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到用时方恨少:俄罗斯的兵役制度了解一下
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除了早前打头阵的精锐部队和顿巴斯民兵武装,人们陆续看到,大量来自于乌拉尔山以东的俄军、图瓦共和国警卫队、俄军军校学员,甚至是八千多公里以外的远东萨哈—雅库和国的驻军,都被依次抽调到了西部的乌克兰战场。
要知道,上一次大规模调遣远东部队支援西部前线月,纳粹德军兵临苏联首都莫斯科城下的时候。
作为世界面积第一大国,俄罗斯领土纵深极大,边界线漫长,周边地理政治学环境又相当敏感,维持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那属于刚需。
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大约是1.44亿,现役武装力量的人数为100万左右。除了海、空、天部队外,还包括很大一部分边防守备部队和内卫警务部队,他们各有分工,一个萝卜一个坑,哪个区域少了哪个单位,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正常状态。
而如今,俄军把西伯利亚,北极、远东地区的驻军,大量抽调到西南方向的乌克兰前线,可见其兵力方面,确实明显吃紧。
这么看,除了舆论压力,俄罗斯无论是兵力,动员能力,还是生产能力,要在乌克兰打“持久战”,还是比较费劲的。
一旦战争长期化,俄军大部分正规野战部队将会陷入乌克兰战场,后方兵力空虚,此种的压力,难以想象。
现在看来,这仗打的,无论是交战的双方,还是那些煽风点火的角色们,普遍过得,都不怎么好受。
一个是,不征召预备役人员参战(服满役期退伍的军人和一部分未入伍的公民,按规定编入预备役);
这个所谓的“职业军人”,在普京讲话的语境中,指的就是“合同兵”,也就是说,以“招募”的形式,组成的专业武装力量,目前约为42万左右,是俄军中的精锐部队。
但是,除了“合同兵”这种职业军人,俄军中的多半成员,仍旧为传统的“义务兵”。
通常,如今的全球各国为维持一定的武装力量,大多数都推行着以下两种模式——义务兵役制,或者募兵制。
比如,泰国实行“义务兵役制”,总被戏称为“抽签义务兵役”,流程“一切随缘”,相当佛系——每年4月,21-26岁的泰国小伙子们(包括没有直接去势的人妖),要在规定时间段去所在府(类似于中国的省)的征兵点去抽签,来决定哪个“有缘人”去部队大熔炉接受锻炼——抽中“红色签”必须服役2年,“黑色签”的则可以放松心情的直接回家了。
美英德等国则搞的是“募兵制”,更注重于用“营销”的手段,从精神和物质上忽悠适龄男女们加入军队。甚至为追求政治正确,征兵宣传还会“充足表现小众群体”。比如下图这个,是英军面向“特殊性取向”群体的宣传海报。
除了卫国战争那种极端时期,大部分时候,根据苏联的《普遍义务兵役法》,所有男性公民成年后都有义务参加兵役,需要按时登记注册,但组织上选不选你,就依情况而定了。
当年的比例大概是1:3或1:4,即便你报名,也不见得就会选上。入伍后,服役期从24个月到36个月不等,依兵种而定。
进入1980年代,基于苏联在阿富汗战场上的巨大消耗,也不得不尝试起了募兵制,即,“根据自愿原则,按合同服役”的规定,面向社会,招聘“合同兵”,并规定服役期满后,官兵们能享受到一系列比较可观的福利待遇。
如今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就曾经两次入伍苏军,第一次是义务兵,第二次是合同兵。老卢二次退伍后,政府分配了他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位入伍前的中学历史老师,成为了国营农场的主要负责人。
从苏联后期到如今的俄罗斯,一直延续着上述普遍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但俄军军队的规模,却呈现着缩小的趋势。
同时,俄军中义务兵的服役年限,也一再缩减,如今已经只有短短的12个月了。
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第一次车臣战场时,惨烈的战场导致大量义务兵阵亡和失踪,在全俄掀起了惊天巨浪。
此情此景下,叶利钦政府开始大规模提升合同兵的比例,降低义务兵的服役年限,并做出了“高烈度冲突中尽量不使用义务兵”的相关承诺。
比如,21世纪的叙利亚战场,俄军派出的,均为合同兵,和来自车臣的“卡家军”。
不过,到了2019年,随着周边安全形势的紧张,俄军又进一步修改了法律,规定——超过4个月的义务兵,可以被派出境外相关任务,但一般不得安排在高烈度战斗前线。
当然,对于尽量不把义务兵拉上前线的规定,除了人道主义关怀和国内民众压力外,很大程度上,也跟如今的战争环境有关。
现代高科技战争中,人多并不一定就占有非常大的优势,更注重军事人员的专业程度和经验值。你们可以想想,仅仅入伍一年的义务兵们,光训练就要3-6个月,完全就是菜鸟的存在,也进不了技术性岗位。把他们硬拉到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很有限,还更容易产生伤亡,从而再给国内社会带来非常大压力(参考第一次车臣战争)。所以,把这些菜鸟大量送上战场,过于残忍,也不划算。
反观待遇好,门槛高的合同兵,他们更符合建设专业化军队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战术兵团满员率,同时更能够更好的降低事故率和技术装备的损坏率。像俄军的空降部队和特种部队,就几乎全为合同兵。
延续苏联的老规矩,俄罗斯军队每年有两次征兵(包括义务兵和合同兵),分为春季征兵和秋季征兵。
对于义务兵来说,登记和选中的比例大约是1:4,从100多万名候选人中征召25万人左右。
这个比例,算是不低的,搞得一些俄罗斯壮汉们,绞尽脑汁的逃兵役,有些甚至不惜自残。
当然,俄联邦对每个行政区划的招募人数,是有配额限制的,主要以当地人口为基数。
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年年都会被爆出逃兵役的丑闻;而达吉斯坦、图瓦、卡尔梅克等地区的青年们,却在踊跃争抢着“有限的名额”,甚至拿着家里的积蓄,去贿赂征兵委员会的“关键人物”,以获得宝贵的参军机会。
除了这些地区素有的尚武传统外,低迷的经济以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让他们非常渴望参军入伍,即便在那些西部大城市人眼中,俄军义务兵的津贴和退伍待遇,微薄的不值一提。
俄军合同兵面向18~40岁的男性公民和20~40岁的女性公民。申请任士兵、军士职务者为3年;申请任准尉职务者为5年;申请任军官职务者为2年。到期后,如果还想继续,经过相关考核,可以延期。
历来,为获得俄军提供的优厚薪水和福利待遇(当然,这也得看跟谁比),很多农村和小镇青年们,苦练本领,踊跃报名,他们中的很多都来自经济不太景气的高加索地区或者一些边疆区。
比如下图这位刚刚被追授了“俄罗斯英雄”称号的努尔马戈梅德·加吉马戈梅多夫,就是位于高加索的,俄联邦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人,出身于家庭。
在乌克兰战场上,加吉马戈梅多夫身负重伤之际,仍坚持战斗,最终拉响“光荣弹”与围攻他的乌克兰新纳粹武装分子一起同归于尽。
反观那些发达地区的“都市青年”,即使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俄军的合同兵,待遇已经相当不赖的,但仍旧很难打动得了他们。
以至于如今的俄罗斯人有这样一种“自嘲”——在乌克兰,不会战死任何一个莫斯科人。
当然,虽说俄罗斯的人口生产一直非常不给力,但也远没有沦落到饥不择食的地步。无论是义务兵,还是合同兵,都有一定的门槛。
比如下图这个老汉弗拉基米尔·科库林,因为有过案底,多次申请入伍未果。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又再次申请,试图加入俄军前往乌克兰作战,还是因为早前那个犯罪记录,科库林直接被拒。于是,他脑子一热,竟然打电话威胁警方,谎称自己在居民楼里安置了炸弹。不过,很快他就被警察制服并带走了,从此又加了一条犯罪记录,今生算是跟当兵入伍彻底无缘。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都看出来,俄军的战斗力,主要依赖的,就是占比42%左右的合同兵。
多年来,俄军的理想规划是,将军队全部改成“合同兵”,以建成“人数相对不多、机动的、装备现代高效能武器、 训练有素的职业化武装力量”。
然而,现实确是相当尴尬的,囊中羞涩的俄军,无法支撑全套的现代化军改。甚至一旦真遇到大量用兵之际,合同兵也是明显不够用的。
悲剧的是,前线上,他们的军事技能很勉强,作战意志也相对较弱,战死战伤率和被俘率都很高。
对此,俄军高层很快做出了回应,严惩了涉事的相关领导。并再次重申——俄军2022年的春季征兵与在乌克兰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无关,新兵也不会被派往任何“热点地区”。
总之,虽然职业化的合同兵相对要更能打更擅打,效率更加高,但俄军需要戍卫的边疆实在太长,为应对不同方向的紧急状况,质方面没钱提升,就只能走量大的路线了——军队必须得保持一定规模。
结果,就一直延续着现行的义务兵与合同兵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