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部队展新威——来自空军地导某师的观察报告
“目标捕捉,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枚枚防空导弹点火升空,如离弦之箭划破天际,飞向远方。不多时,捷报传来:发发命中!这场防空演练中,空军地导某师再创佳绩。
近日,该师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邀请老前辈逯军营、王自焰两位战斗功臣返营,与官兵共话改革强军新成就。欣闻官兵再创佳绩,曾率全营打出“神威导弹营”威名的老营长逯军营由衷感叹:“神威”部队展新威!
“强军兴军动力在改革,出路在改革,前途也在改革。”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该师官兵信念如磐,决心在改革强军新征程上锐意创新、加速转型,淬炼新质防空利剑。
一支新型作战力量,形成新质战斗力要多久?改革转型中,该师官兵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几年前,媒体曾报道某新型装备首次“亮剑”体系对抗演练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该新型装备的“执剑者”,正是该师“神威导弹营”官兵。受领新装备仅70余天,他们便在此次演练中展现了战斗力,打出了“满堂彩”。
当时,一些人认为,这是某新质力量的首次亮相,重在稳妥,应先按部就班抓好单装训练……“按部就班难以适应使命任务的需要,必须加速新质战斗力的生成!”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师党委提出了“新装备进入部队之日,便是形成战斗力之时”的目标。
非常之策,必下非常之功、拿出非常之举。根据该师党委的部署安排,他们走开了跟研、跟试、跟训的接装路子,抽调骨干组成“种子部队”进入科研院所和装备厂家,全流程深度嵌入新装备系统研试过程,官兵与技术专家一起研、学、试、练、改。
“党委敢于担当,归根结底还是改革提供的有力支撑。”该师领导和记者说,“过去,上级发什么我们就训什么,部队没有选择权。如今,新装备列装需要得到部队实战实训的认可,这为我们深度嵌入新装备研试过程提供了契机。”
曾经作为一枚“种子”参训,该师训练科王科长对此感慨颇深。在跟研、跟试、跟训过程中,大家与技术专家朝夕相处,原理不懂就现场问、装备有缺陷就当即改。这让他们对新装备的技术原理、性能机理等理解得更加深透,也让新装备更贴近实战。
“在改革强军的‘快车道’上,新质战斗力加速生成!”在该师“铁拳大讲堂”上,一名师领导的话引起官兵共鸣,“强军新时代为我们主动作为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绝不能辜负这个时代。”
某型装备存在技术问题制约了战斗力充分的发挥,亟待解决。过去,这类问题一般由部队逐级报告、上级审批立项,最后请科研院所解决,周期较长。
“提高新质战斗力,只能快、不能慢!这就好比冲锋的时候,我们不但要与对手竞速,还要跟自己较劲!”在充分理解上级精神、向上级汇报并请求支援的同时,该师党委组织官兵成立攻关小组,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艰苦攻关几个月,攻关小组成员分析比对海量数据,反复测试调整,最终拿出解决方案。不久后,他们的方案获批通过,大家合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趁势而为,迎难而上,方能磨砺出剑锋。近年来,该师在各类练兵比武中累计创破纪录40余项,20余个课目在空军“金盾牌”比武中获得同型号第一。
一名军士的建议引发了该师一项创新工程,让记者深感部队改革转型的深度和广度。
拨通电话,记者与一级军士长吕满海取得联系。聊到自己的创新成果,吕满海话语中满是自豪:“感谢这个好时代,让普通一兵的建议有机会直通上级决策部门,帮助部队加速新质战斗力生成。”
起初,很多人并不看好这名老兵。要知道,当吕满海主动请缨向这个难关冲锋时,不少厂家技术人员都不太敢相信,因为这对他们来说都是棘手难题。面对诸多压力,该师党委还是决定给予吕满海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虽然创新有风险,但改革政策提供的支撑,是我们敢于创新的最大底气。”该师政治工作部干部刘勇向记者介绍,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进程中,上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在经费使用、人员培训、技术扶持等方面,加大对基层创新创造的支持力度。
“只有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才能激活一线官兵创造力。”根据吕满海提供的一手素材,该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创客”团队集智攻关。
就这样,由一名军士点燃的创新之火,开启了该师的一项创新工程,不仅引起了上级领导和机关的高度关注,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专项扶持。在各级的全力支持下,这个发端于基层,由一群基层“创客”承揽的重点项目,短短一年半时间就初见成效。
“没有改革为基层官兵创新提供的良好环境,没有师党委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担当精神,这样的事情很难来想象。”官兵和记者说,吕满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记者采访期间,恰逢该师举办创新成果展。一组数据令人印象非常深刻:103项创新成果,9成源于基层官兵。记者还了解到,在该师制订的《军士选改晋升“增益计分”办法》中,专项创新被纳入积分清单。
“我的研究项目刚启动,营里就根据有关政策,给予支持。”发射技师、三级军士长闫飞和记者说起这事,赞不绝口,“这些支持犹如‘及时雨’,滋润人心。”
如今,在该师,基层官兵创新蔚然成风。一批军营“创客”正在向技术参谋、“科学智囊”转型,成为新质战斗力建设的生力军。
电磁干扰、假目标诱导……训练中,双方各显其能、互不相让,攻守之势不断反转。训练结束,大家坐在一起复盘研讨、查漏补缺,将不足之处一一列入问题整改清单,并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加强完善战法打法。
眼前的一幕,让该师一名领导感叹:“正是改革强军的时代熔炉,锻造出了联战联训的体系利剑。”
此言不虚。在这名师领导的笔记本中,刚刚新增了一批军兵种官兵、科研院所技术专家的名字。这些人,都是他在联战联训实践中认识的新战友。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系列联战联训制度机制建立起来,为“跨”和“联”提供了平台,各级以联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联研联训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
常态化的联战联训实践,也让该师官兵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标准”“协议”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一年,该师与陆军防空兵部队组织了一次联合防空训练。“一家人”居然讲“两家话”,让训练进行得有些艰难。
三军联合,千军万马“一张网”,难在“标准”、重在“协议”。要把军兵种部队融合在一起,一定要解决“标准”“协议”不同步的问题,让大家同用“一张图”“一块表”作决策,同入“一张网”打仗。
统一“标准”,打通“协议”……在上级的牵头主导和支持下,该师党委带领官兵向联合防空反导体系的“高地”发起冲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战争进入体系制胜时代,拼的是体系、打的是联合。”改革转型的实践探索,让该师党委一班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支新型作战力量,他们必紧前筹划、扎实推进,主动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将新质战斗力转化为战场优势胜势。
连日来,该师党委班子带着课题深入大漠戈壁、进入一线方舱阵地,摸清体系构建底数、优化体系构建方法,探索深化联合作战之策……
打开联合视野,这支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冲锋,从“全营一杆枪”向“体系一张网”全方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