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史诗的美术载体——3幅同题油画《跨过鸭绿江》赏析
本年是抗美援朝战役成功70周年。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迸发,新中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10月19日夜,中国公民志愿军从安东(今辽宁丹东)、长甸河口、辑安(今集安)三个口岸跨过鸭绿江,隐秘进入朝鲜战场,掀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巨大战役。
7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美术作业者用画笔热情描绘国家、民族、公民的命运严密相连的视觉史诗,凸显了美术著作共同的宣扬效果和鼓动力气。以创造于不同年代的3幅油画《跨过鸭绿江》为例,3位画家选取不同视角,体现相同出题,以丹青笔墨凝集成记载和反映实在前史的澎湃力气,厚意编写志愿军指战员的英豪赞歌,歌颂中朝两国军民的深沉友情,艺术再现了抗美援朝战役的巨大精力,为新中国美术史留下了感人肺腑的华章。
1955年,画家侯一民创造的油画《跨过鸭绿江》(当选了1957年第一届三军美展),是较早描绘中国公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这一前史时刻的美术佳作。侯一民是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2013年荣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1950年冬,他作为《公民日报》特约随军记者前往朝鲜,创造了系列战地速写。
油画《跨过鸭绿江》选用横向构图,视界开阔。画家以焦点透视方法安排画面内容,消沉的颜色喻指战役的惨烈、严酷。屡遭美军轰炸的朝鲜大地硝烟弥漫、满目疮痍;白雪皑皑中,跨过鸭绿江大桥的志愿军指战员以数列纵队呈“之”字形弯曲前行。他们肩荷兵器,整齐划一地奔赴战场。画面左边,挂彩的朝鲜大众或站立偎依、或坐在马车上,欢喜地迎接入朝作战的中国公民志愿军,展示了志愿军与朝鲜公民同生死、共患难的世界友谊。
回忆创造进程,侯一民曾慨叹地说:“咱们与祖国的命运难离难舍”“咱们是在用热情与崇奉体现那个巨大的年代”“每一件成功的著作都是血肉的寄予、心里的抒情,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情感来创造。”画家以饱满的热情、敏锐的眼光和深沉的艺术造就,运用丰厚厚实的绘画言语、澎湃大气的构图、实在感人的形象,正确地处理了前史实在与艺术实在、视觉图画与艺术图式的联系,赋予著作明显的年代特点和深化的主题内在。整幅著作造型谨慎、凝练、健康,用笔归纳、雄健、舒畅,其全体构架、是非节奏、情节联接,人物的身姿、神态、动作都生动逼真。
抗美援朝战役开端后,鸭绿江上,衔接两国的鸿沟桥承担着志愿军入朝以及物资运送的重担,战略意义明显。为了堵截志愿军的补给线日,美军先后派出数百架轰炸机日夜对坐落朝鲜境内的鸭绿江大桥,包含沿途的公路、铁路,进行狂轰滥炸,继续近半个月时刻,目的摧毁大桥、损坏志愿军的后方运送线。周恩来总理在掌管志愿军后勤作业会议时,提出“千条万条,运送第一条”的标语,要求建成“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送线。面临美军的轰炸和被摧毁的桥梁,中朝两国军民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前赴后继,屡毁屡修,以生命保卫鸭绿江大桥,保证物资、配备等连绵不断运送至前哨年,画家郑激流创造的油画《跨过鸭绿江》,侧重体现了朝鲜公民抢修路途、保证志愿军行进的恢宏局面。郑激流于1951年随军奔赴朝鲜战场,投身文明宣扬和美术创造,并因此而挂彩;1958年调入中国公民革新军事博物馆作业。
郑激流笔下的《跨过鸭绿江》,要点杰出、内容饱满,人物很多、局面火热,情节规划和人物组合独具匠心,主题立意的发掘开阔深化,艺术形象的刻画生动感人,体现了画家驾御大场景绘画的厚实功底和特别才能。这幅著作由4组内容构成,上半部分的中景是画面的主体,志愿军指战员精力抖擞,如雕塑般刚毅挺立,豪情满怀跨步在修整好的路途上;左右两边,别离描绘两国军民握手拥抱、亲热沟通,以及站在路旁边的朝鲜公民夹道欢迎志愿军的场景。下半部分的右侧,则以3个身穿黄、白衣裙的朝鲜妇女的背影和侧影,刻画了她们挥动铁锹,边抢修路途边昂首向志愿军问候的情形。整幅著作构图谨慎,人物刻画简练明快,颜色烘托温暖感人,富于浓郁的年代气息和英豪主义光辉,给人极大的精力感染力。
2009年,画家吴云华创造的油画《跨过鸭绿江》,将画面时空聚集在遭到轰炸的鸭绿江大桥下,反映了隆冬夜晚,志愿军指战员义无反顾、勇敢过江的雄壮局面。著作紧扣“跨”字,详尽描绘了寒夜、探照灯、被炸的大桥、疾行的部队、雪地……旨在杰出中国公民志愿军行军的坚决、果断、荫蔽、快速。
为了靠近史实,再现前史场景,展示年代精力,画家在创造前曾深化某边防团,与部队兵士同练习、同行军,并很多阅读了有关抗美援朝战役的各种材料,深化倾听了入朝作战的志愿军老兵、战地记者和摄影师的叙述,悉心学习长辈画家相关体裁的画作,为著作的面世做功课、夯根底。
这幅《跨过鸭绿江》中,暮色笼罩,冰雪掩盖江面,鸭绿江大桥和踏雪疾行的志愿军指战员横贯画面上下。远处天边,几束闪烁的探照灯光划破暗蓝色的夜空,将部分崩塌的鸭绿江大桥映照得通亮,烘托出战役的剧烈气氛。志愿军指战员顶着寒冷北风,神色坚毅沉着,尽管积雪没踝,可是他们斗志昂扬,肩扛钢枪,迈着沉稳脚步,从画面的纵深处呈“之”字形向右方弯曲行进。因为战事紧迫,其时部队的冬装还没有来得及上衣领,志愿军兵士将白毛巾系在脖颈处,凸显出特别局势下战役的紧迫性。
怎么习惯年代对革新军事体裁美术著作的审美要求,关于画家而言,既是一种应战,也是一种检测。“在新的前史条件下,用新的思维再次诠释和解读严重前史体裁,既要实在地再现前史,还要在思维内在和艺术体现上有所发展和打破;既要有明显的年代痕迹,又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吴云华在《跨过鸭绿江》中,以自己的感悟,诠释了新的年代语境下的深化考虑、斗胆探究、立异实践和前史认知。
“雄赳赳,雄赳赳,跨过鸭绿江……”3位画家在不同的前史时期,经过不同维度创造的3幅同题油画《跨过鸭绿江》,皆以横跨中朝两国的鸭绿江大桥为视觉布景,气势恢宏、波澜雄壮,成为美术著作再现这场正义之战的叙事符号,也是咱们传承爱国主义和革新英豪主义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