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顶级航空绘画欣赏 画里航空从过去至未来

发布时间: 2024-03-24     信息来源: 新闻中心

  1939年12月27日,中日昆仑关之战。中国空军的英制格洛斯特“角斗士”机队(图中双翼机)在陈瑞钿率领下,为苏联志愿队的SB-3轰炸机及苏联志愿航空队的SB-3轰炸机护航。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从敦煌、麦积山、克孜尔的石窟壁画上翩翩起舞的飞天来看,再到19世纪80年代末,星星点点出现在《点石斋画报》中的气球等航空器,种种艺术珍宝都表达了中国古人飞天的梦想。直到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首飞人类第一架航空器,这既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又开启了航空画中的新角色——飞机。

  简单地说,航空画是以航空为主题的绘画门类。广义上的航空画倾注于与航空有关的所有主题元素,而狭义的航空绘画则更关注于机型、事件和人物本身,并辅以精确的考证,进而赋予艺术化的表达。在飞机诞生以来的百余年历史当中,中国的航空画并未缺席。几代画家努力探索,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中国航空曲折艰难的发展进程,也为后代留存了视觉化、艺术化的中国历史。

  出自《点石斋画报》未一册。1887年的这次气球试飞中,乘坐者包括丁禹廷军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用航空也随世界的飞机大潮逐渐发展起来,坐飞机成为名流显贵时尚的出行方式。但中国航空终因工业基础落后、内战不休,难以获得有规模、成体系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日本全面侵华之前,中国出现了短暂的工商业繁荣期。常常会出现航空元素的,是当年媒体出版物上的商业广告画。飞机、飞艇、气球,以及与航空有关的人物形象,既时髦,又有引领风尚的意味,画作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比如商家为了促销,配合商品免费赠送的精美宣传画片——“月份牌广告画”。代表作《烟中铁军》则流传很广,画中的主角是民国时期女飞行家李霞卿。她身穿飞行服,头戴飞行帽,刚刚完成飞行表演归来,形象本应画得英姿飒爽。然而画中女子却娇艳妩媚。显然,画成“开飞机的摩登仕女”是为了迎合成型之中的市民社会,牵引着都市人的审美风尚。新时代、新女性和摩登生活,代表了当时社会审美的整体趋向与价值追求,隐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月份牌广告画采用通俗的话语和题材,扎根于市民生活的沃土,很接“地气”。月份牌广告画不以表现艺术家个人风格为目标,也不是为了取悦文人和特权阶层,而是将时尚产品背后的生活理念向普通民众普及,因此有其进步性的一面。

  李霞卿(1912—1998),电影明星。30 年代初,她告别影坛,考入瑞士日内瓦康塔纳飞行学校学习飞行,拿到执照后又赴美国波音航空学校深造,成为民国著名女飞行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开始全面侵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英勇抗敌。一些画家也将手中的画笔转化成为国战斗的武器,表现这场艰苦卓绝的空中抗战。梁又铭先生就是这里面的典型代表,他在这一时期的航空绘画也是中国军民空中抗战精神的写照。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寇侵犯上海,他主动请缨参战,以画笔为武器,编绘《日本侵略中国史画》,并作《日本侵略中国漫画鸟瞰图》。1937年,他应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的邀请转入空军,参与创办《中国的空军》杂志,成为一名专业的抗战军史画师。

  当时,民国政府的飞机多由民众捐赠而来,型号复杂,资料匮乏,绘制难度很大。梁又铭先生每次空战后飞机返回基地,他就找参战飞行员了解空战情况,还把当时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飞机都画了三视图,并制作成模型吊在画室里观察。航空画的一个技术特质就是,画家必须对航空有深入了解,机型不能张冠李戴或应付了事。考虑到一幅航空绘画作品除了满足普通人欣赏,还要经得起航空专业技术人员的审视,他又专门研读了《航空机械学》《空气动力学》《空中作战队形技术》等专业书籍。那时候,防空警报一响,别人都躲进防空洞,他却冲到外面看敌机,把握机会画速写。因此,他画的航空画所呈现的,既是梁先生心中悲痛和哀思,也是空军烈士们的一腔报国热血。抗战胜利后,这些作品收录在《中国空军抗战史话》一书中,对记录抗日空战史、唤醒民族意识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1937年8月19日清晨,中国空军战机编队出发想摧毁东海海面上的日寇舰队。但沈崇诲的904号机突然出现故障,渐渐脱离了队形。沈崇诲不顾危险急速向前,沈崇诲和同机战友陈锡纯毅然决定,驾机撞向敌舰!

  一次返航途中,袁葆康忽遇多架敌机,因机油不足他决定撞击敌机,在自己乘坐的飞机左下翼、左升降舵全部被撞掉的情况下,持飞机飞回了驻地。

  同一时期,著名油画家吴作人先生创作的航空油画《重庆大轰炸》《空袭下的母亲》等系列作品,也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重庆大轰炸》用凝重的色调和粗犷的笔触,记录了当时警笛刺鸣、硝烟弥漫的重庆的惨烈景象。吴作人在画的背面贴上了当日的《大公报》,日期为1943年6月15日。这幅画是他一生中的重要作品之一,代表了他一贯的现实主义立场,伴随着他亲身经历的民族苦难,定格在中国美术史上。

  抗战时期的航空画作,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内涵,它凝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来的民族呼声和艺术激情,更是家国叙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众多的国画家、版画家、油画家们也踏着时代的节拍,投入到宣传新生活的绘画创作中,群众性的业余宣传画创作也开展起来。这其中,被航空爱好者熟知的航空画家就包括陈应明、胡其道等先生。

  陈应明先生出生于越南河内的一个华侨家庭。1945年,他作为华侨代表,协助盟军接受日本投降,1949年受两航起义人员感召,回到广州,投身新中国建设。他一直在航空工业系统工作,参与多个重要飞机型号的研制生产。他擅长运用水粉画、水彩画技法表现中外航空史上的重大事件。他还是一名热心于航空科普的老专家,80多年的像真模型制作经历,让他对飞机结构和涂装了熟于心,收集多方史料,做出精准考据,其作品堪称航空历史的情景再现。他辛勤耕耘50多年,部分作品收录在《魂系蓝天:陈应明航空美术画集》一书中。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航空主题的宣传画,在政治活动中能起到宣传和导向作用,深受群众欢迎社会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之后,许多专业画家开始关注航空,军旅画家们出于对自身独特的社会身份的认识,也开始绘制航空主题的作品。其中,秦长庚、裴常青两位先生的影响较大。

  秦长庚的《起飞线上》《军用运输机》等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军内美术作品展。裴常青是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的专职画家,他的航空画《巡视天疆》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全军美展一等奖,另外《鹰击长空》《灿烂的阳光》《长僚机》《相约在蓝天》等油画作品,也表达了作为军旅画家的独特视角。

  随着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宽松,普通人开始关注航空,并尝试航空绘画创作。李海俊、张一鸣、景树明等青年画家就是这里面一员。这一时期的航空绘画作品,常常会发表在《航空知识》《航空世界》《兵器知识》《环球飞行》《文艺》《中国空军》《中国航空报》《中国油画》等刊物上。一批从事航空文化研究的学者,撰文对这些航空绘画进行了介绍和推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市场化、全球化冲击下的复杂生存状态,以及怎么样保持自我文化身份的重大命题,开始引起艺术家们的普遍关注,并逐渐形成一股全新的艺术思潮。其中,尚扬油画《大风景》系列,运用飞机形象进行油画语言和绘画观念的大胆探索,艺术表现上走向非再现的方式,在创作方法和精神追求上回归东方文化的根性。一些艺术家也开始探索绘画技术上的可能性,冷军油画《丰碑》——岁月的沧桑从航空发动机斑驳锈蚀的细节中呈现出来,给人无限遐想。

  从微观上看,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内涵深刻、意义久远的航空主题艺术作品不断涌现,也使绘画的评价尺度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由于我国航空科普基础尚且薄弱,航空画家们能了解真实机型,体验真实飞行,深入体会基本航空原理的机遇尚不充分,航空绘画尚处于小众审美范畴。画家们绘画的参考基础多以图片、视频为主,这也就少了很多真正的领悟,使得我国航空绘画水平与美欧航空强国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是航空绘画以它独特的主题,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创造了一套全新的审美范式。

  纵观世界航空强国,航空技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航空文化的繁荣。我们祝福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也期盼中国航空绘画的春天早日到来。

上一篇:快上车打卡!贵阳“爱我国防”轨迹交通主题专列上线

下一篇:证券从业证书编号怎样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