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两场化工事故已致7人死亡!化工企业隐患如何防控?
2022年6月18日4时28分,位于上海市金山区隆安东路的上海石化化工部乙二醇装置区域,乙二醇装置发生火情。上海市119指挥中心接警后迅速调派金山、奉贤、化工区等563名消防救援人员、113辆消防车赶赴现场处置。应急管理部派出由消防救援局负责同志带领的专家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处置。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现场发生了三声爆炸,玻璃震碎了。目前,现场火势已得到控制,正在实施保护性燃烧。
经初步核实,事故导致上海石化一名员工手臂轻微擦伤,一名第三方运输车辆驾驶员死亡,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据上海石化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公司安全生产投入分别为23478万元、28472万元、11237万元,2021年同比下降60%。从2015年~2021年这7年间,公司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重大责任事故等均为零。
两天前的6月16日18时50分许,甘肃兰州新区化工园企业秦川镇保家窑滨农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车间发生爆炸已致8人受伤6人失联。
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处置。有关部门现场侦查和询问的情况是:该车间内有高温度高压力蒸汽,无易燃可燃物,建筑结构为钢结构,面积约600平方米,现场无烟、无明火、无有毒气体。新闻媒体报道,涉事企业母公司曾多次因生产安全问题被罚。
中国化工报在谈及2022年及“十四五”化工安全工作时鲜明指出,国内化工行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在多重维度依然不高。安全风险大多分布在在生产、储运和废弃处置等环节。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意识与倾向是更严峻的深层次问题。
国家六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原〔2022〕34号)文件提出,要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推进数字孪生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
那么,如何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化工企业安全水平呢?意静科技从实践出发,带来以下5点思考。
1、石化企业消防制度化管理是本,火灾防范关口前移是根。总所周知,石化企业消防安全一旦出事就是大事故。消防管理不能仅停留在制度化管理,应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消防水源,逃生及救援通道、各类消防设施、应急物资与装备等情况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达到火灾风险预测预警、管控关口前移的目的,以利于及早消除石化企业消防安全隐患。
2、石化装置设备会老化,运行维修关键,年代越久隐患越大。运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加强石化装置运作情况的实时监控,部分涉及高危工艺的生产装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通过物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实时监控与大数据分析,实现动态的安全风险评估,促进石化装置的本质安全。
3、上下游纵横连联,容易形成连锁反应,甚至有多米诺效应。化工企业在生产、储运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环环相扣,管线纵横交错设备繁多,安全风险点连联。往往一个点发生意外事故,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更大的灾害,响水、天津的爆炸事故莫不如此。2016年国务院安委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工作,建设隐患治理与风险分级预警管控平台已写入《安全生产法》。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是化工企业应主动落实的方案。
4、生产安全监测与特种作业监控的报警、确认与处置可能存在时间差。物联网信息化技术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和特种作业行为的管控和报警,报警事件应以最快的事件确认,最快是多块?确认和处置的时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只能根据公司的管理要求而定。以往确认报警事件大多是靠人来完成,在意静云生产安全数字化管控平台,可通过视频联动功能实现远程确警,以智能化的方式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5、紧急断料很关键,各种紧急断料阀门类型、位置、状态、操作顺序等未信息化、结构化处置。储罐物料进出口管道靠近罐体处的总切断阀有气动型、液压型或电动型。运用生产安全数字化管控平台的切断阀控制模型实现对阀门自动关闭、手动关闭的可用性、动作状态,各个阀门的类型、所处的位置、操作顺序等的工业信息化,数据结构化、操作标准化;实操专家模型在一些隐患突出、安全生产风险度高的实操过程中,自动接入专家支持系统,避免遥控手动操作和现场手动操作发生意外情况。
下一篇:化工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