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 人民军队发展史
1949年10月1日,受检阅的中国人民山炮部队由骡马拖曳,参加分列式。
从单一的陆军家族到一支诸军兵种合成、具有现代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两相对照,走“精兵、合成、高效”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深刻意义,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60年与时俱进,60年精心砥砺,在精兵建设之路上阔步前进的全军将士,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征程,更加信心百倍,豪情满怀,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验证自己始终无愧于“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称号。
江山无限,历史天空下的一个时间断面铸为永久的辉煌——开国大典。满城红旗舞、碧空尽霑润,那些让人热泪簌簌的场景中,最激越的旋律和最壮美的画面,无疑是人民的大阅兵。
景仰光荣并不能让我们忘却思考——在70余个受阅方队中,步兵队伍有40余个;所有武器装备都是“万国牌”……
“红旗卷起农奴戟”,伟人的诗句既充满了浪漫主义也是现实主义。我军几乎每一个军史馆,传统的血脉与发展的参照物,都始于戈、矛、剑、棍……
赢得战争的军队如何赢得和平?就在百业待兴的开国大典一年后,同志宏阔深远提出了新中国的两件大事——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请注意,毛主席是把国防放在了前面。
强大的标志是现代化。创造了以劣胜优战绩的人民军队,更有着一个急迫的愿望——建设起自己的现代化。如海涅那一曲高亢的《颂歌》——我们已胜利,在欢腾的凯歌中我们没时间欢乐。投入新战斗的号角已经吹起——我是剑,我是火焰!
1953年底,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提出了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是首次将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作为军队建设完整的统一的目标,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里程碑。
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由此迅速起步——上世纪50年代,硝烟未洗的550万大军先后4次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建立了海军、空军、公安军和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通信兵、铁道兵等军兵种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开始了由以步兵为主体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1955年,我军有了摩托化步兵师。1959年,出现了第一支全摩托化快速机动部队——“摩托化大队”……
可是,就现代化程度而言,我军仍处于起步阶段。历历往事,总让每一位被采访者都使用了这个词——任重道远。
20世纪80年代初,冷战阴云雷霆隐然在即,世界格局风波诡谲,“萧萧数叶满堂风雨”。
1985年6月4日,时任主席的轻轻伸出的一根指头震惊了世界——中国人民裁减员额100万。
他伸出的这根手指是依据一个敏锐的判断: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力量,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时代主题确定了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
在百万大裁军之后,1997年9月,果断决策,裁军50万;2003年9月,再次宣布裁减军队员额20万。
但人们又很快发现,在中国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决不仅仅是大减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的壮剧。
人民相继有7个兵种消失,一批新的兵种和专业又不断产生,这中间还包括海军陆战队、陆军航空兵、特种侦察兵、陆军防空兵等。人民军队的编成结构向着“精干、合成、高效”的目标快速发展。
陆军已经有了全新的定义——拥有由装甲兵、步兵组成的地面突击力量;由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组成的火力支援力量;由侦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气象和电子对抗专业部(分)队组成的作战保障力量。这些,使陆军的装备格局甚至拥有的战场彻底改变,“纵非天马也行空”……
人民海军海陆空潜、岸海基相结合,兼顾常规作战、多兵种合成的航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民空军以较强的防空和空中进攻作战能力,一定的远程精确打击和战略投送能力,正朝着攻防兼备的目标振翅高飞;
第二炮兵成为一支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
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完善,民兵、预备役部队加快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直接参战型向支援保障型转变,努力实现与现役部队建设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开国大典上,我们这支已经有22年辉煌战史的队伍,还没有一个全军统一的队列标准,只好找来外军的操典应急练习背枪、甩臂、迈步……
在井冈山斗争之初,我军就有第一部法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其后铁骑刀兵的战争年代里,我军还颁发了《步兵操典》等法规。这些清晰的脉络,叙述着我军依法治军的开端。
1952年7月10日,毛主席提出训词:“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军就遵循此训开始了全面的军事法规体系建设。
——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颁布《纪律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几十年间,我军先后7次修订颁发三大共同条令,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从1958年开始,我军开始编写具有我军特色的第一代。今天,包含83个类别的新一代作战条令系列覆盖了我军作战的各个层面和所有领域,我军几十年来的战争经验浓缩其中,成为全军平时训练、战备和战时作战的依据。
——现代军事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1997年3月14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问世,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标志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步入法制化轨道……
斯诺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将这样的形象嵌入我们的记忆——土布军装八角帽,用布剪裁出的红五星。
红星依然在照耀,迈向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开始演绎崭新的情节——1955年9月27日,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从此,那些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帅们的传奇人生和不朽功勋,成为每一代军人的向往和魅力无穷的话题。
军衔,军人特有的标志,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金星重新闪耀军营,已是22年以后了。1988年7月1日,全国人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军官军衔条例》。当年,约50万人民军官佩戴上了军衔。
伴随于此,我军从1950年1月4日首次统一全军军服开始,已经进行了8次军服改革——从一棉一单发展到“07”式的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的服饰,礼服、贝雷帽、大檐帽……这些服饰成为今天军人光荣与自豪的展现。
乍一看,似乎不过是肩上多了块军衔牌牌,身上加了些装束。但细一想,军衔、军服的演化包含着军人对战争发展和军队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他们的重新认知和理解代表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依法治军。
新中国成立至今,数以百计的军事法规和数以千计的军事规章留在人民军队法制建设的历史纵深处。翻阅着这些,记者骤然想起元帅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条令是前一辈人向后一辈人交班的文件。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国际战略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一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为军队建设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历史条件。
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审时度势,确立了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挥写人民军队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篇章——
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方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把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
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深化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60年思索实践,60载精兵之路。人民军队正以崭新的风采,携电挟风向着未来的信息化战场开进。
盛夏时节,第二炮兵和空军展开全程对抗,东海舰队导弹实射震撼海天,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陆军跨区机动演练鏖战正酣……
陆地猛虎、海上蛟龙、蓝天雄鹰、空中神箭联为一体;战场感知、指挥控制、信息对抗、火力打击高效聚合,勾画出一幅幅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全景图”。
黑格尔说过:事物在空间形式上的积累和无限,如领域的宏大、面积的博广,能让人产生崇高之感。毫无疑问,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履行人民军队职能使命前进的步伐,当之无愧地展示着壮阔与崇高!
1950年4月,总参谋部电告各战略区领导人,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全军实行精简整编,将全军总人数由550万缩减至400万。
1951年2月1日,总参谋部向全军颁布《内务条令(草案)》、《队列条令(草案)》和《纪律条令(草案)》。
1955年9月,人民开始实行军衔制度。27日,授予元帅和将官军衔及勋章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
1982年9月16日,决定,在北京、进行编组集团军试点。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召开扩大会议,决定裁减员额100万。
1985年6月14日,颁布《合并大军区》命令,将11个大军区调整合并为7个大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