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经营管理

塔山阻击战:陆海空配合11个师精锐愣是攻不下这个小村庄

发布时间: 2024-01-29     信息来源: 经营管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各位【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提起塔山阻击战,相比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但是在军史上,这一战被称为历史上最为残酷的阵地防御战,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它是辽沈战役能否全胜的转折点。此战被美国西点军校作为阵地防御战经典案例写进教科书。

  塔山既没有塔,也没有山,它只是一个在锦西以东大约有一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距锦州30公里,距锦西4公里,离葫芦岛不过5公里。周围是平缓的起伏坡地,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个地方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

  1948年10月4日早晨,东总列车到达阜新。前面的铁路尚未修通,林、罗、刘与大家下车,准备夜间乘汽车南下锦州。

  攻锦的决心既已确定,等详细研究了敌情和战前形势,对围城和打援作出具体部署,上报军委。

  “1、锦西敌阵地北至塔山东南之大小东山,锦州敌阵地南至松山街附近村庄为止,故两锦间空隙地区只30余里。我军决定以第四纵和十一纵在此地区,采取攻势防御(不是运动防御),顽抗和消耗敌人。并控制主力准备在阵地前反击和消耗敌人,乘胜尽量扩大战果。另以两个独立师在锦西、葫芦岛向敌侧后面进攻,以拖住敌人。估计敌人在我未正式攻锦以前,不会向锦州前进。我十一纵目前已到兴城附近,我四纵明日即可转至两锦之间防御。2、沈阳之敌,目前有四个军到五个军的兵力在新民以南、辽河以东地区集结,大约亦必在我正式攻锦以后才会出动。我军拟以第十纵及第一纵的一个师担任抗击该敌,以我六纵两个师,及五纵、十二纵全部担任策应十纵之作战。采取运动战方式、从敌侧后歼灭敌人和争取时间。”

  在大战开始之前、东、西两头阻援、主力攻锦州的布局,就已经设计好了。很快批准此方案。

  四纵打下兴城后,此刻正在那里休整待命。10月5日下午、吴克华司令员和莫文骅政委接到总部命令:“四、十一两纵队及热河两个独立师,阻击由锦西向锦州增援之敌。四纵在塔山、高桥地区布防。”命令很简单,来不及仔细研究,就向各师下达出发命令四纵的三个师经过一夜行军,第二天早上到达塔山。

  塔山位于锦西和高桥之间,是北宁铁路上一个只有百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南有一条干枯的河滩,宽约30米,叫饮马河,北宁铁路经过处有个铁路桥。塔山村地势低洼平坦,有公路通过。从东海岸到白台山脚下,整个防御正面有8000米宽,看上去无险可守。

  东面紧靠渤海,岸边有个小山包叫打鱼山,涨潮时就是个小岛,退潮后中间露出大片沙滩。海岸线边上有两个小居民点,一个是高家滩,前边一点是亮窝棚。塔山村以西地势渐高,有个海拔200多米的制高点叫白台山。白台山连接虹螺岘山,就是连绵的丘陵地带了。从地形看,塔山是军东进兵团增援锦州的必经之路。敌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距离塔山很近的营盘车站。

  进驻塔山村的是四纵12师。江燮元师长把34团摆在塔山村,35团在白台山,36团与师部在稍后一些的潘家屯。师、团首长跑到前边看地形,大家都皱了皱眉头。这样平坦的地方,一点天然障碍都没有,让他们怎么防御兵力和火力都占据优势的敌军呢?

  有的同志发牢骚说四纵历来是打攻坚战的,打防御战是“顶牛”,没有油水。师首长也不好下决心,根据他们的经验,敌军总是要先抢占制高点的,应该把防御重点设在白台山。占住白台山,就能用火力封锁塔山村一带。如果敌人攻进塔山,我军也可以居高临下从两翼包抄消灭敌人。

  塔山村不准备重点防守,摆上两个连,采取警戒阵地的打法,而把师主力放在后面。布置挖工事的时候,有的老战士不愿意干,进度很慢,倒是新战士最老实,叫怎样干就怎样干,一会就把掩体挖好了。

  四纵在塔山备战,正在锦州北郊的帽儿山阵地上观察阵地。他举着望远镜看锦州,心里却总是想着塔山。军队增兵锦西、葫芦岛,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东边的廖耀湘离锦州还远,暂时不会构成威胁。而西边的侯镜如兵团离锦州近在咫尺,万一顶不住将对整个战局极为不利。

  “攻击锦州最重要的保证,是要把锦西方面的敌军挡住。据报告,葫芦岛方面又增加了5个师,我们的饭菜只够请一桌客,现在突然来了两桌客人,两锦相距约50多公里,万一堵不住敌人,攻锦部队就要受到很大威胁。”

  尽管刘亚楼参谋长向他保证,有四纵在第一线防御,又准备把一纵派上去当预备队,塔山方面不会有问题。还是没有一点儿轻松的表情。

  “锦西以北大、小东山,锦州以南松山街皆为敌阵地,两锦敌仅距30里,我军一定不可以采取运动防御方法,一定要采取在塔山、高桥及其以西、以北部署,进行英勇顽强的防御战。必须死打硬拼,死守不退,抵抗敌之飞机、大炮、步兵的猛烈冲击,利用工事沉着地、准确地大量杀伤敌人,使敌在我阵地前户横遍野。”以严厉的口气告诉他们:塔山阻击战“完全是一个正规战,绝对反对游击习气,必须死打硬拼,不应以本身伤亡与缴获计算胜利,而应以完成整个战役任务来看胜利。”

  把话说到这个地步,谁也不敢掉以轻心。10月8日、程子华、吴克华、莫文骅来到塔山视察阵地,看了12师的布防情况后,程子华口气坚决地说:一定要守住塔山村,要以塔山村、铁路桥和刘家屯北侧高地为防御重点。他还强调说,“守山必守村”,这是毛主席的指示。

  江燮元听后马上照办,把34团最强的1营摆在塔山村,把炮兵向前推进,组织部队连夜在塔山村前的河滩地上抢挖工事。这样一来,防御正面全被我军挡得严严实实。从地形看敌军是居高临下,对我不利;但塔山前沿正面不宽,敌军很难展开大集团兵力的冲锋。

  为了真正了解塔山防御准备,向四纵交代清楚总部的意图,8日、罗荣桓把参谋处长苏静找来,派他到塔山去走一趟。说:

  “锦州地形有利于我发扬火力,攻取锦州看来没问题。重点是能不能守住塔山一线阵地,挡住援敌。你要到塔山告诉四纵的领导,想让他们死打硬拼坚决地守住阵地,创造模范的英勇顽强的防御战例。”

  四纵党委发出了《告全纵指战员书》和《告全纵员信》,要求全纵上下坚决贯彻林、罗首长的指示精神,在紧急关头不负党的嘱托,以身作则,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执行任务。全纵普遍进行了阵地宣誓。

  就在四纵积极备战时,方面也在准备大举进攻。10月6日,蒋介石带领东进兵团司令侯镜如、海军司令桂永清、空军司令周至柔等一大批高级将领,乘“重庆”号巡洋舰来到葫芦岛,在54军军部布置援锦行动。蒋介石对团以上军官训话:

  “这一次战争胜败,关系到整个东北的存亡,几十万人的生命,都由你们负责。你们要有杀身成仁的决心。这次集中美械装备的优势部队,兼有空军助战和海军协同,是一定能消军的。”

  他命令侯镜如马上去唐山调动部队,塔山前线军军长阙汉骞指挥,桂永清和第三舰队司令马纪壮指挥军舰用重炮摧毁塔山阵地。

  部署完后,蒋介石又与锦州的范汉杰通话,告诉他援军马上就到,让他放心。下午,蒋介石登上“重庆”号返回塘沽。在军舰上他带着白手套到处摸,发现军舰上有灰尘,大骂桂永清:“海军腐化堕落成这样,要亡国,该死!”一直骂到吃完饭还没息怒。

  54军军长阙汉骞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从山东调到东北后还没吃过大亏,骄横自负。他手下有8师、198师两个主力师和暂57师(范汉杰拨过来的杂牌军),还有暂62师,原属廖耀湘的新6军。1948年2月,暂62师在法库被我军全歼,重新组建后调到塔山守备,在北宁线被我四纵打得稀里哗啦,被迫撤往锦西,归54军指挥。

  华北侯镜如的62军151师也在这里。阙汉骞凭着手下这些兵力,口出狂言:“总统亲来葫芦岛,比增加十万大军还强。”蒋介石的督战官罗奇也认为他们的兵力比多两倍,拿下塔山不成问题。不等侯镜如的援军到达,他们想在老蒋面前抢个头功,决定10日提前发起进攻。

  10日凌晨4时,暂62师三个营的敌军,乘落潮时偷偷越过海滩,袭击我军防线最东边的打鱼山阵地。天色漆黑、打鱼山小岛上只有一个班在修工事,来不及防备被敌军抢占。随后敌军又占领了高家滩前沿阵地。天将破晓,吴克华被江燮元师长的电线师组织反击,夺回阵地。第一个回合一定要把敌人的气焰打下去。江师长命令34团反击,并将两门大炮向前拉了400米。这时大海开始涨潮,在海滩上准备进攻的暂62师一个连被泡在一米深的海水里,成了我军的活靶子。大炮怒吼起来,连续10发炮弹打中高家滩的独立房子,炸得敌军四处乱窜。海水将打鱼山隔成小岛,岛上的军断了后路。34团两个连勇猛出击,暂62师狼狈溃退下去,高家滩前沿阵地又收复到我军手中。

  天色微明,塔山大地在猛烈的炮火声中剧烈地颤抖起来。阙汉骞指挥他的40多门重炮向我塔山、白台山前沿阵地猛轰。由于准备时间不足两天,敌军的炮火几乎摧毁了找方所有的工事。地堡掀掉了,掩体炸塌了,铁轨飞上天,枕木碎成片。

  守卫刘家屯前沿阵地的是12师36团警卫连的2排,共43人。当敌军炮火袭来时,排长机警地招呼大家疏散到阵地后方的坟地里隐蔽。当敌人的炮火打向纵深,大家一跃而起,进入阵地,排长迅速组织好火力,规定了各班的射击范围。

  不一会儿,约一个营的敌人分成几批,像一群蝗虫蜂拥而来。排长让大家保持镇静,直到敌人距离我阵地20米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

  刚过了半小时,敌人第二次冲锋又开始了。我军掌握了敌人行动的规律、敌军打炮时,我们就在后边隐蔽。等敌军的号声吹响,我军也进入阵地、等着敌人上来。敌军冲锋全仗着炮火支援,一旦与我军近距离作战,就露出了胆怯和怕死的本性。而我军则是专打近战,与敌人拼手榴弹和刺刀。敌军虽然人多,只要前面一倒下,后面掉头就跑。就这样,他们冲一次、垮一次,到中午已经打退敌人6次进攻。

  下午,的飞机在我军阵地上俯冲扫射,给2排造成非常大伤亡。经过几次战斗,排长负伤,副排长牺牲。2排打得只剩下8个人,这天一共打退敌人的9次进攻。

  151师在白台山没有得手,暂62师败得更惨。他们以三个营的兵力轮番冲击铁路桥和高家滩阵地。吴克华司令员预料到塔山村和铁路线的平坦地区将是敌军进攻的重点,将纵队炮兵团的110门大小火炮都对准了这片地区。

  军对塔山的第一天进攻,以伤亡1100多人的结果而失败。我军第一天伤亡319人。

  第一天战斗结束后,大家感到最深刻的教训就是工事没搞好地堡不结实、战壕太浅,阵地前障碍物太少、敌人的炮火一来,把我军的工事几乎全破坏了。从那天起,白天作战,夜里积极修工事,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有了坚不可摧的工事,才能守住阵地。四纵的老战士很少打防御战,开始不知道工事怎么搞。

  一些新解放的战士原来在军里经常挖工事,显得很有经验。一个新战士在交通壕边上挖个洞、敌人炮击时就躲进去。只要炮弹落不到交通壕里,就伤不着他。大家深受启发,把单人掩体都挖成“烟斗式”,炮一响,任何一个人都进洞藏起来,大幅度减少了炮火下的伤亡。交通壕要挖到1.5米深、地面起来,大幅度减少了炮火下的伤亡。

  交通壕要挖到1.5米深,地面上看不到部队运动。壕沟前面布上铁丝网、鹿柴和地雷。地堡上盖两层枕木,蒙上一米多厚的浮土、就可以防御敌军的重炮。地堡外围伸出几条壕沟、便于我军出击消灭冲到跟前的敌人。35团的战士特别聪明,他们在白台山前沿修了90多个工事,将40多个假工事暴露在外,真工事则修得很隐蔽,让敌人白费炮弹打假目标,他们从隐蔽工事里向敌军扫射,敌人搞不清子弹是从哪里打来的。就这样,打了6天防御战,修了6天工事、工事越修越坚固:最后根据战斗的详细情况,形成了白台山、塔山村和铁路桥头堡三处重点防御体系。

  阙汉骞第一天攻击失败、又气又急,11日以4个师的兵力向塔山进攻。54军主力8师从中央突破,进攻塔山村。暂62师进攻铁路桥,从侧面迂回。62军的两个师仍攻白台山。从早晨7时起,军的大炮把塔山打得浓烟滚滚,足足倾泻了几千发炮弹。

  海军司令桂永清坐镇“重庆号”巡洋舰、用152毫米的舰炮向塔山轰击。但舰长邓兆祥是位爱国将领,对打内战十分厌恶。他借口军舰吃水深,不肯靠近塔山海岸,距离远得看不见目标,只能依据地图上的标志打炮。桂永清感到效果不佳,不但打不到,还可能误伤54军,下令停止射击。所谓“海军配合”不过是徒有虚名。

  就这样我军在塔山正面以8个连的兵力展开反击,迫使敌军全部线人。两天进攻均遭惨败,阙汉骞从狂妄自负变得垂头丧气。

  作为东进兵团司令官的侯镜如召开军官会议,听取阙汉骞两天来作战的汇报,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虽然身为东进兵团的司令官,侯镜如对打内战是不感兴趣的。1947年秋季他指挥打通北宁线时,就尝过部队的厉害。所以东北的战事他是能躲就躲,躲不过就拖。这次蒋介石点名要他指挥,他不来不行,但是怎样打,他有自己的算盘。

  一是54军提出的,以主力攻击白台山以西的山区,那边地形广阔,工事稀薄,非常容易突破;可以迁回到塔山背后,突破的防守。另一方案是张伯权提出的、仍然按前两天的打法,在炮火掩护下,从正面推进、依靠优势兵力攻下塔山。

  根据当时战场的情况,54军提出的迂回塔山的方案可能是唯一正确的方案,这是阙汉骞他们两天血的教训带来的。但是侯镜如的方案通过了,阙汉骞的方案被否决、督战官罗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依然以为;有这么多兵力,又有自己的老部队——号称“华北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前来参战,还怕拿不下塔山!

  10月13日天刚破晓,军的炮火开始向塔山猛烈轰击。独立95师在罗奇亲自督战下,与8师从两个侧面向塔山铁路桥和高家滩我军阵地冲来。战前林伟铸、罗奇等宣布:攻下塔山的有重赏,每人给“金元券”外加三个月薪饷;完不成任务的就提头来见。

  独95师的确要比其他部队凶恶。他们使用“波浪式”的冲击战法,以团为单位分成三波,每个营为一波,轻、重机枪集中火力,掩护步兵连前进。第一波受挫,第二波接上去。更少见的是他们的营、团军官走在队伍前面,很有一股“敢死队”的味道。侯镜如、罗奇要95师不顾一切代价,今天非拿下塔山不可。

  更残酷的厮杀又开始了。敌人如黄色的潮水一般涌上来,我军用机枪、手榴弹把他们一排排打倒在阵地前。

  10月13日是塔山阻击战最残酷的一天,四纵表现出极其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绝大多数阵地被炮火摧毁的情况下,前沿一线阵地的部队顶住了军4个师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许多阵地,一个连、一个排打得只剩几个人,但没一个阵地被主动放弃。指战员们遵守了“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就是负伤牺牲,也决不后退一步。这天我军共毙伤和俘虏敌军1245人,自己伤亡1048人,可见战斗之激烈。

  四纵的浴血奋战,为我军总攻锦州提供了坚强保证。此时,攻锦部队已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总攻即将开始。知道,越到这样一个时间段,塔山就越显得重要。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总攻锦州战斗顺顺利利地进行,他甩出了最后一张王牌——将最强大的一纵调往高桥、杏山地区,作四纵的预备队。

  军那边却是一片垂头丧气的景象。13日晚上侯镜如、罗奇召集师以上军官会议研究对策,独立95师朱师长发言时,与早晨那种骄横自负的形象判若两人。14日凌晨,天还一片漆黑,95师两个营的敌人经过长距离爬行运动,悄悄接近塔山村34团1营阵地。

  当天亮后95师报告罗奇已占领铁路阵地和接近塔山村时,罗奇大喜,命令8师等发起集团冲锋。空军前来助战,向塔山投弹时将两枚炸弹扔到95师阵地旁,造成连长以下官兵20多人伤亡。几个回合之后,95师已经伤亡惨重、疲劳不堪,难以继续进攻。

  到了下午,锦州方面的炮声渐渐稀少,侯镜如一天没得到范汉杰的任何消息,估计锦州已经失守,东进已无意义,便下令全军撤退。塔山阻击战到14日黄昏,实际上宣告以我军的胜利结束。

  林罗刘谭首长当天致电四纵12师首长,向他们祝贺胜利,对12师和友军英勇顽强的防御作战,给予高度的赞扬和嘉奖。20日苏静同志回到野战军总部,向、罗荣桓汇报了塔山阻击战的全过程。高兴地说:“是啊,没想到他们打得这样好,打的是政治仗啊!打锦州的部队也都打得很好,打得很坚决,胜利是出乎意料的啊!”

  13、14日的战斗,军独立95师损失最为惨重,3个团被打得只剩下3个营,基本失去了战斗力。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4日黄昏,的坦克才海运到葫芦岛。罗奇建议15日休战一天,16日用坦克一定能把塔山攻下来。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15日锦州的一个军副团长逃出重围到了塔山,报告了范汉杰集团全军覆灭的消息。

  大家顿时精神紧张,现在不是东进增援锦州的问题,而是锦州方面的主力部队会不会乘势西进来打锦西和葫芦岛。侯镜如下令各部队巩固阵地,转攻为守。

  16日蒋介石从沈阳乘专机来到葫芦岛,锦州的惨败令他极为震惊和沮丧。当听取罗奇汇报进攻塔山失利的经过时,蒋介石失去控制,大骂道:

  “塔山如此靠近,敌人怎么能够这样快就修了这么多的坚固工事与障碍物呢?阙军长驻在葫芦岛,早就应该发现这一些状况,为啥不进行破坏呢?”他痛骂阙汉骞不是黄埔学生,是蝗虫,声言要枪毙他。吓得众将领都立正低头,谁也不敢出声。

  过了一会儿,罗奇才慢慢地说:“将士是用命的,独立95师打得只剩下3个营,此次作战海陆空军得不到协同,战车又赶不到,部队已经伤亡很重。”蒋介石这才转移了话题,研究锦西部队下一步的行动。在离开葫芦岛的时候,蒋介石紧握拳头,眼含泪水,低声自语:“我和他们拼了!”

  从常规来看,军有11个师的兵力,以5个师集中进攻守卫塔山的一个四纵,激战6天,从人数上、装备上、海空军支援上,军都占有非常大的优势,但付出了6000多人的伤亡,却未能拿下一个小小的塔山,原因何在呢?

  应该指出:作战不仅是人数和武器数量的对比,最重要的是谁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而战斗力是由指挥员的战术、士兵的士气和各部队的同心协力等多方面因素组成的。

  军在进攻塔山过程中数易主帅,互不买帐,更谈不上齐心合力了。正如一位将领所说:

  “现代化的军队必须是协同一致,才能发挥出战斗力来,这是人所尽知的。但他们进攻塔山,在最紧急关头,头两天侯镜如还没有来,阙汉骞指挥不了林伟俦,罗奇又妄加干扰,陈铁、唐云山发挥不了一点作用。

  即便以上诸人能够和衷共济,试问有谁敢对海空两军那批骄兵悍将发号施令。当时的海军头子桂永清、马纪壮,空军头子王叔铭等买过谁的帐!当54军在挨打之后,提出迂回塔山的建议。罗奇为了让95师立功,仍然坚持从正面硬攻。结果再次遭到惨败,把95师也断送掉大半。62军为了保存实力,不肯派21师增援95师,95师没了后劲,又被我军从塔山村和铁路阵地打了回来。这种派系林立、勾心斗角、见死不救的军队,是一支腐败的军队。长官的德行如此又怎么能指望士兵为他们卖命打仗呢?

  四纵在塔山阻击战中,充分表现出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防御战他们过去没打过,但在战斗中无论敌人的炮火有多猛、冲击有多凶,他们都拼死守住阵地,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就决不后退一步。

  34团2连一个通信员把坚守的命令错传为撤退,一位班长立刻指出:“你传错了,我接受任务时,只有守,没有撤!”深入人心的政治工作极大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使他们明白是在为东北的解放而战,是在为广大人民的翻身而战,争取在战场上立功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在战斗中干部身先士卒,党员冲锋在前,这种精神甚至感动了敌军俘虏。36团5连坚守泉眼沟,在10月13日连续打退敌人7次进攻,并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一个刚被俘不久的士兵看到我军这样勇敢,也积极投入战斗。他准确地打出几十发迫击炮弹,为打退敌人进攻立了大功。在战斗中各部队互相支援,一个团一天战斗下来伤亡很大,另一个团立即顶上去,轮番战斗。前方部队在浴血奋战,后方机关干部、兄弟部队和地方群众源源不断地把弹药、饭菜、修工事的木料运往前线,把伤员及时送往后方。

  当我军撤离塔山后,军官来到空无一人的阵地上看来看去。只见堡垒星罗棋布,障碍物纵深,交通沟连贯,真是难以逾越的铜墙铁壁。

  他们环顾四周,几十里内树木很少。实在想象不出怎么能在短短十天内筹集运输这么多木材,建造如此牢固的阵地?

  在这个意义上说,塔山阻击战是一场线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36团被授予“白台山守备英雄团”称号,10师28团被授予“守备英雄团”称号,四纵炮兵团被授予“威震敌胆”锦旗。仅12师就有2026人立功,有的同志被连续记了几大功。塔山阻击战作为四纵战斗历程中最光辉的一页,被载入中国人民的史册中。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上一篇:他晚年回想:塔山是一生中打得最严酷、也是最重要的一场大战

下一篇:塔山阻击战:不可消灭的经典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