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守护者:航天科工全空域防空体系闪耀中国航展
中国日报11月9日电(记者赵磊)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隆重开幕。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携全空域防空体系的多项“明星产品”,通过实物、模型、展板及视频演示等多样形式,系列化展出了我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全空域防空导弹武器装备,反无人机体系的首次亮相更彰显出二院强大的科学技术实力,成为展会关注焦点。
反无人机体系集成了近程末端防空导弹与高炮、微小型导弹、网捕、激光等对抗手段,具备对无人机“探、侦、扰、控、打、评”等极强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可为用户更好的提供高效、优质的反无人机系统解决方案。该体系能够有效实现多类探测和软硬对抗装备的高效协同运用,对各类无人机目标形成“远近兼顾、高低搭配、软硬手段结合”的拦截能力,确保整个防御体系的高作战效能。
作为反无人机体系中探测预警的关键设备之一,首次亮相本届航展的光电雷达,可实现周边360°全景红外成像、威胁目标探测和多目标三维定位,该设备首次采用边搜索边测距的工作体制,具有对空目标全天候工作上的能力,可实现每秒对20个以上目标进行500米至18公里的中远距离测距。有别于传统光电探测预警设备,多目标搜索测距是其显著技术优势。
能够有效对抗无人机威胁的DK-1低空探测雷达,大多数都用在对地面的车、空中的无人机等目标进行搜索、截获、监视和跟踪,用于城市防空和低空补盲,曾在国内多个大型活动中提供保障服务。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且具备完全知识产权的一种可适装于各类舰船的新一代通用发射平台,HT-1E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是我国首型对外出口的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它具备全通用、高密度、高火力的优越性能,装舰后可大幅度的提高舰船全方位、大空域、饱和攻防和编队执行多任务能力,可实现“一舰多能、一舰多用”,是构建现代水面作战力量体系的重要装备之一。
作为国际先进的舰艇自卫防御导弹武器系统,FL-3000N承担水面舰艇对空防御任务,大多数都用在拦截低空、超低空来袭的反舰导弹,具备火力密度高、多目标能力强等优势特点。
在预警雷达板块,二院首次展出了具有“梯次搭配、谱系齐全、手段多样、配置灵活”四大特点的四层防空预警体系,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多部预警雷达在“大脑”的智能调度下,按照频段、覆盖范围、技术特点进行分工协作,实现组网联合探测,对远程、中远程、中近程的目标做到及早探测、及时预警。该体系包含VHF、UHF、S、C、X多个频段的主动探测雷达和UHF~Ku频段的被动探测雷达,在低空探测、隐身目标探测以及应对瞬息万变的空情威胁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与此同时,本次航展上倍受关注的LD-JPG600远程三坐标雷达,采用“三个一体化”设计——预警目指一体化、防空反导一体化、高空低空一体化设计,具有多功能、威力大、精度高的特点,既能够担负国土远程预警任务,也能够为防空反导武器系统提供高精度目标指示信息。
首次亮相的LD-2/CCX系列相控阵精密跟踪测量雷达,作为“回收一号”雷达的“功勋之后”,目前已圆满完成2次飞船返回保障任务,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中,该雷达在约700公里处就发现并捕获了速度接近6.5km/s的目标,针对高速运动目标的远程快速捕获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在商业航天体系,集中展示了二院卫星柔性智能生产线、交会对接雷达、火星相控阵测量敏感器等,并首次展出毫米波多波束相控阵通信载荷、芯片原子钟、高稳晶振等产品,以模型、展板、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二院探索发展商业航天的实践成果。
其中,毫米波多波束相控阵通信载荷,采用微系统集成多波束相控阵天线体制,具备抗干扰、频率规避、功率集中等多种工作模式,大多数都用在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实现天线阵面规模快速扩展,具有小型化、轻量化等优势特点。
作为新型原子频标,CPT芯片原子钟同时拥有原子钟级别的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等高稳频率源特性,是目前唯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芯片化的原子钟技术途径。不同于传统的氢、铷、铯等原子频标,CPT原子钟体积和功耗更小,是当今可实现最小体积和最低功耗的原子频标。作为标准时钟使用的高稳晶振,被誉为电子系统的“心脏”,因其具有的高性能、小体积、重量轻、低成本、高可靠等优势特点,非常适合于商业航天的应用需求,对系统性能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二院23所、706所首次在珠海航展设立了单独展位,23所以实物、模型、沙盘、视频、展板等形式集中展出了预警领域、测量领域、气象探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先进器件及材料等五大板块;706所以“智能、计算、安全”为主题,展出了智能服务器等智能化系列硬件产品、天熠数据平台、LRM国产服务器、加固笔记本、安防卫士管控系统等众多明星展品,展示了二院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空天防护作战规划问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