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活地图”严镰明:大山里走出来的帆海兵
在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驻守着一个边防船艇部队——中山边防支队公边44651艇。艇上的官兵整天与海相伴,不管风吹雨打或是骄阳似火,都一向据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与战友披荆斩棘,担负着边防戒备、保护治安、消防安全等重担。
本年32岁的严镰明便是这里边一名优异水兵,入伍14年的他现任航通班班长,四级警士长。他事务才能杰出,屡受嘉奖:
建军90周年前夕,严镰明依然据守在陪同他多年的大艇上进行日常练习、设备修理查看、出海巡查等,作业空隙,他向记者叙述了他与大海之间结下的不解“情缘”。
严镰明是梅州大埔人,生长在山区的他,从小便对大海非常神往,海在他心里是一个崇高的存在。作为家中长子的他高中毕业后,父亲提议,“你各方面挺契合从戎条件的,要不你去试试?” 2003年12月,严镰明正式入伍,成为了一名海上信号兵,担任指令传达和交流,每天望着一望无垠的大海,严镰明满怀激情。责任兵役期满后,他由信号兵变为帆海兵,更近间隔的触摸到他酷爱的大海。
每次出海巡查时,严镰明总会直挺挺的站在老艇长的死后,仔细调查老艇长怎样操作大艇、摩托艇,遇到重要的点还会做笔记。刚开端他在海上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现在他对中山每条河涌的方位和宽窄都熟记在心,经过铢积寸累的实操,他阅历越来越丰厚,逐步从一名新兵逐步的成为了艇上的行家里手。
作为航通班班长,严镰明每次出使命时,总会提早做各种作业:方案航线、布置练习、模仿救生......由于中山的水域很杂乱,每次方案航线时,他总要考虑到许多方面:水流的巨细和速度、滩涂的方位、河道的宽窄等。
在海域上据守了14年的严镰明坦言,简直中山一切的海域、大巨细小的河涌他都去过,对澳门、深圳、外孤立岛也是很熟悉,因而部队上的战友都称他为“海上活地图”。而当年的他没能想到,14年后,他依然与他酷爱的大海一同日子作业,为社会锄强扶弱。
当了14年的帆海兵,严镰明出海履行使命大略算下来现已上千次,他首要担任海上救助、反走私偷渡、大型安保、冲击海盗等重要使命,因而每次出海履行使命都有必定的危险性。9年前的一次出海使命让严镰明回想深入,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2008年9月23日晚,飓风“黑格比”正式登陆中山,当晚9时许接到了求救电话:“一艘沙船在中山与淇澳岛接壤区域沉了,船上有四名船员!”接警后,严镰明与三名战友当即驾驭摩托艇从南朗横门避风塘启航救援。
“一个个风波高十几米,如一座座大山相同向咱们迎面扑来”。严镰明回想,其时波浪现已淹没了一半的船舱,他们只能一边吊水,一边困难飞行。
由于天色暗淡,很难判别快艇与物体之间的间隔,而风波又太大。眼看着间隔一块坚固的礁石只要两米的间隔,严镰明立马逆风逆浪调转船头,这才避免了摩托艇触礁淹没。当成功救到沙船碎片夹板上漂浮的4名求救者预备归航时,风雨渐渐的变大,他们只能逆风逆浪而行,油箱的油量也开端紧急。
严镰明挑选从头规划航线,经过走捷径和滩涂,次日清晨1时许才安全地回到安全地带。当他们回到办公楼发现,办公楼一楼都被淹了,外面的路也断了,他大喊一口气,抚了抚自己惊吓过头的心:“总算活着回来了,真是九死一生啊!”
由于作业的原因,严镰明常常要出去履行使命,短则3-4天,最长到达半年。他最长的一次使命时长130天,那是上一年前往香港邻近海域履行海上安保使命,从最冰冷的2月份一向呆到了酷热的七月份,阅历了三季的改换。
本来方案6月份举办婚礼的他,为完成使命,把婚礼推延到了八月份。半年见不到心上人、家人,船上常常没信号,日晒雨淋,寒风刺骨,他的心里一度非常抑郁烦躁,但想到他能保护到公民的安全,他的家人必定也为他而感到骄傲,他觉得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激烈了些,再苦再累也没关系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戎十四年,严镰明迎了十四年的新兵来,又送了十四年的老兵走。还有两年服役期的他,非常舍不得这篇大海,更舍不得朝夕相伴的战友们。
谈到未来,他说:就算离开了部队,他仍是想从事与帆海相关的工作,持续发挥特长,连续自己的大海梦。
严镰明的教导员曹邦升这样点评他:“他人品好、事务精、有责任感,是名德才兼备的好同志”。严镰明就像艇的方向盘,掌握着艇的前进方向,他带着武士的坚毅,投身于这片宽广又看似柔软的大海中,不让任何人侵犯到这片崇高的范畴,让大海也多了一份严厉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