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彭州市拉开序幕
中国日报9月24日电(记者 赵磊)9月24日上午,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彭州市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赛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治工作部和装备发展部联合举办,是装备维修领域顶级规模、水平最高、覆盖面最广、最具权威性的职业技能大赛。经过前期层层选拔,共有来自军兵种、武警部队及军工集团的429名技能工匠晋级决赛,在为期3天的大赛中,军地装备维修战线技能人才将再次同台竞技、交流互鉴、携手强能。
据介绍,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最突出的特点是立起了一切为了打赢的鲜明导向,全方位贯彻为打赢处理问题的理念和标准,围绕从赛场走向战场、铸匠心保障打赢主题,聚焦战场装备抢救抢修,通过以赛促训、以训促备,加快提升实战化装备保障能力水平。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军地联合办赛。举办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是着眼加快提升部队自主核心维修保障能力举办的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是武器装备领域落实人才强国、人才强军战略的重要抓手,是走开军地携手共育技能人才路子的实际举措。本届大赛,在坚持军地三支力量(部队装备保障一线官兵、军队修理工厂和军工集团职工)同训同赛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了规格,成为今年全国11项一类赛中唯一的涉军竞赛,并新增政治工作部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凸显了技能人才在军事人才队伍中的地位作用;逐步扩大了规模,军事航天部队、互联网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武警部队等首次独立组队,参赛队伍从上一届的11支扩大到16支,有利于推动军队、地方装备维修保障技术更加广泛交流共享、更为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二是坚持聚焦前沿办赛。大赛按照一赛一展一研模式体系化设计。一赛,即职业技能竞赛。依照国家一类赛事标准设置6个项目,既保留了传统工种(装配钳工、无损检测员、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又首次增设了新兴工种(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以赛促训、引领方向。一展,即维修技术方法展。首次面向军工集团、非公有制企业遴选可直接用于战场快速抢救抢修的技术方法、便携式小型化设施设备,全面展示军地维修技术创新成果,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推动实现供需两侧直接握手,探索推开军队、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维修技术需求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助力装备打仗能力建设跨越发展。一研,即战场装备抢修研讨交流,聚焦为打赢处理问题。组织来自部队、院校、企业的院士专家进行研讨交流。采用专家讲、随机问、大家评方式,打破思维定式,创新解难模式,合力破解战场装备抢修难题。三是坚持紧贴实战办赛。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本届大赛设置的6个赛项均来自战场装备抢修作业一线实践,尤其是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3项新增项目,紧盯当前装备维修技术前沿领域,紧扣新质战斗力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针对不一样维修力量在未来战争中的角色定位,坚持军地差异化设置考核重点,军人组突出装备故障快速定位和现地修复的技能考核,职工组突出装备深修精修和支援保障的技能考核,进一步提升考核检验的针对性实效性。此外,严格裁判员选拔流程,坚持所有裁判员均来自第三方,并公示举报渠道和流程,以公平公正确保赛出真本事、赛出战斗力。四是坚持勤俭节约办赛。严格落实勤俭建军、勤俭办赛要求,大赛筹备组通过调拨筹措、赞助支援、研制采购等各种方式来进行竞赛设备及工具耗材筹措,大幅压减经费开支。从场馆搭建到赛事运行,再到赛后场馆利用规划,大赛组委会巧做减法,节俭办赛的理念融入赛事筹办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充分的利用现有技能培训条件,最小化进行竞赛布局调整,打造多功能活动保障区,同时满足开闭幕式、媒体活动、集训动员等活动场地需求。
据介绍,从搭车起步到逐步成熟,匠心杯这张名片已经在探索前行中走过了八年。从2016年和2019年依托兵器工业集团举办比赛,到2021年首次成为国家一类赛,再到今年国家和军委机关三部门联合办赛,大赛的含金量慢慢的升高、朋友圈慢慢的变大,对战斗力生成的贡献率也明显提升。如今,在很多工匠看来,匠心杯成为了淬炼思想的大熔炉、增长本领的大学校和切磋技艺的大擂台,从大赛中学到的先进理念、技术原理、评价标准等已融入平日的技能训练之中。工匠们通过开办大师工作室、组建创新团队,引领带动单位维修保障能力提升。截止本届大赛前,已有33名军地技能人才通过匠心杯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从这里脱颖而出、从赛场走向战场,大赛的品牌引领力、能力孵化力正在稳步跃升。
据介绍,装备维修保障是装备全寿命管理的关键一环,是形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要素。近年来,军队装备主管部门坚持在为打赢处理问题上狠下功夫,在联合地方优势力量培养人才方面,采取了多种举措,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制定出台加强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建设的措施,坚持以提升核心能力为指向,以激发内在动力为根本,以增强行业引力为关键,重点从装备技术保障人才选、育、用、管、留各环节协同发力,聚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装备技术保障人才方阵。军地联合签订人才教育培训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主要承研承制单位,采取跟踪研制、跟产培训、跟岗见学等方式,为部队超前培养新装备技术人才和维修技术骨干;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遴选部队业务骨干,赴工业部门、修理工厂和科研院所,参与装备论证、立项、研制和生产,开展装备随装配套和维修保障技术文件编修和专业培训,为一线维修保障人员提升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提供了广阔平台,形成了军地共育人才的良好局面。下一步,军队装备主管部门还将依托装备承制单位建立装备技术保障人才教育培训协作基地,进一步拓宽融合培训渠道,按照合理地布局、突出重点、军地协作、有序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健全完善与装备发展相协调的军地协同培养人才机制,构建完善军地协作、共同管理、联合育才的基地化培养模式,不断的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
每日一词可持续航空燃料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商务部安全与管制局负责人就对美国PVH集团启动不可靠实体清单调查应询答记者问
每日一词可持续航空燃料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商务部安全与管制局负责人就对美国PVH集团启动不可靠实体清单调查应询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