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兵器发展的那些事儿
在一本近30年前的兵器杂志上,笔者无意间瞥见了封面上一把捷克CZ-75手枪,封面配文:“性能可靠,做工精良”。如今,CZ-75手枪全球产量超过百万支,装备了多国军队。布局精巧、精度良好、工艺精美,这三个“精”,是CZ-75手枪的特点,也能说是捷克兵器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军迷们对捷克武器装备不吝溢美之词:“小国出好枪”“捷克出品,必属精品”……这些都体现着军迷对“捷克造”的质量肯定。
今年,东道主捷克在布尔诺IDET防务展上展出的LEV轻型突击车、MR-2“维克托”防空系统等装备吸睛众多,又一次收获了军迷对捷克制造的赞美。
从早年间名声在外的手枪、轻机枪,到近些年生产的重型武器装备,捷克这个仅7.89万平方公里的中欧国家,在世界兵器发展史上曾掀起哪些“浪花”?本期,让我们大家一起回眸捷克兵器发展之路,聊聊捷克兵器发展的那些事儿。
捷克是中欧的内陆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捷克工业基础雄厚,且拥有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经济体系。这为其武器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和捷克的国情紧密关联。1918年,奥匈帝国被一战拖垮,捷克与斯洛伐克从中分裂出来,组合成一个新国家——捷克斯洛伐克。这个新国家境内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集中了奥匈帝国70%以上的工业区,如此便顺理成章继承了奥匈帝国的庞大“遗产”。
不仅如此,大量捷克、斯洛伐克的人们当时都在工厂工作,他们掌握着当时先进的工业技能。天时、地利、人和,使捷克斯洛伐克很快走上了工业腾飞之路。该国机械制造、动力设备等产业,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在其境内,涌现出一些具有知名度的大型军工企业,比如著名的斯柯达兵工厂、布尔诺兵工厂等。
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生产数量比较可观,除小部分供应本国军队使用,其余大部分外销出口。二战爆发前,该国出口的军火占世界军火出口的30%之多,对世界军事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战争是武器装备的试金石。在以抗日战争为真实背景的电视剧《亮剑》中,团长李云龙遭日寇围困。危急关头,政委赵刚带队营救,李云龙听到了战友手中“捷克式轻机枪的声音”,这让他和警卫员看到了被救的希望。这款机枪,正是由布尔诺兵工厂生产的ZB-26轻机枪。
据了解,1927~1939年,布尔诺兵工厂向中国出口了3万多挺ZB-26,该枪后来被中国的军械厂大量仿制,总数超过10万挺。这款1923年研发成功的机枪,枪管、弹匣均可快速更换,且重量较轻,坚实可靠。抗日战场上,中国军民手中的“捷克造”表现出色。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装备过ZB-26轻机枪及其衍生型号。英国军队的“布伦”轻机枪,也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成。
二战前夕,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接管了其军工体系,不仅大大补强了德国的军工产能,也让德国获得了不少现成的武器装备,除了VZ-24栓动式步枪、ZH-29半自动步枪这些轻武器名枪,其获得的很多重装备战场表现同样出色。
例如,斯柯达兵工厂制造的LT-38坦克性能可靠,成为德军发动“闪电战”的利器之一。德国人还利用它制造出一系列变型车,为德国的诸多坦克提供了设计原型,可谓德军坦克部队里的“万金油”。比如,“黄鼠狼”III自行反坦克炮、“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等装备就采用了LT-38坦克的底盘。
此外,捷克斯洛伐克的军用飞机虽然存在感偏低,同样不乏优秀机型。如Avia B-534双翼战斗机被很多人评价为二战中最好的双翼飞机,因为设计出色,活跃在各大战场。
冷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了苏联阵营,军工生产得到了来自苏联和经互会的资源倾斜,武器生产数量仍在增加。有关数据显示:1950年,捷克军工产值在机械制造业的比重为4%;1953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7%。其军火生产,不仅能满足自身的国防需要,也为苏联、华约组织其他几个国家提供装备支持。可以说,大量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其军火工业的繁荣。
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几乎都是苏制武器。凭借丰厚的家底,他们依然研制出VZ-61“蝎”式冲锋手枪、L-39教练机、“达纳”155毫米自行火炮、能发现隐形飞机的“维拉”雷达等武器装备。
时代是一直在变化的。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袭来,靠“吃老本”是行不通的。东欧剧变后的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解成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克的军工产业,一度陷入低谷。捷克不得不裁撤国内的兵工厂、裁减军工技术人员、出售装备制造技术,军工生产难以为继。捷克意识到,没有及时进行技术变革,就会在未来竞争中落败。
挑战的另一面是机遇。1993年,捷克多家军火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了RDP军火工业集团,其中包括斯柯达、布尔诺等知名企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捷克启动了国防现代化计划,他们先从恢复军工生产开始,后来研制出“集多种手枪优点于一身”的CZ-75手枪、打造出自己的CZ-805突击步枪等武器。
更值得一提的是,捷克对主战坦克的升级。T-72系列坦克堪称二战后产量最多的坦克之一,作为典型的苏式装备,捷克自然装备了不少。此次进行现代化升级,捷克打造出了T-72M4CZ。该型坦克安装了一台900马力柴油发动机,可以驱动这辆50吨的坦克达到约60千米的最大公路时速。
T-72M4CZ坦克大量配备西方系统,主要在火力和防护两个方面。一方面,坦克使用意大利的TURMS-T火控系统,射击准确性更高,在夜间环境下寻、歼能力更强。它发射的穿甲弹是以色列生产的钨芯穿甲弹,威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该坦克考虑到了隐身性能,例如安装了遮蔽热量板,这对减少热辐射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履带系统侧面的保护。
弊端也随之而来——以上这些变化使坦克变得更沉重,导致T-72M4CZ坦克的成本不断攀升。造价的高昂,使其改造数量非常稀少,没法打开外销市场。
现在捷克的武器库中,出现了来自奥地利的“潘德II”轮式装甲车、瑞典的JAS-39“鹰狮”战斗机、美国的UH-1直升机……近年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捷克凭借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装备竞争中感到乏力,与他国军工企业之间合作,不失为一个处理方法。捷克实行有自身特色的“引进来、走出去”,在此过程中快速提升本国武器装备的研制水平。
2019年,捷克从以色列采购了8套“铁穹”ELM-2084多用途雷达系统(MMR)。2020年,捷克又决定引进以色列SPYDER防空导弹系统,未来将取代SA-6防空系统。在采购以色列武器的同时,捷克也注重与其合作研制武器。2018年,双方以捷克L-59轻型教练机为基础,研制了F/A-259轻型攻击机,主打廉价战机市场。今年6月,美国国务院批准向捷克出售F-35战斗机、弹药和相关设备,订单总额达数十亿美元。另外,捷克军队即将接收20架美国直升机——10架UH-1Y“毒液”直升机和10架AH-1Z“蝰蛇”直升机,以取代米-24、米-35攻击直升机。
如果说,“拎筐外购”和谋求合作是捷克武器发展“引进来”的重要手段,那么“走出去”靠的是创新设计和诚意。2015年,巴基斯坦在参加竞标的一众名枪中选择了捷克CZ-806 Bren2作为下一代步枪。捷克CZ公司提供完整的技术和成套的生产线,可谓诚意满满。
注重人机功效,是如今捷克制造主打的竞争力。因为只有这样,捷克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国际装备竞争下,取得一席之地,热销的CZ-806 Bren2突击步枪就印证了这一点。为减轻枪身重量,该突击步枪大量采取高强度工程塑料,并在结构中加入了许多“肋条”式设计加以“塑型”。在弹匣卡榫方面,该枪改用按钮式弹夹,让射手可在手不离握把的状态下完成装填操作。“模块化”让这把枪拥有了“更多可能”,射手能够准确的通过战斗任务的不同,选用3种长度的枪管。
武器制造离不开精良的制造工艺,但在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才是装备研发的“源头活水”。同时,受制于资金和人才短缺、劳动力不足等因素,使捷克在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领域都面临不少困难。
近年来,无论是捷克引进西方电子设备技术改进出的BVP-M2“胡狼”步兵战车,还是堪称革命性创新之作的“外星人”手枪,吸收各国先进科技经验也好,钻研新式武器也罢,都已成为捷克发展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支撑。我们能从中管窥到捷克试图恢复往日军工产业繁荣的愿景,但未来发展如何,还要从时间中寻找答案。(李由之赵富豪)
上一篇:【职测常识】3月1日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