SpaceX,集团公司在发展理念上、科研生产模式上、关键核心技术上、质量效率效益上存在很明显差距和不足,整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12月9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记者12月8日获悉,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为磊教授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研究人员介绍,此前,对海洋生物碳泵的直接观测主要利用沉积物采集器,数据极为稀少。
美国两个科研团队在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分别刊文称,他们首次让单个的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科学家已实现多个光量子比特超纠缠态的实验制备,让单个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有望为量子信息技术探讨研究带来新启发。
“我将以当选院士为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倍加珍惜院士荣誉称号。过去三年,李殿中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7家研究机构在内的40余家行业单位和优势力量,成功突破高端轴承“卡脖子”技术难题。
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一大批“黑科技”命中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他们开启无障碍生活。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地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清华大学获悉,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已完工,具备实验条件。首批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开展科学实验。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纪录再次被打破:美国波士顿量子计算初创公司QuEra建造的新型量子计算机拥有迄今数量最多的逻辑量子比特——达到48个,是此前逻辑量子比特数量的10倍多。
6日,全球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位于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研究者、监管者、医生、患者,还有医学期刊,都将重视这些试验以及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6日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日前,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新能源产业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原料生产、装备制造、电站开发运营、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由谁来承担回收责任”,是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线
下一篇:关于指挥与控制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