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能探測直徑十米主帶小行星
发布时间: 2025-01-23
信息来源: 社会责任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地理學家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凭借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以下簡稱“主帶”)內,發現了一些直徑僅10米的小行星。這是科學家迄今探測到的最小的主帶小行星,為研讨隕石来源和行星防护機制開辟了新途徑。相關論文發表於9日出书的《天然》雜志。
據科學家预算,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直徑約為10公裡,如此巨大的天體撞擊地球的頻率極低,大約每1億到5億年才會發生一次。而公共汽車巨细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則相對頻繁,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這些“十米級”小行星更有或许逃離主小行星帶,變成近地天體,給地球帶來威脅。
此前,科學家能夠探測到的最小小行星直徑約為1公裡。在最新研讨中,MIT地理學家使用新方法,在主小行星帶內探測到了138顆“十米級”小行星。這些太空岩石巨细各異,從一輛公共汽車到幾個體育場不等,最小的直徑僅為10米,是科學家迄今探測到的最小小行星。主小行星帶是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碎石場,有數百萬顆小行星在其间繞行。
新方法可用於識別和跟蹤或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讓人們能在這些小行星距離地球還很遠時發現它們,從而對其行進軌道進行精確追蹤。這對於行星防护作业來說至關重要。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