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本质安全基础理论及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发布时间: 2024-11-28     信息来源: 媒体聚焦

  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建设,要把队伍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把提高设备设施质量作为保障安全的物质基础,把统一标准、执行制度、治理隐患、严控风险作为安全管理的硬约束,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功,构建预防为主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任何新技术新思想都不是凭空创造,都需要以已经存在的部分作为基石,“本质安全”思想也不例外,它的出现反映出人类在事故预防技术及思想上的脆弱性及对安全性的渴求。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然会倒逼企业更看重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建设和实施,促进安全管理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转变、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实现“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风险可控制、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管理目标。

  本质安全概念的提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界,至1978年,英国化工安全专家特雷弗·克莱兹(Trevor Kletz)基于化学工业重大事故所造成的难以处理的后果,提出了一种理念,即事故预防的最佳方法不是依靠附加安全设施,而是通过消除危险或降低危险程度来取代安全保护装置,以此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我国明白准确地提出本质安全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本质安全理论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大多分布在在提升工艺设备的本质安全化设计中;本质安全电源和设备主要使用在在石油、化工、纺织和煤矿等含有爆炸性混合物环境中;在易燃易爆的石油天然气和化工行业,工艺设备的本质安全化设计成为保证工艺系统安全运作的初始手段。

  整理国内相关行业给本质安全下的定义发现,虽然都使用“本质安全”这一概念,但不一样的行业所提的本质安全范畴却各不相同。总体而言,“本质”是指事物中存在的永久的不可分离的要素、质量或属性;“本质安全”是系统的一种属性,是系统的安全特性,是基于事物自身特性、规律,通过消除或减少工艺、设备中存在的危险物质或危险操作的数量,避免危险而非控制危险;“本质安全化”是系统达到或拥有“本质安全”这一属性的过程;“本质安全管理”是针对系统怎么来实现或尽可能接近本质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调节、控制的行为、措施或模式的总称。其中,设备是本质安全的基础,人员是本质安全的主导,环境是本质安全的支持,管理是本质安全的保障。

  从本质安全的实现机制中可看到,本质安全实现的过程其实就是系统和谐性实现的过程,也是人类对事故成因认识水平慢慢地提高的过程,是人们对事故致因理论不断研究和进一步探索的结果。国内很多研究学者觉得,人类对事故成因的认识主要经历三次历史性的跨越,它为本质安全管理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次跨越:技术致因论。主要集中于如何采用可靠技术设计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从而消除机械运转故障导致的事故。

  第二次跨越:行为失误论。主要是如何改变和规范人的行为问题,主要措施是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立法来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各国针对高危行业制订了大量的法律和法规、技术规范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

  第三次跨越:系统不和谐性耦合论。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措施尽管能轻松实现较高层次的规范安全,但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出路还在于实现系统和谐。

  对应事故成因的三次跨越,本质安全的演化亦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单一设备或装置的本质安全、“技术系统”的本质安全与“综合系统”的本质安全。

  人本原理。“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在各种管理活动中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尽量发挥人的自觉和自我实现精神,强调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系既要依靠人,又要保护人。

  系统管理。从整体目标出发,将企业所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对象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使各要素之间协调一致、和谐统一。

  协同性。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系统中各要素尽管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要素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自完善性。安全生产综合系统存在纠错和容错能力。如果工作系统内出现人为失误,或外界有损害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系统能对此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响应和处置,阻止系统的不正常运转,并隔离危害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

  持续改进。企业本质安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之以恒、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系统由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要素构成,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人员”包括企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及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员。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人员”既是本质安全管理的主体,又是本质安全的客体。

  “环境”是指公司制作过程中的工作和作业环境,是“人员”“设备”及其生产行为发生汇集的时空环境。

  “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主要是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

  企业本质安全的实现,不仅需要先进科技提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水平,而且需要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实施本质安全管理的企业必须统筹兼顾,注重“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全面、系统和协调发展。

  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建设,要把队伍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把提高设备设施质量作为保障安全的物质基础,把统一标准、执行制度、治理隐患、严控风险作为安全管理的硬约束,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功,构建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安全可控、能控、在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安全理念主要包括安全第一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患于未然意识等。教育全体员工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和“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安全愿景,并使这一理念和愿景深深根植于思想和行动中。

  一是人员的本质安全化。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不断加大对管理人员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力度。实行全员准入制度,全员持证上岗,并不断强化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在生产中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按科学的作业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使管理有章法、作业有程序、动作有标准,这样来限制、约束人的失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是设备的本质安全化。首先,应加强设备管理,消除设备本身缺陷。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逐渐完备机器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紧急停车和制动装置及遥控报警装置等,加强机电设施、设施的安全检测检验,抓好大机组、大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安全部件的管理,严格把关新购置设施安全防护装置的质量,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其次,逐步的提升装备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要结合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实施本质安全型装备计划,努力实现安全生产装备的智能化、现代化、机械化,以提高装备的本质安全程度。再次,加大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业务流程,推进企业科学管理,建立公司制作经营、安全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集成,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三是环境的本质安全化。企业工作环境的本质安全化指生产场所应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以人为中心,尽可能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为员工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证员工心情舒畅、工作愉快,消除不安全感和后顾之忧,有效遏制作业人员在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实践中依据环境安全与管理的实际的需求,运用环境导致事故的规律来预防、控制事故,揭示环境与事故的联系及辩证关系,最终实现生产事故超前预防、控制,达到环境本质安全化。

  四是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本质安全化管理是预防事故的关键措施之一,现代化的企业安全管理需要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现代的安全管理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注重全面、系统、超前和过程控制。从危险源辨识入手,通过系统的分析、预测、评价,采取对应措施,消除、减小或控制危险因素,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来保证公众、环境和员工的安全,指导人的行为和决策。安全文化能大大的提升人的效能,减少协调成本。

  随着安全管理的发展,文化慢慢的变成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文化是环境的一部分,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仅通过对少数设备的更新、换代、升级就达到明显的改善、提升是不现实的,一定要通过对完整的环境系统来进行升级,完成所有的配套建设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而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则体现在这里。企业要使用文化引导、文化氛围去支持本质安全建设,使员工自觉地认可本质安全理念,树立本质安全观念,支持本质安全改造,主动学习本质安全知识,掌握本质安全技能,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实现本质安全需要安全文化的支持,安全文化依靠的是用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心理感应来影响并协调安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无形的引导、感化作用。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能加强员工安全自保的本能意识,强化在无人监控情况下的自我安全保障能力。安全文化犹如推动安全管理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防范”融入生产行为之中,有利于启发人们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激发安全生产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理念人人共享的积极心态,自觉规范安全行为,最终达到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防止为主动争取安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上一篇:无尽冬日英雄装备获取方法途径介绍

下一篇:海军某基地优化机制依法统筹提升安全管理抓建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