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知识要点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每个时代的全民国防教育,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新时代新征程,国防教育的战略性地位、支撑性作用日益突显。我们一定要精准把握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实践的时代要求,适应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增强教育的覆盖面、时代性、感召力,不断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的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领导体制机制改革,设立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建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筹划举行一系列重大庆祝纪念活动,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国防教育的时代内涵,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实践不断走向深化。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这就是说国防是国家的防务,是国家大局所系,根本利益所在,不单单是军队的事。一切国家机构都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自己的国防职责;每个公民都应当履行国防义务;国防行为也是国家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国防的对象是外敌侵略和武装颠覆。抵抗侵略是国防的第一个任务。包括武装侵略和各种非武装侵略。武装侵略是指战争状态的侵略行为。非武装侵略是指运用各种经济、外交等手段的侵略行为。国防活动还应当包括制止企图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
国防的手段是为完成国防任务、实现国防目的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军事活动是国防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它不能离开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其他活动而孤立的发挥作用。我国的国防具有整体性和全民性,这是我国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优良传统。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必须依靠全民参与,必须大力动员并充分的发挥全社会的力量。
就是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国家,为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别国侵略、颠覆和渗透。
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是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维护本国的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如:中国。
就是以结盟的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如:日本、韩国。
主要是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保障本国的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瑞典。
积极学习国防教育理论,理解研究国防知识。只有我们具有了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履行国防义务,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
从近代历史很容易看出,落后就要挨打,不团结、不爱国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用自己的身躯捍卫我们的国土。
积极学习国防教育理论,理解研究国防知识。只有我们具有了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履行国防义务,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
我们应当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国防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如国防基础理论、军事知识、国防历史、国防形势、国防法制等。只有我们学好了科学知识,有了一技之能,才能谈得上报效祖国。只有学好了科学知识,我们才可以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应该履行的义务。自觉形成“为国防尽义务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溯人类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世界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也有着惨无人道的野蛮杀戮。中国近现代国防更是一部充满孱弱、衰败和屈辱的历史。在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抗之下,清政府的军队如同以卵击石,国家毫无尊严可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道出了国人多少心酸与悲愤。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依靠国民政府和军队抗战,结果山河破碎、国人涕零,可谓国之殇也!直到在中国领导下,唤起亿万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英勇顽强、艰苦卓绝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帝国主义妄想要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党中央毛主席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建立并壮大了现代国防体系,组织起来了的中国人民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从此一个全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格外的重视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深远谋划、亲自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征程。历史深刻启示我们:只有建设巩固强大的国防,我们的国家底气才足、腰杆才硬,我们的民族、人民才有地位尊严、安定幸福。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的两个部分所组成。和平环境,是国泰民安的保障,但承平日久也使一些人淡化了国防意识,被和平麻痹了思想,心中少了狼烟。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不少国家动荡不安、战火不断,甚至有可能酿成更大战争风险。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安全形势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里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里都要复杂: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强敌四面围堵遏制,四周的国家主权争端不断,战争这个令人畏惧的梦魇从未走远。这都是我们输不起的战争,都是要赌上国家命运、赌上个人命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度热爱和平,反对穷兵黩武的民族。但和平不是免费的午餐,也不是强者仁慈的馈赠,和平的获得往往依赖于自身的力量与意志,有时甚至一定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实现,这既是悖论又是真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我们千年古训。古罗马也有一句谚语“要想得到和平,那就准备好战争吧”。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就是要熔铸民族精神之魂、夯实民族生存之基,让全民心怀忧患、时时警醒,时刻保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当战争不可避免发生时,果断丢掉幻想,勇敢地迎接战火洗礼,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向着民族伟大复兴阔步迈进。
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乃国家生死存亡之道也。国防兴衰、武备强弱,维系着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甚至是人类的文明进步。古往今来,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长期独立安宁地存在。仗可以百年不打,国不可以一日无防。战争恰恰是“防则无,不防则有”的怪物。疏于防备,有国无防,必然导致国破家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习主席以强军支撑强国的战略考量,饱含着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期望重托。我们要时刻牢记习主席“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的指示精神,扎实抓好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这件国之大事,在全社会形成“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强大共识,共同担起民族复兴、守护民族生存的重大政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