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经营管理

北约峰会决定把“集体防御”机制拓展到太空领域

发布时间: 2024-06-07     信息来源: 经营管理

  在美国暗藏祸心的推动下,北约峰会决定把“集体防御”机制拓展到太空领域——

  日前结束的北约峰会发布公报,宣布北约成员国首脑就“北约2030议程”达成共识,具体包括强化北约“集体防御”、增强北约组织韧性、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技术合作、增强北约维护和塑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能力、强化北约培训和支援合作伙伴的能力等。其中,太空议题作为北约“集体防御”的焦点,备受关注。

  公报宣称,“以太空为目标、发起地或实施范围的攻击行为”都可能对北约构成挑战,这将威胁各国以及欧洲-大西洋地区的繁荣、安全和稳定,且“可能像常规攻击行为一样对现代社会造成危害”。为此,北约领导人承诺将对太空攻击行为作出集体回应,这也代表着,对某个北约成员国的太空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这是继2014年北约决定《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适用网络防御之后,集体防御条款在空间上的再次延伸。此前,这一条款只适用于对陆地、海上或空中等传统领域的军事攻击行为。

  其实,早在2019年,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就曾表示:北约面临的太空威胁前所未有,太空在未来毫无疑问将成为继陆、海、空和网络领域之外的“第五战场”,北约将在太空领域组建一个防御性的联盟,强化应对太空威胁的防御手段。

  按照北约官方的说法,太空存有北约各成员国的重要资产,比如各类通信卫星、导弹预警卫星以及其他负责测绘、气象和导航的卫星等。这些资产面临诸如电子干扰、网络攻击、反卫星导弹、自杀卫星攻击、太空碎片等威胁,要建立一个相应的安全应对体系。

  然而,在分析人士看来,作为北约的主导国家,美国才是北约达成集体应对太空威胁共识的关键因素。

  美国对太空领域存在的巨大经济和军事利益垂涎已久。2018年,美军参联会发布新版《太空作战》条令,首次确立“太空联合作战区域”概念,旨在推动太空作战深度融入联合作战,集中体现了其备战太空的新动向。第二年,美国正式成立太空军,成为其第六个独立军种。2020年,美国发布《国防太空战略》新版报告,将“建立全面太空军事优势、整合联合作战体系、塑造战略环境、加强盟友与伙伴合作” 确定为未来太空作战力量建设优先事项和未来10年太空战略的阶段性方针。推动北约建立集体应对太空威胁的安全体系,便是其执行“加强盟友与伙伴合作”这一优先事项的体现。

  让北约共同应对太空威胁,对美国有多重好处。推进太空领域军事化、部署太空轨道武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而且容易引来国际社会的质疑。美国通过夸大太空威胁,采取“众筹模式”将盟友拉上太空博弈战场,既可以分摊费用,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盟友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还可以分散舆论的批评和指责。另外,通过太空领域的军事合作,美国还可借机对盟友实施渗透、加强掌控,从而强化自身霸权地位。

  公报表示,对于什么情况下援引公约第五条,将由北大西洋理事会“逐案决定”。这显然也还是为了避免出现误判。不过,美国加快构建自身主导下的北约太空军事同盟体系,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继去年决定在德国增设太空中心后,今年的峰会又决定在法国成立一个研究太空军事战略的人才中心,以拓展北约利用太空作战的深度和广度。事实上,美国已开始培训北约盟友的卫星情报人员,并着手将卫星信号干扰部队部署在盟国。这些动作对太空和平以及国际战略稳定形成了严重冲击,一定要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高考临近,考生如何科学饮食成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专家提醒,考生在备考期间,切忌盲目进补和过量饮用提神饮料,应保证睡眠、注意营养、适度运动。家长还应关注考生心理健康状态,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考生,多给考生一些正向鼓励,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高考。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在京发布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涉及水质基准、气候效应、生态系统、长江模拟器、船舶低碳技术、农林废弃物、

  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线粒体—细胞核协同演化研究,定位了新的长寿基因。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拥有高等植物3900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仅分布于中国;动物物种同样很丰富,其中鸟类1500余种,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深层次地融合科创生态——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近期,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在安徽开展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是在中国科协指导支持下成立的协同创新平台组织,由生态、环境、气象、地学、海洋、水利、农林等跨领域全国学会、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性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发起。

  屠格森与尹文英,又“吵架”了! “尹女士,请再仔细看看,你会同意我的看法。” “您知道,屠格森先生,不是一天两天,您也承认华蚖是很特别的,我有充分的理由坚持我的意见。”

  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在嫦娥六号“挖土”的每一步,都有“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航天电机的助力。它们大小不一、功能各异,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圆满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本次任务中,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精心设计的钻采和表采相结合的“挖土”模式,以及为嫦娥六号装备的“挖土神器”,包括钻取采样装置、

  芒种的“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麦、稻、黍、稷等,这些作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状物称为“芒”;“种”,一为种子的“种”,二为播种的“种”。芒种是谷物生长的黄金期,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夏收、夏种、夏管交叉,简称为“三夏”。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地下溶洞采集鱼类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将龙州中华喀鳅归入中华喀鳅属,确定了其分类学地位,目前正在慢慢地开展相关研究。

  搭建广聚英才、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的平台,助力北京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正在推进南岸区重大慢性病防治中心试点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鸣沙山东麓、党河北岸,莫高窟散发着穿越千年的璀璨华光。这里,现存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400多身彩塑……被誉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

  在建院30周年之际,经广大院士推选,中国工程院精选出院士主导或参与的100项工程科技成果以及中国工程院100项战略咨询研究成果。“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

  走进河北保定立中车轮集团,实验桌前,年轻工程师用扫描电镜检测铝合金中的夹杂物;隔壁的试制车间,工人们通过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精炼熔剂和净化工艺,对再生铝的铝液进行二次净化提纯……

  “国字号”博物馆又添新成员!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人员日”,这一天,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并举办首展系列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新坐标”在经济地理版图中更加醒目。2023年长三角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世界级城市群地位逐步提升。

上一篇:美国国土安全部针对网络安全提出了“集体防御”模式

下一篇:【48812】国网黑龙江电力科学构建安全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