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丨一门获奖军事课带来的启示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名单,国防大学某学院教学团队关于“军事战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相关成果,被评为职业教育类一等奖。
军事战略学,既是我军历史上一门从红大、抗大时期就讲起的“经典课”,又是一门不断追踪最新军情动态、聚焦战争之变的“前沿课”;既是面向高级指挥员塑造战略思维的“高端课”,又是面向国防大学研究生群体、培训班学员的“重点课”。
新时代,这门课如何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活力?又如何让不一样的层次、不相同的领域的学员都能理解获益并指导实践?日前,记者走进该校旁听授课发现,这门课不仅对指挥员的军事战略素养提升产生直接作用,也对我军军事教育工作颇有启示。
回眸这门课的“出炉”过程,国防大学一位副教授毫不犹豫地报出这组数据。他和记者说,为了准备其中一堂两小时的课程,5年来,10余名小组成员累计花了近2万个小时进行探索积累。
这堂课时间虽短,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众多方面知识。再加上军事战略课探究的是“国之大事”“胜战之略”,不仅课题宏大,还必须契合时代特点和国际国内现实情况。
为了提高想定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这位副教授带领小组成员先后赴多地开展广泛调研。在边防一线实地勘察,摸准最新情况;随航母编队远航,了解掌握战斗力建设现状;赴战区联指中心参加值班,感受战略决策的真实场景……
当这位副教授站上讲台时,谁也想不到,这堂课竟然耗费了一个团队这么长时间。之后,一套由他牵头编写的教材,荣获2022年国防大学精品教材奖。
短短两个小时的课就需要如此海量的备课时间,一门体系课程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教研室的同志们深知:要想打造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军事战略学,既要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热情,更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持。
尽管每次授课都精心准备,但教员胡世跃依然可以感觉到台下学员带来的压力。一次,在为某重点班次讲授辅导时,课堂互动环节多名学员踊跃发言,提出不同观点。虽然观点各异,但都有理有据,大家展开激烈交锋,方案一时难以定夺。
“他们都是经过不同岗位级别历练的指挥员,其中不少人是现实危机处置的亲身参与者、指挥者,对一线军事斗争情况很熟悉。”这让胡世跃颇受触动。从那以后,胡世跃深入各战区和各军兵种部队调研,潜心研究现代战争特点和我军军事斗争实践,形成了30多万字的专题调研资料,为教战研战提供了鲜活充实的知识储备。
强国强军,战略先行。国防大学某学院领导介绍:“早在红大、抗大时期,同志就多次登上讲台,《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军事战略著作,就是在红大、抗大的讲台上首讲的。”从红大、抗大到南京军事学院,再到新时代国防大学,最高军事学府始终把军事战略课作为重点课、品牌课来打造。
这些年,每到周末,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间偏僻的会议室内,一群教员聚在一起,一字一句地推敲教材。“教材是学科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军事战略教研室的教员们来说,这是学科建设必须牢记的一条原则。
这些年,教员们不停地改进革新完善新时代军事战略教学新体系,最终汇成近40万字的新版《战略学》。这本教材再版修订了3次,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仅近3年,他们的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一等奖、全军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防大学科研奖一等奖等全国、全军、国防大学教学科研一等奖16次,入选首批军队精品课程。
走进该教研室会议室,记者不禁感慨:两侧的荣誉柜里,摆满了国防大学优质课程奖奖牌,近20年来一年不少。
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刚刚获得的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着展示柜里一排排的荣誉证书,教研室领导激动地说:“近年来,教学团队不仅先后涌现出一批资深教授、中青年教学骨干,同时还有遍布全军的众多兼职教员。”
该教学团队有20多名军人和文职教员。开会时,小小的会议室内汇聚松枝绿、浪花白、空军蓝、导弹绿、橄榄绿、孔雀蓝等各色服装……
“除了这些专业教学人才外,我们还有一支遍布全军的兼职教员队伍。”教研室领导介绍,他们定期邀请科研院所著名专家和部队高级指挥员进行前沿讲座、辅导研讨、高端论坛。军事战略课是学院乃至大学长期以来参加教学活动教员人数最多的一门课。
不久前,该学院新开了一门课程,来自国家机关的专家走上讲台,详细讲授某专业领域的内容、规则和相关思考。同时,还有来自部队所有的领域的高级指挥员走上讲台,为这门课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大国战将,授课内容又离备战打仗最近,涉及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所以要汲取方方面面的智慧。”善于集中全军智慧,方能破解全军性难题,如今慢慢的变成了大家的共识。
前不久,又一期战略指挥培训班进入课程最后阶段——“战略决策咨询作业与战略推演”。学员们在兵棋大楼作为红方进行作业推演,与教员组成的蓝方完成一场红蓝对抗演练。
场面颇为壮观。不仅该教研室教学团队全部出动,整个学院全员参演,从院长到研究生学员同场竞技。激烈的对抗中,学院的专业教员和来自全军各部队的学员一起,掀起头脑风暴,集智破解备战打仗中的现实难题。
记者置身对抗现场看到,“底线思维”成为大家口中的高频词。“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倒逼学员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下练决策练指挥练方法。”评估组组长介绍,如何教授战略指挥理论与方法,一直是军队高级任职教育的一个难点。这次,他们集中教员和学员的智慧,攻关总结出好几种办法,使这一问题初步得到破解。
前不久,教员们进行教学试讲。虽然还是同一门课程,但该教研室主任的教案与上个学期相比,已经更新了四分之一的内容。这些更新,经过教研室、学院、大学的三级试讲审核,将很快呈现在课堂上。
“我们的课直接对接战场,不跟上变化不行。”该教研室主任说,军事战略课是锻造大国战将战略素养的关键一环。在他看来,军事战略问题研究很重要。对高级指挥员来说,要把某一方向、某一领域的军事斗争问题放在国际战略格局、国家安全发展大局和军事斗争全局中来思考和筹划。
带着直面战场的使命感,教员们的目光紧盯未来战场,始终聚焦在世界军事变革最前沿。
“我们持续追踪国际局势的变化,战争形态的变化,军事理论的变化,就为了实现这堂课不与对手脱节、不与部队脱节、不与战场脱节。”教员们说。
为了这三个“不脱节”,教员们还把目光着重关注到部队组训、演习变化,让练兵备战实践成为这门课的推动力。
记者走进教员办公室,发现每人的办公室里都放着一个旅行包。一位教员介绍,这是为了方便临时来任务时,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赴部队一线调研、参加演习等更是必不可少的备课过程。
2018年,这位教员从一线部队选调进入学院。专注授课的同时,他从始至终保持赴一线年来,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变化快”。“一线部队从组织形态到装备,再到训法战法,都在不断转型变化。”他说,若无法掌握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他们的课程就不能够满足最新战略需求。
与一线部队贴得越近,就和学员们贴得越近。随着各级指挥员回到部队,不少人跟这位教员反映,课上所学变成了部队组训管理所用。“‘实用’是反馈中的高频词,上课的每个人都觉得这堂课离我很近,能够在带兵打仗时指导解决具体问题。”他说。
瞄准未来战争进行战略方案制订,是学员在校学习的重要内容。一名战略指挥培训班学员感受颇深:“以前,对战略的判断、决策、规划、实施再到评估只有初步理解,所有内容合并在一起,感觉有些混乱。通过系统化学习,这一些内容前后全部串联在一起,在脑海中形成了完整清晰的战略筹划指挥闭环链路。”
强国强军,战略先行。军事战略是统揽一切军事工作的总纲,是筹划和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方略,纲举才能目张。这决定了军事战略教学需要在“高深宽、实厚新”上下功夫。
所谓“高”,就是培养学员的战略意识,跳出自己所在专业职能的局部思维,把握全局。
所谓“深”,军事战略深入研究战争与和平的根本性问题,战略教学必须激发学员用战略思维统领战役战术行动。
所谓“宽”,就是军事战略上承国家总体战略,下接各战区各领域战略和各军兵种发展的策略,覆盖所有军事领域,军事战略教学需要超出专业教学的局限性,拓宽学员思考和解决军事斗争问题的视野。
所谓“实”,就是理论宣贯讲实效,战略理论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员的理解偏差会对学员备战打仗产生起点上的误导。所以,教员不是传话筒,而是辅导学员把战略消化吸收成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员率先吃透战略,提高自身理解力,并能站在全局的高处接部队的地气。
所谓“厚”,就是要求教员学术功底厚,因为战略研究是超专业的,厚积才能薄发,一名优秀的战略理论教员需要长期的学术积累和战略素养积淀。所以,战略教学的一个规律是传承先于创新,今天的战略教学从教材到课程,从第一版《战略学》开始,历经20多年3代教员的精心打磨、日臻完善,离不开老中青三结合的传帮带模式。
所谓“新”,就是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新时代战略理论研究和教学创新贵在战略与艺术互动,谋略和科技结合,大数据和大模型支撑,贯通古今,借鉴外军,自主创新,跨域集智,从学习战争、研究战争向主动设计战争跃进。
习主席强调,要加强科研学风作风建设,引导科学技术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稳“冷板凳”。科学技术人员如此,军事教育工作者亦然。
聆听国防大学军事战略课获大奖背后的故事,记者不禁感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育人不可能“短平快”。培育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军事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
欲造良将,先觅良师。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军事教育是部队战斗力提升的“胜利之源”,军事教育工作者是军事教育事业的“发展之本”。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高备战打仗能力,必须提升军事教育水平。
要有甘当幕后英雄的情怀。众所周知,教学育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年累月的潜心培养,这里面既没有捷径可走,更没什么“速成法”,必须要做好像“打地基”一样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甚至几代人、几十年接续培养的心理准备。
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军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军军事教育正在进行世界军事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变革、整体性重塑。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军事教育工作者更要有甘当幕后英雄的精神。面对现实中的种种诱惑考验,必须沉下心来、耐住性子,舍得花气力、下功夫去钻研教学。如果为名所困、被利所惑,或受种种杂念所累,只能热情消减、斗志衰减,最终难有成果、难逃平庸。
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倡导“板凳甘坐十年冷”,并不是让军事教育工作者苦等苦熬,也不是让大家碌碌无为、平庸不作为,而是让大家以时间为刻度,不断书写教学本领的新高度、实现教书育人的新突破。就像国防大学某教学团队一样,既追踪时代发展的最新情况,将其充实到教学中去,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集中智慧破解军事斗争中遇到的顽症痼疾,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夯实胜战之基,谋划打赢之道,为强军兴军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要让甘于“坐冷板凳”者得到褒奖。一位院士在两会上建言:每一项国家科技奖的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社会理应让那些甘于“坐冷板凳”者得到更多认可和褒奖。这一呼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样,教学育人也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提倡军事教育工作者坐“冷板凳”,但各级组织不能以此为由放任不管,必须主动跟上、积极关心,从教育工作保障、评价和激励机制上入手,给予大家充分的信任、关注和鼓励。如此方能营造教学育人的良好环境,培育出一批批担当新时代强军重任的军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