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指示”——中国反导640工程(1)

发布时间: 2025-01-03     信息来源: 小九足球直播苹果下载

  “640工程”是了解毛主席国防建设思想的一把钥匙。“640工程”作为毛主席国防建设和国家科技工程的核心内容、基石项目,对于我国国家安全观和核学说至今具有深刻的影响。

  据我国国防科研元勋张劲夫1993年回忆:在1963年早一点的时候,毛主席让他安排人手研究反导问题。这表明毛主席较早开始考虑反导问题并征询了多方面的意见,所以在1963年12月毛主席听取科研规划汇报时,多次提到反导问题。1963年12月15日,在听取战略武器问题汇报后,主席指出,“、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性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性武器。”

  1963年12月16日,向主席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谈到利用激光技术搞反导弹武器时,毛主席说:“‘死光’(指激光),搞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这个。没有成绩不要紧。军事上除了进攻武器外,要注意防御问题的研究,也许我们将来在作战中主要是防御。攻击武器,比如的数量我们比不赢人家。战争历来都是攻防两手,筑城、挖山洞都是防嘛。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没有多大用处。我们准备做一些蠢事,要搞地下工厂、地下铁道,逐年地搞。”

  这里引出来一个问题,毛主席为何需要搞反导?640工程的研究专家姬文波在《640工程:中国第一代反弹道导弹防御工程研制始末》中认为,“主席从战略防御方面出发,为了打破美苏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在积极发展“两弹”的同时,又提出了防御战略方针,他关注到美、苏在发展反弹道导弹系统方面的情况,特别提出我国也要搞反导武器”。

  1964年2月6日,毛主席向钱学森布置反导任务,实际上请了竺可桢、李四光、钱学森三位科学家来谈线月间,在国家讨论“三五计划”的一系列会议上,毛主席明白准确地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国民经济的两个拳头,一个。基础工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农业是”。我们对应一下毛主席的谈话顺序是竺可桢、李四光、钱学森(竺可桢:气候学家,代表农业;李四光:地质学家,代表基础工业;钱学森:航天专家,代表国防工业)。这样就很明确了,640工程是国家整体发展的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基石项目。为什么呢?

  1956年,《论十大关系》就指出,国防建设要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上去了,国防才能发展;经济上不去,国防也发展不起来,“我们现在还没有,但是我们过去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的。我们已相当强,以后还要更强,可靠的办法是把军政费用摆在一个适当的比例上。使军政费用支出的比重,分几个步骤,降到国家预算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增加经济建设费用,使经济建设有更大和更快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国防建设也就能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样,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我们就不但会有很多飞机,很多大炮,而且还可能有自己的。”“你真想吗?你就要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就要多搞经济建设。你假想要吗?你就不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就少搞经济建设。究竟怎样才好,请大家研究一下。这是战略方针问题。”(《论十大关系》,邓力群整理版本)

  同时在写作《论十大关系》期间,毛主席在听取二机部部长赵尔陆的汇报时,精确指出,“国防工业有航空、兵器、坦克、造船、电子装备制造业,既要会制造军事装备,又要会制造民用装备”,低端武器和国防规模要有所控制,“机关枪造出来了,但不能造太多,机关枪造多了,是要亡国的!”他进一步指出,“国防工业要有两手准备——战争与和平,还要有两套本领——军品与民品”。他强调了国防工业要为国民经济服务,不能拖累国民经济。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军民协同发展,后来的民,现在的军民融合源头均在此。

  1958年6月22日,毛主席的谈话提到建立强大海军,“但要随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而发展。”“军队,特别是海军、空军,现在要赶快抓技术,抓设计,抓科学研究。现在不搞,将来就来不及,赶不上了。五年,十年以后,还可设想一些新问题。”在6月28日的军委扩大会议小组长座谈会上,他再一次强调,“有了现代化工业,现代国防工业就好办了”。到1963年12月毛主席和的谈话中提到“防御性战略方针”、“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这个。没有成绩不要紧”、“长远来搞”,这些和《论十大关系》中国防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论述是一脉相承的。

  “防御性战略方针”,这是国家基本国防和国家安全方针。我们不侵略别人,但要有足够实力保卫自己。所以反导系统是国家防御的基础,是国防项目,要为国民经济服务。提出“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这个。没有成绩不要紧”、“长远来搞”,是因为反导很难,所以要人专门研究;但又不能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所以是长周期项目,每年的投资规模要控制。

  通过毛主席的线工程是国防、国家发展的基石项目,要整体带动科学技术进步,增强国防实力,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而且640工程是积极防御政策的具体表现:首先,从武器属性来看,640工程是防御性质的,敌人导弹打过来我有能力拦截;不打过来,我是不会拦截的。这表明了这样一种态度:我们爱好和平,不会去侵略别人,但也不怕敌人,我们有实力保护自身的家园。这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一样,是一种道德自律,这也是《孙子兵法》体现的思想。其次,它又是“积极”的。因为反导是“高精尖”项目,需要相当的国家实力才能搞,敌人(当时主要是美国和苏联)对中国的实力捉摸不定,就不敢轻举妄动。这构建了一种“软实力威慑”。有篇《640工程述评》的文章,作者对毛主席赋予640工程的“软实力”有深刻的认识:

  “纵观毛主席关于反导问题的一系列谈话,能得出结论,反导是基石项目,一定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进攻技术比防御技术容易,进攻性力量建设比防御性力量建设容易,先发展、导弹两大基石项目。中国立足于积极防御,有了一定的进攻能力以后,就需要强化防御能力,反导先于洲际导弹,需求牵引技术,而不是洲际导弹的技术牵引出航天需求,完全不同的思路。反导需求是十分强烈的,防御是主要的作战样式,进攻性武器不一定用得上,或者说搞、导弹多少都是华而不实的,搞防御,立即就要用的,也是立即就能用的,搞出一点是一点。毛主席对技术有着开放性的思路:“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都要超过!”这就涉及了毛主席的核学说中的基础观点,囤积能力重于囤积数量。能力和发展出能力的潜力,构成软实力,因为硬实力(数量、进攻性力量等)很难实际使用,防御方能彰显软实力更能抑止敌人的进攻。即使中国建成反导系统,也是防御性的,因为无论有没有反导系统,核大国都能轻松地对中国发起核打击,反导系统并不能破坏战略稳定。但是反导系统起到这样一种作用:我考虑的是防御,而不是进攻;我拥有和你一样、甚至超过你的技术能力;使用核武器的是人,人一定会最终消灭核武器。毛主席的这一系列言论出自战略思考,指导发展趋势而不是决定战术规划。”

  1963年12月的汇报后,的动作很快,《钱学森年谱》从1963年12月26日到1964年1月24日就有4条和反导相关的记录。1963年12月26日,钱学森、王秉璋、王诤、张劲夫、安东等一起参加召集的会议,研究弹道导弹的防御问题。说,毛主席提出研究防御弹道导弹的问题,我们要着手探索研究。这项工作,现在不是立即摆开很大的摊子,而是先成立一个小组考虑采取什么探索研究的方向及如何培养研究力量。这个小组由钱学森挂帅,小组成员由钱学森提出,包括从事用莱塞口(即激光)方法反导弹的探索研究人员在内。这项反导弹探索研究任务,不要影响五院当时的科研生产任务。

  1964年1月2日在研究国防科委工作时强调,最近向两位主席汇报科学技术十年规划谈到“死光”时,毛主席指示,搞一些人专搞,让他们吃饭不做别的。并指示,我们要从防御上发展,要研究反导弹武器。说,根据毛主席指示,前两天已找钱学森等同志做了初步研究,先组织小组,由钱负责,着手收集研究这方面的资料,考虑任务和技术方向,这个工作不影响当前任务,目前不忙成立班子。1月4日钱学森与安东谈反导弹小组筹备问题,商定初步人选。1月5日,安东就参加反导弹小组的人选致函张劲夫。信中说,拟请您部郭永怀、汪德昭、黄武汉、王守武、邓锡铭等同志参加。如同意,拟请您先告他们,将在春节后开会商谈具体措施。1964年1月24日向主席提出报告,认为防弹道导弹是个高度复杂的技术,当前苏美等国都把发展有效的反导弹手段看成是打破核僵局的关键,建议成立一个小组,由钱学森负责,探讨发展反导弹的任务、技术途径和技术力量培训等问题。

  1964年2月6日,钱学森(在此之前已被确认为反导工程的总负责人)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提到了三五期间还不能开展反导的设计工作。毛主席发现大家对他的意图理解有偏差,所以把话又重申了一遍,以下是谈话内容摘录。

  毛主席:是的,你们搞了1000千米的,将来再搞个2000千米的,也就差不多了。

  钱学森:我们正在遵照主席指示,先组织一个小型的科学技术人员小组。准备研究一下防弹道式导弹的方法、技术途径,看来第三个五年中由于技术条件不够,还不开展设计工作。

  毛主席: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样的一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

  其中“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样的一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被称为“640指示”。

  后来国防科委向中央提交640工程的规划中规定,“在1973~1975年研制出试验系统,进行拦截试验”,这个时间表是根据“○指示”那几个数字来的。这反应了大家和毛主席的战略差异。前面说了,640工程是基石项目,要从国家发展的策略高度来看待。但大家从战术角度来考虑,把640工程搞成几个武器型号,定了个KPI(关键绩效指标)。这几个数字和“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是一个意思,表明要克服困难,搞反导。如果一万年也是项目时间表的话,核潜艇岂不是要搞一万年?

  1964年2月29日,在办公的地方询问钱学森:“老帅,听说毛主席和你谈了导弹、反导的事,详细的细节内容是什么呀?”后据钱老回忆,写出谈话稿以后,报告周恩来,反导上马问题很快就决定了。

  1964年3月23~26日,钱学森主持召开国防科委弹道导弹防御讨论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分析国外反导技术的发展状况,就建立我国反导和反超低空飞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初步确定了以导弹反导、超级大炮反导和激光武器反导三种技术途径,并把导弹反导途径放在第一位,由国防部五院负责;超炮反导由炮兵科学研究院负责;激光反导由科学院上海光电所负责。会后国防科委向主席和中央专委呈报了《关于防御敌人导弹的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的报告。四机部部长王诤,十院、科学院、炮兵等单位30多名专家、领导干部参加会议。张爱萍出席了第一天的会议。

  1964年4月3日在听取安东汇报时指出,关于反导研究问题的报告,可以钱学森名义报,由国防科委抄呈、周恩来、。

  1964年5月12日,钱学森致函并主席,就反导问题提出意见,意见指出:我们的防御对象是帝国主义从潜水艇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和从本土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它们能连续多发、多方向地向我突然袭击,并带有迷惑作用的若干假弹头或其他干扰手段,因此我们的防御手段必须能尽早发现目标,精密地跟踪,并尽快识别真假弹头。反导的防御体系最重要的包含:发现、识别目标和击毁目标两大系统。在整个反导体系中,雷达技术是核心问题之一。就目前技术看,击毁目标主要是采用:反导导弹、超级高射炮、光炮。将来在反导体系配置中,可优先考虑以反导导弹实施第一次拦击,以超级高射炮实施第二次拦击,最后使用光炮,争取在20千米高空烧毁来袭的弹头。具体做法:一、当前的重点仍然是以“两弹”为主,为了争取时间,应该在搞“两弹”的同时,开始用可能的力量进行反导武器的探索研究和科学实验,并逐步加强这项研究工作。二、为了规划这项工作,立即按雷达、计算机、导弹、超级高射炮、光炮和科学研究分成四个分组,分头研究情况,制定建设规划方案。

  5月13日,审阅了该文件,并给罗瑞卿和写信:根据毛主席要研究解决反导问题的指示,钱学森同志与有关专家研究后,提出了一个怎么样做工作的报告,我觉得可行,并在前面附了一个简短的信。请你及军委常委同志先予审阅,看有无不同意见,如同意,请转报主席核批。

  之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始组建相关开发团队,如反导导弹、激光武器、预警雷达等均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开始组建研发团队,进行有关技术论证。

  1965年5月4日、5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专门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核试验准备工作;(二)战备和加速三线建设;(三)“东三”导弹研制、靶场建设和地对空、岸对舰导弹;(四)防御敌人导弹、发射人造卫星等研究工作。会议原则同意各部门提出的有关报告和专委办公室的建议。要求各部门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速地对空、岸对舰导弹的研制,以更快地加强我空防、海防力量,更有力地打击敌人宣扬的“海空优势”。同时,要抓紧进行防御敌人导弹和发射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会议同意国防科委提出的关于防御敌导弹研制工作的初步安排意见,要求四、五、六、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炮兵、20基地等有关部门,必须把防御敌导弹的研究工作列入本单位的季度计划和长远规划。

  中央专委第12次会议正式下达反导科研任务,640工程开始步入实施阶段。从周总理向四、五、六、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炮兵、20基地等多达7个部级单位下达反导KPI就可以看出来,反导系统涉及数学、物理、航天、电子等多个学科和行业,相对于工程,反导涉及面更广,甚至连核工业也涵括进来。

  1965年6月26日,七机部向国防科委上报《反导导弹武器系统初步方案设想和研制意见》,内容有敌情分析、拦截方法、战术技术指标、预警、跟踪、识别、制导和研制进度等。7月8日,国防科委向中央专委和军委呈报《关于导弹防御体系各系统的研制规划报告》。规划设想在1973~1975年研制出试验系统,进行拦截试验。8月27日,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批复同意了这个规划。

  1966年2月28日,国防科委召开640工程汇报会议,确定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目标,搞“点”防御。

  1966年3月30日,七机部下发文件,将该工程下分5个子系统,对其相关的防御体系进行编号。反导体系的代号编为640工程。各分系统的代号为:反导导弹系统为640-1工程,超级炮为640-2工程,激光炮为640-3工程,预警雷达系统为640-4工程,弹头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为640-5工程。

  1967年10月,国防科委召开全国640工程会议,国家计委、国防工办、总参、空军、炮司、一二四五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等16个单位127名代表参加。会议提出了建立640工程综合总体和指控系统的研究单位问题,正式确定了5个系统的工程代号,及加速反导试验靶场的建设和开展反导用核弹头研制工作的建议。会议确定第一个奋斗目标是在建国25周年时,研制成功第一个反导武器系统,建好包括预警系统在内的第一个反导防区,并对具体工作进度作了安排。

  这次会议和前面的《关于导弹防御体系各系统的研制规划报告》,都是从战术层面来规划640工程,把它做成几个武器型号,并提出实战部署。全然没有注意毛主席说的“没有成绩不要紧”,“长远来搞”。毛主席认为:反导工程是个长周期工程,不能着眼短期出成绩,要长远科学规划,解决有无问题,再考虑装备部署等问题;反导难度极大,投资必然不小,所以要“长远来搞”,控制每年的投资规模,不能拖累经济,要考虑将技术应用到民用产品上,军民产业协同发展,这点恰好是640工程规划中缺失的,也是640工程最大的问题。

  把640工程设计成几个武器型号,必然有严格的KPI,严格的时间进度,后来欲罢不能,下马了事。

  一般而言,反导系统中反导导弹是最重要的部分,由航天二院负责研发。二院在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反卫武器的研制,进行了一些试验。二院最早是国防部五院二分部,1965年五院从国防部独立出来,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二分部改为七机部二院。

  1964年4月17日,五院二分院向院呈报开展反导弹工作的意见,建议立即成立一个规划小组,由8人组成。其任务是负责制订反弹道导弹和“红旗”三号总体设计,年内拟订出技术途径和战术技术指标。二分院党委常委提出由蔡金涛副院长负责指导该项工作。按照钱学森的指示,宋健开始搜集和分析国外相关情报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经过反复分析计算,1964年5月,宋健写信给五院副院长钱学森,提出应先研制低空拦截反导弹系统,主要性能指标为:识别高度80千米,拦截高度15千米左右,导弹飞行时间约20秒,导弹平均速度1500米/秒。钱学森对此表示同意。这样,基本形成了“红旗八一”的指标设想,“红旗八一”后来改称为“反击一号”。二院开始技术设计工作。

  1965年2~6月,七机部在二院二部“反导规划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502室,4月改为七一一所,由部直接领导。6月30日经国防工办批准,在七一一所的基础上成立反导弹武器系统总体研究所,代号为七机部二院二十六所,承担反导弹技术抓总和和反导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任务。钱学森推荐宋健担任该所所长。

  1965年春,在钱学森的安排下,国防科委第五研究院26研究所所长宋健来到北京工业学院爆炸力学教研室找蒜浩征教授谈高速粒子碰撞—空间拦截技术。宋健介绍,毛主席就美国洲际导弹对我国的威胁很关注。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国防科委组建了反导即空间拦截技术研究所,钱学森推荐宋健担任该所所长。宋健说:“不管用超级炮”还是用反弹道导弹的导弹,都要解决对目标的毁伤问题。因此就需要对我反导弹战斗部爆炸破片粒子对敌导弹碰撞机理进行研究”。

  1969年,中央对640工程的分工进一步明确:将二院的防空导弹研制转到上海机电二局,二院调整为防御总体研究院,并于8月份更名为空天防御总体研究院。二院负责反击导弹和反卫总体,二院26所负责反击导弹研发。为加强工作,二院成立防御总体组,由于本水和赵福元牵头。1970年年底,二院26所成立防御武器系统总体室,于本水任主任。1971年6月,根据拦截空域的不同,将总体室分为高空拦截型号组和低空拦截型号组,并赋予新的工程代号:高空拦截型号称为“三号任务”,即“反击三号”;低空拦截型号称为“一号任务”和“二号任务”,分别对应“反击一号”和“反击二号”,其中“一号任务”为试验器,“二号任务”和“三号任务”确认采用核弹弹头,这就是前面提到的640工程把核工业部也包括进来。

  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反击一号”是技术验证产品,主要验证技术可行性,没有实战部署要求,这是640工程的一个亮点。当时应该先做技术验证产品,技术验证产品性能指标不高,不会有严格的KPI,能够保证进度,能确定技术可行性,察觉缺陷,为以后型号提供技术支撑。做实验产品应该和钱学森不无关系。

  在640工程的规划中,钱学森部分理解了毛主席的意思,把握了技术方向,做了科学规划,部分项目确定先做技术验证产品,控制了投资规模(640工程实际投资十几个亿,考虑涉及面广,广义投资30个亿左右,比“四三方案”13个大化肥厂34个亿、金山化纤23个亿的投资要低得多)。在实施过程中,钱老能敏锐发现技术难点并给予指导解决,对新技术始终保持高度关注,而且对与工人结合也给予格外的重视,如《钱学森年谱》中被钱学森表扬的张履谦,就经常下工厂和工人联合处理问题。虽然有文革动乱,钱老还是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抗住了压力,让项目平稳运行。

  上海机电二局接手防空导弹研制后,研制的“红旗”3、“红旗”4型导弹,也有反导的要求。二院在研制“反击一号”的同时,还完成了“实践二号”乙卫星设计、“反卫一号”(以卫星反卫星)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部分设备研制试验,这些试验均获得了成功。

  1970年6月18日,周恩来总理签发了“将七机部某研究院三线研制基地建在湖南省的隆回、洞口、邵阳县和新邵县部分地区的决定”,标志着068基地正式诞生。这是七机部最后一个三线项目,承担我国反导武器系统(反击导弹)的研制生产,战略地位很重要。068基地在640工程下马后失去生产任务而调整方向,后来发展为湖南航天。

上一篇:聚焦珠海航展:新型猎鹰70防空系统亮相 填补中短程防空能力空白

下一篇:庆祝二院67周年: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