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安管理每年必考重难点“应急预案编制”考察分值在3分左右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是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五章的一个重要规范,这部分每年考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点都会有涉及。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点每年考察一般在2~4分的范围内,特别是在20年该规范更新以后,该规范成了每年考试的常客。下面对该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的相关联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应急预案编制的相关步骤及内容是每年考核的重点。
如何查看已收藏的文章?进入【233网校APP】——【我的】——【✩我的收藏/记录/关注】即可查看!
★更多精品文章:点此访问233网校学霸笔记专栏,收藏学习笔记
★23年注安直播新课:跟着老师精读教材,理清思路,掌握教材重难点
应急预案编制步骤: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桌面推演、应急预案评审和批准实施 8 个步骤。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有关负责人为组长,单位有关部门人员(如生产、技术、设备、安全、行政、人事、财务专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规划,组织并且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预案编制工作组中应邀请相关救援队伍以及周边相关企业、单位或社区代表参加
可考点:参加人员→应邀请相关救援队伍以及周边相关企业、单位或社区代表参加
a)适用的法律和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撰写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参见附录 A),其内容有但不限于:
a)辨识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有几率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别;
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本单位和周边单位和政府部门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撰写应急资源调 查报告(编制大纲参见附录 B),其内容有但不限于:
可考点:应急资源调查要充分考虑到事故发生后可能对周边的影响,同时将外部周边应急资源与企业应急资源相结合。形成应急处置的联防联控联动。
1、应急预案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 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的特点,做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措施科学,尽可能简明化、图表化、流程化。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参见附录 C。
a)依据事故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的最终结果,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及处置特点,合理确立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
b)结合组织管理体系及部门业务职能划分,科学设定本单位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c)依据事故可能的危害程度和区域范围,结合应急处置权限及能力,清晰界定本单位的响应分级标准,制定相应层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d)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要求,确定事故信息报告、响应分级与启动、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方面的内容,落实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
按照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响应程序,结合有关经验教训,有关部门及其人员可采取桌面演练的形式,模拟生产安全事故应对过程,逐步分析讨论并形成记录,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并加强完善应急预案。桌面演练的有关要求参见 AQ/T9007
可考点:20版导则新增了桌面推演的要求,在应急预案评审之前,编制工作组需要对预案组织桌面推演测试预案的可行性,对编制组成员有没有现场指挥处置能力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同时预案的先期处置原则也明确必须要现场作业人员参与到桌面推演中,提高预案的有效性。
a)注入信息:执行人员通过多媒体文件、沙盘、消息单等多种形式向参演单位和人员展示应急演练场景,展现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发展情况;
b)提出问题:在每个演练场景中,由执行人员在场景展现完毕后根据应急演练方案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或者在场景展现过程中自动呈现应急处置任务,供应急演练参与人员根据各自角色和职责分工展开讨论;
c)分析决策:根据执行人员提出的问题或所展现的应急决策处置任务及场景信息,参演单位和人员分组开展思考讨论,形成处置决策意见;
d)表达结果:在组内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按要求提交或口头阐述本组的分析决策结果,或者通过模拟操作与动作展示应急处置活动。
各组决策结果表达结束后,导调人员可对演练情况做简要讲解,接着注入新的信息。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按法律和法规有关法律法规组织评审或论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可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专家。应急预案论证可通过推演的方式开展。
可考点:必须评审的——矿山、金属冶炼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能够准确的通过自身需要,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应急预案评审内容最重要的包含: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全面性、应急预案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应急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科学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
a)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专家,将应急预案、编制说明、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及其他有关联的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b)组织评审。评审采取会议审查形式,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参加评审的专家共同推选出的组长主持,按照议程组织评审;表决时,应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专家人数的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评审会议应形成评审意见(经评审组组长签字),附参加评审会议的专家签字表。表决的投票情况应当以书面材料记录在案,并作为评审意见的附件。
c)修改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评审表决不通过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修改完善后按评审程序重新组织专家评审,生产经营单位应写出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的修改情况说明,并经专家组组长签字确认。
生产经营单位应写出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的修改情况说明,并经专家组组长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