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军备的现代化进程
核潜艇因为其隐蔽性和更加灵活,航速高,续航能力强,特别是水下潜航时间长,作战威力大而成为现代强大海军装备体制的核心和标志。我国早在1958年就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这年海军和二机部分别成立了专门机构,在一无技术资料,二无实验设备的情况下艰苦创业,摸索前进,到1960年6月完成了方案设计的第一稿。这是正赶上国家的困难时期,为缩短基建战线年被迫下马,只保留一些研究工作接着来进行。60年代中期,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好转,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了有关专家的建议,核潜艇项目重新获得国家立项,1970年下半年核潜艇的心脏设备核动力开始陆上实验,1971年9月第一艘鱼雷核潜艇下水。《当代中国的核工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第66页。
这一时期在核武器的运载技术方面,中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65年中央专委下达了研制洲际导弹的任务。1967年成功发射了中程地对地导弹,1971年9月由液体推进的洲际导弹科研性飞行试验,基本取得成功。
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的核军备研制生产是极其艰苦卓绝的一项伟大事业,在党中央、、中央专委的英明领导下,我国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参加该事业的部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很短的时间内,奇迹般地突破了一道道难关,把中国的核武器成功地搞了出来,不仅极大地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而且在整个世界树立起大国的形象。其伟大意义正如后来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一,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么多东西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的,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论述选编》八一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
60年代和70年代又是中国的多事之秋,中苏交恶、困难时期、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直至给党和国家造成大破坏的十年“”。这一些因素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羁绊。虽然在“准备打仗”的指导思想下,国家对国防建设没有松懈过一刻,但政治运动对科研的干扰是巨大的,而国家财政的捉襟见肘又迫使国防建设有所侧重,在核军备快速地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常规武器发展相对开始滞后。
在20多年的时间内,陆军的主要装备没有大的变化,基本停留在56式上。陆军的主战坦克,从59式到69式,整整10年才研制了一代,又过去10年,研制出79式。这样的发展速度显然是跟不是上世界潮流的。空军歼击机的发展也具有典型性,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苏联的米格-17歼击机,命名为歼-5。1959年仿制成功苏联米格-19II,1963年仿制成功米格-19C,命名为歼-6,成为空军很长时期的主要作战飞机,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停止生产。1962年又开始仿制米格-21,虽然66年仿制已经成功,但其改进后,到1972年才交付部队使用,耗时1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歼-8型飞机,从1965年5月罗瑞卿总长批准其研制方案到1980年底装备部队,过去了15年的光阴。 参见《当代中国空军》,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页。歼-8飞机基本属于第二代战机,而这样一个时间段,发达国家的第三代战机已然浮现在空中快十年了,世界局部战争证明,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机落后一代等于没有。例如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出动F-15、F-16等第三代战机同叙利亚的第二代战机米格-21、米格-23在贝卡谷地上空激战,结果以色列取得97:0的战绩。
这20年我国的常规武器研制也并非一无是处,科学技术人员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主要是政治环境的恶劣),依然有所作为。如一批反坦克武器的研制,自行设计制造的强-5型强击机列装,海军水面和水下舰艇,包括较为先进的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的下水等。但就总体而言,我们同世界领先水平逐渐拉开了距离。
相关链接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网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人民网新华网全国人大网中国政府网全国政协网中国网中国军网中央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