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要塞:远东第一军港的65年风云
作为世界五大军港之一(美国珍珠港、日本横须贺军港、俄国海参崴军港、 英国朴次茅斯军港),旅顺港从诞生在渤海湾的那一刻起,其多舛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个弱国拥有一个优秀的军港,难免不惹人羡慕记恨。从1890年建港到1955年中国收回旅顺,65年里,中国真正控制旅顺港的时间只有5年。其余的时间里,旅顺港不是俄国人的远东第一堡垒,就是日本人的超级要塞,在日俄两大帝国主义的争斗中,旅顺港就像一个信号旗,从中可窥见半部中国近代史。
1871年12月,60多名琉球人遭遇台风漂流到了台湾南部,54人被台湾土著居民杀害。
琉球一直是大清藩属,也是日本萨摩藩的附庸。1869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换上了资本主义系统,CPU异常强劲,野心与实力齐飞,共贪婪一色,3年后,日本索性废了琉球王国,改为琉球藩,实际控制了琉球。
柳原前光质问总理衙门大臣毛昶熙:台湾土人杀了我国人,我国政府遣使问罪,你们打算怎么办?
毛昶熙:台湾、琉球,都是大清的属国,属国内部事务,我们自己处理,与你们何干?
1874年4月,日本派出由3000人组成的“台湾生番探险队”侵犯台湾,清政府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直赴台湾,平息事态。
沈葆桢以为福建水师能唬住日本人,没想到一到台湾,反被日本人镇住了——日本人带来了两艘铁甲舰,清军见状立马蔫了。沈葆桢在给朝廷的报告中写道:彼有而我无之,水师气为之夺。
武力威慑不了日本,只得割肉喂饱日本,最后大清花了50万两白银,换取日本撤军。
日本侵台事件,令大清国很震惊。在此之前,大清虽然无数次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签订城下之盟,但那时候的对手是洋人,即使打不过大清也不觉得丢人。
现在,连日本都敢来挑战大清,满朝文武才意识到:日本必将成为“中国永久大患”,若不买铁甲舰组建新式海军,大清以后没法混了。
1875年,太后和恭亲王任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全面主持北洋的水师建设。
银子到位,军舰自来。一艘艘铁甲舰开回大清,李鸿章越来越觉得国内原有港口太low,根本没办法满足北洋舰队的停泊和修理,大型舰只往往还要借用香港或者日本的船坞修理,极其麻烦,连老外也嘲笑北洋舰队“有鸟无笼”。
鉴于此,李鸿章派人勘察评估了大沽、大连、烟台、登州、威海卫等北洋各口岸,最终为北洋水师选择了两个基地——旅顺和威海卫,旅顺是北洋水师修理、维护基地,威海卫是北洋水师永久驻泊地。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明朝时因山东人赴辽东均取道于此,成为旅途顺路,故名旅顺。作为港口,旅顺素以形势险要,天然形胜著称。
旅顺港四周群山环抱,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山势陡峭,不易攀登,对港口形成了天然的保护,港口与外海相连处非常狭窄,一次只能容一艘军舰通过,军事上易守难攻。除了优异的防御性能之外,旅顺港还拥有不淤不冻、防风性能好、淡水资源充足等优点,堪称中国海防“天造地设之门户”。
以大清当时的实力而言,建一座近代化的军港并非易事。从1880年动工到1890年竣工,旅顺港整整修建了10年,耗费白银300多万两,动用劳工常年保持5000~6000人,堪称当时大清第一大工程。
旅顺港采用了西方先进工程技术和设备,码头、仓库、机器厂、电报局、水雷营、鱼雷营、水陆医院、拦水坝等一应俱全,港口周围山上还修筑了10座炮台,装备了60多门最先进的火炮,火力十分强大。
从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立,到1890年旅顺基地建成,以及威海卫基地初具规模,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大清帝国终于建立起了一支颇具现代化的海上防御力量。
当大清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时,日本在迈向现代化的路上开启了暴走模式,一骑绝尘。中日两国实力逐渐失衡,坚定了日本挑战大清的决心。日本海军以北洋水师为假想敌,磨刀霍霍,东北亚局势日趋紧张。
1894年7月23日,日军突袭朝鲜王宫,挟持国王李熙,解散了亲华政府,扶植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之后日本指使朝鲜断绝与大清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
8月1日,两国正式宣战,大清在宣战诏书中表明,此战的目的是保护朝鲜,以拯韩民于涂炭,日本在宣战诏书中则强调,日本要提携朝鲜走向进步,但清国从中作梗,还派兵威胁日本,为保护朝鲜,维护东亚和平,扬帝国荣光,故不得不对清国一战。
战争过程不必多说,驻朝清军几乎是一触即溃,狂奔回国。9月17日,北洋水师在返航途中,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遭遇,双方大战一场,北洋水师以0:5的战绩战败,退守威海卫母港。
10月24日,山县有朋率领第一军进攻清军鸭绿江防线,大山岩率领第二军由旅顺后方的花园口登陆,计划拿下旅顺、大连。
早在开战之初,日军就把旅顺列为了重点进攻目标,意图在旅顺建立与清国决战的大本营,在日本人看来,旅顺港距离日本本土最近,又与天津隔海遥望,是陆海军联合进攻北京的理想根据地。
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水师锐气尽失,军舰全部撤到了威海卫港躲避,旅顺基地海军防务接近于无。
海岸防务以岸防炮台为主,配备了76门重炮、56门轻炮、24门机关炮,以及充足的弹药。
在日军第二军第1师团长山地元治看来,旅顺基地拥有强大的防御体系,只要清军弹药充足,严防死守,旅顺要塞绝对是日军的坟墓。
怕死不是日军的风格,即使是坟墓也得往前冲。山地元治组织了1500日军敢死队,准备在旅顺打一场硬仗。
旅顺要塞的清军分属于7大统领,7大统领互不隶属,各怀心事,意见不一,除徐邦道、姜桂题、程允和主战之外,其余诸将盘算开溜。
11月17日,徐、姜、程三将率部开赴旅顺外围土城子附近伏击日军,旅顺其余诸将惶惶不可终日,相继逃离,其部下士兵公然抢劫银库,官吏则争相盗窃贵重机器物资,旅顺陷入一片惊恐和混乱之中,已经接近于不攻自破的状态。
11月21日6时,日军向旅顺要塞发动总攻,7时,日本海军赶来助战,炮击旅顺要塞,牵制清军炮台火力。清军士气低落,各自为战,日军狂飙猛进,赶在太阳下山前占领了旅顺。
是役,日军战死40人,负伤241人,下落不明7人。清军战死2000余人,伤者无数。
据李鸿章的幕僚吴汝纶回忆:平壤之败,李相痛哭流涕,彻夜不眠,及旅顺失守,愤不欲生。
李鸿章明白,洋务运动以来,富国强兵三十余年,但大清一遇上真刀真枪的对手就会原形毕露。
甲午之战后,李鸿章赴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岛、澎湖列岛以及辽东半岛赔给了日本,旅顺港自然也就成了日本的国土。
日本染指中国东北,引起了俄国强烈不满,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到日本海面搞武装,逼迫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作为回报,日本得到了大清3000万两“赎辽费”。这样,旅顺要塞又回到了大清手中。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开始步入工业化时代,为了开发西伯利亚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了推行蚕食亚洲的“远东政策”,俄国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颁发命令,西伯利亚大铁路进入施工准备阶段,次年正式开工。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莫斯科,西抵海参崴,全长9332公里(相当于4条京广铁路),设计时速80公里,从起点到终点需要7天7夜时间。
俄国人在远东埋头修铁路的过程中,远东局势剧变,甲午一战,日本崛起,大清扑街,俄国主导三国干涉还辽,大清感激涕零,朝廷开始转向联俄制日。
189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各国纷纷派使臣祝贺,大清也派出了以李鸿章为首的代表团,名义上是祝贺,其实就是展开秘密谈判,希望与俄国秘结外援。谈判的结果是双方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共6款,主要内容有两项:如果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者中国、朝鲜,中俄两国相互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港口向俄国军舰开放;中国允许俄国修一条由黑龙江、吉林、到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军械。
毫无疑问,《中俄密约》是一个很危险的条约,尤其是借地修路的条款,等于直接把东北送到了俄国人的嘴边。
俄国趁热打铁,依据《中俄密约》修筑了著名的中东铁路。中东铁路由两部分组成:北部干线为满洲里到绥芬河,分别连接着俄国的赤塔和海参崴,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南部支线从哈尔滨经长春到旅顺。整个铁路呈“T”字型。
俄国人的算盘打得贼精,西伯利亚大铁路如果借道中国东北,不仅快速缩短了距离,降低了成本,还可以顺势把东北纳入俄国的势力范围,更重要的是,俄国从此在远东有了一个优良的不冻港——旅顺。西伯利亚大铁路加上旅顺港,俄国海陆并进,称霸远东-太平洋指日可待。
1897年11月,德国以传教士被杀为借口,强占了胶州湾,12月,俄国以护中国为借口,强行将军舰开到旅顺港,威逼利诱,迫使大清将旅顺口、大连湾租借给俄国。
俄国人搞到旅顺后,如获至宝。为了把旅顺利用好、发展好,俄国人光在勘测和设计上就花费了2年时间,之后投入3000万卢布的巨资,全面升级旅顺要塞。
从1901年开始,6万名中国民工和大量俄国技术人员用了4年时间,修建了40多座堡垒群和70多座炮台,所有堡垒和炮台都配有铁丝网、陷阱、地雷、机枪阵地以及步兵掩体保护。
1903年,沙皇命令在旅顺设立直接听命于其本人的远东总督府,统帅俄国在远东的所有海陆军并负责远东民政和外交,把旅顺变成了俄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展示窗口和指挥中心。
正当俄国野心勃勃准备在远东大搞事情时,日本安耐不住了——等俄国铁路修完,要塞竣工,日本不仅无法拿下朝鲜、满蒙,还被北极熊挤压回本土,任人宰割。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此时旅顺要塞的升级还远没有完成(原计划1909年完工),即使如此,旅顺也让日军领略到了其恐怖防御力:在长达5个月的旅顺战役中,日军共投入了13万人,伤亡6万人,其中死亡4万人,单单一个203高地,日军就送了8000个人头。
日俄战争之后,战胜者日本从俄国手中接过了旅顺口、大连湾的一切特权,并获得了中东铁路的一部分——南满铁路(长春至旅顺)。
为了管辖旅大地区和南满铁路,日本在旅顺成立了关东都督府和满铁守备部队(关东军前身),拥有了侵略东北的基地,并在九·一八事变后,逐渐吞并整个东北。
从日俄战争结束算起,日本人在旅顺风光了40年,直到1945年,苏军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围歼关东军,旅顺再次落到了俄国人手中。据说,当斯大林听到这一条消息的时候,感慨万千: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中,罗斯福希望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斯大林同意,索要的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中国东北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
罗斯福质疑斯大林胃口太大,斯大林表示,假如没有报酬,他无法向苏联人民交代。
不过对付中国,斯大林有的是办法——中苏实力悬殊,蒋介石根本无力招架斯大林的大招。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中国把长春铁路(中东路)、旅顺、大连交给苏联,为期30年,苏军在日本投降3个月后,撤出东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全面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都是一家人了,你还占着我的港口和铁路,这很不合适,所以必须重新确立中苏关系。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正式签定,驻扎在旅大的30万苏军开始了撤军倒计时,中国收回旅顺似乎指日可待了。
斯大林是从不做亏本买卖的人,失去了旅顺,苏联就失去了远东唯一的不冻港,这对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存在十分不利。为了弥补这一损失,斯大林批准了朝鲜战争。
如果朝鲜成功了,苏联就可以在朝鲜随意选择不冻港,代替之前的旅顺港,如果战争僵持且中国卷入,那么苏联就能够准确的通过《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相关规定,继续留在旅顺港。
果不其然: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卷入,远东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此时中国海军还未成型,面对美军强大压力,只能致电斯大林,请求暂缓旅顺撤军。
1954年赫鲁晓夫经过激烈角逐上台后,地位并不稳固,为了获取中国力挺,赫鲁晓夫在首次访华时,为中国送上了一份厚礼,以祝贺国庆5周年。厚礼包括追加援华项目,提供军事贷款,加强中苏技术合作,提前从旅顺撤军等等。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当苏方提出从旅顺撤军,并将基地及其设备无偿移交给中国时,中国曾表示犹豫,担心美国可能会利用苏军撤出之际,在这个地区向中国发动进攻。
为了打消中国疑虑,赫鲁晓夫透露苏联正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调派军队,这与撤军是一起进行的。如果发生敌对性进攻行动的话,苏联会帮助中国。
1955年1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奉命从朝鲜东海岸回国,接管苏军在旅大地区的防务。5月25日至27日,苏联驻军指挥机关及陆、海、空三军约12万人分批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