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战争史-276》战后武器装备发展的趋势
武器是在战争中直接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和破坏敌方军事设施的作战工具。武器装备包括武器和与之配套的弹药,还包括其他用于作战和作战保障的器械与器材,如指挥、侦察、通信、工程、物资、运输、卫生等的器材与设备。武器装备是军事力量的物质基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武器装备的发展空前迅速,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核武器和导弹为主要标志,第二个阶段以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主要标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导弹和初露锋芒,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力。战后,核武器和导弹快速地发展和完善。50年代中期出现可用作武器的氢弹,后来还出现中子弹;50年代后期洲际弹道导弹开始装备部队。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仅仅几枚便可摧毁整座城市。它的杀伤机理已不限于以往的冷兵器和热兵器所能造成的机械性杀伤,而是通过包括物理杀伤(光辐射)、机械杀伤(冲击波)、生化杀伤(放射性)、效应性破坏(电磁脉冲)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等的综合效应毁坏敌方的战争潜力。弹道导弹是核武器的主要运载工具,可将核弹头投射到地球上任何地点。由于它们的出现,战争的空间范围和时间概念都发生极大的变化,使战争一旦爆发便能马上扩大到全世界。所以,导弹核武器具有以往任何武器都不能够比拟的作战效能和威慑作用,有可能直接达成影响整个战争进程的战略目的,是人类发明的对战争形态影响最大的武器之一。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掌握了严重破坏和摧毁自身生存环境的能力,对当代世界军事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导弹技术还应用在其他各个作战领域,成为战后应用场景范围最广的军事技术之一。在70年代以前,先后出现地对地战役战术导弹、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各种海战导弹,还出现巡航导弹。它们同原有常规武器相比,具有速度快、射程远、打击准确、杀伤力强等特点,推动了各种战场的作战方式出现重大变革。从60年代初起,先后出现用于侦察、探测、通信、导航、预警等目的的军事卫星。它们能随时提供全球范围的作战保障,使保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并在原有的陆上、海上、空中、水下战场以外开辟了空间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普遍的使用的常规武器装备也得到全面的改造,普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安装更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还出现了步兵战斗车辆、武装直升机等新的武器装备。经过不断的技术更新,武器装备的火力明显地增强,某些常规弹药的威力已接近小型核弹,命中精度也大幅度提升,还在许多原有武器装备上增添了导弹或火箭,各类武器装备都开始具备在各种条件下全天候作战的能力。武器装备的动力系统普遍更新,运动速度加快,航程或射程加大,机动能力和远程投送能力提高。武器装备的防护能力增强,许多武器装备具备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在核战争和化学战条件下生存与作战的能力。武器装备的操作趋向半自动化和自动化。侦察、探测、定位、制导、通信等技术空前发展,工程、运输、物资、修理、卫生等的器械更加专门化,保障作战的能力慢慢地加强。这些变化使常规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明显提高,进而使常规战争的激烈程度和破坏力显著增大。
从70年代后期起,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为代表的当代高技术快速地发展,并在军事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中有些技术在战后初期就已出现,而在70—80年代更趋成熟。它们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进入以高技术为标志的新阶段。
一个方面是用高技术进一步改造原有的作战和保障手段。这方面的变化主要有:侦察技术更先进,对情报的传递、处理更加迅速和准确。精确制导技术开始大范围的应用,导弹、炸弹、炮弹等的打击精度进一步提升。电子对抗技术逐步发展,渗透到作战的所有的环节,控制电磁频谱对战争的影响慢慢的变大,争夺制电磁权已成为军事斗争的新领域。夜视技术渐趋成熟,作战已基本不受夜暗的限制,可在全时段进行。隐形技术正在兴起,使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进一步提升,它与电子对抗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增加了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将对未来作战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初步发展,战场机器人开始得到开发,无人驾驶的飞机、战车等己可直接承担某些作战任务。空间技术继续发展,外层空间除被用于提供作战保障以外,还可能被用于部署可实施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新型武器系统,包括可能在外层空间较准确地拦截洲际导弹以及拦截、捕获卫星,从而使外层空间进一步军事化,使争夺制天权成为军事斗争的又一新领域。对作战的指挥和控制逐步实现自动化,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处理战场实况信息并适时提出作战方案,使参加作战的各个部队更紧密地协调配合,军事力量的总体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明显提高。训练手段迅速更新,已能使用战斗模拟系统来进行更接近实战条件的战斗训练。
另一个方面是以高技术为基础开发具有新的杀伤机理的武器系统。这中间还包括:定向能武器,即用高能射束杀伤和摧毁目标的武器,如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等离子束武器等,特点是射速可接近或达到光速(每秒30万公里),命中率极高,射程可达数千公里,能用于摧毁卫星和洲际导弹,也能用于防空或反坦克作战,并可部署在空间。动能武器,即以高速弹丸直接碰撞或常规爆炸为手段毁伤目标的武器,如用电磁力将弹丸加速到每秒数千米乃至更快的电磁轨道炮,特点是射速大大超过现有火炮,穿甲能力强,可用于拦截导弹、防空以及地面和海上攻防战斗。次声武器,通过发射频率极低的次声波,破坏敌方作战人员的平衡感和方向感,使其因强烈不适而暂时丧失作战能力,主要特征是不造成致命性杀伤,可用于常规地面战斗。生物武器,即用基因工程拼接出新的超级病毒以传播疾病或破坏敌方生存环境的武器,特点是病毒一旦被制造出,便具有自我生成能力,传染性极强。
高技术武器装备仍在快速地发展中。它们正在并将继续推动战争形态发生新的重大变化。进行战争的领域进一步扩展,作战手段更为丰富,战争的激烈程度和破坏力进一步增加。在高技术常规战争中,传统的近距离前沿作战正在被超视距全纵深作战所取代,前方与后方的传统区进一步发生明显的变化,作战行动的重点正在转向直接打击敌方战役战略重心和破坏敌方战争潜力,战役战术行动因而更易于一举达到战略目的。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高技术常规武器装备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发挥战略核武器那样的直接影响整个战争进程的作用。这类武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能够造成重大破坏,也不会像使用核武器那样造成极其严重的政治和道德问题,因而更容易在实战中使用。这对于冷战以后世界政治与军事的演变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当代武器装备的发展历史表明:武器装备的发展更加倚重科学技术进步,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和技术范围更广泛;武器装备的结构更复杂。武器装备的开发更加着眼于相互配套,以便于提高整体作战效能;武器装备的更新速度更快,而研制周期则由于技术日趋复杂而延长;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采购、维修费用更加高昂。总之,武器装备的发展更加要求把国家军事力量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并且要求使用武器装备的作战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个超级大国在几乎所有种类的武器装备方面都始终保持领头羊,其中美国的发展水平更高。它们是各自所在军事集团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武器装备的主要提供者。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有选择地发展某些种类的武器装备,一些国家在某些方面达到较高水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具备自行开发和制造武器装备的科技与经济实力,严重依赖进口。从总体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有加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