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中国第四代远火独步天下 A300弹头能主动分离

发布时间: 2024-09-21     信息来源: 信息公开

  【环球网军事11月1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马俊】编者按:在珠海航展上,中国各大防务公司总是换着招儿展示自己的远程打击武器,这次也不例外。受国际条约的限制,这类外销武器的最大射程不能超过300公里。在射程早已达到上限的情况下,远程打击武器还能“玩出什么花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在本届珠海航展上给出的答案是“量身打造远程打击体系”。《环球时报》记者在航展开幕前,就此采访了多名专家。

  A300型号总设计师吴学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全球范围内看,中国在远程火箭炮领域的确可以说得上是“独步天下”,不但射程远超其他几个国家的型号,并且还有很多独门绝技。他介绍说,远程多管火箭炮的发展经历了四代,其中第一代是无控火箭,最著名的就是二战中的“喀秋莎”火箭炮;第二代以俄罗斯的“旋风”和中国的A100火箭炮为代表,它们采用简单的惯性控制管理系统,在中远距离的命中精度得到很大改善;第三代火箭炮则广泛采用GPS等卫星系统对飞行全程来控制,精度逐步提升,但仍采用惯性弹道,无法对着速着角来控制,不利于充分的发挥战斗部的效能。如今中国的A200和A300等新型火箭炮不仅实现了全程控制,还能够在飞行中重新规划弹道,它们属于第四代,在全球同种类型的产品中也是最强最先进和使用性能最优良的。

  尽管从外形上看,这次展出的A100、A200和A300火箭炮与以往区别似乎不大,但吴学森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在A系列火箭炮内部做了非常大的改进。例如现代火箭弹主要是依靠卫星导航进行全程控制,一旦卫星信号遭遇干扰或被切断,命中精度就会大受影响。而这次展出的外销型A300增加了北斗导航系统模块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海外用户使用时能够准确的通过真实的情况切换不同的导航系统,确保全程控制的精准。此外,A200和A300还加装了“陆军通用侦察打击系统(简称GATSS)”的数据接收单元,实现对活动目标的攻击。

  更绝的是,A200、A300火箭弹的弹头发射后会与弹体主动分离。利用这样的技术,不但火箭弹的最大射程能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弹头还能重新规划飞行弹道,具备极强的突防能力。在展台上播放的宣传视频中,A300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甚至能做出大幅转弯,令反导系统防不胜防。目前即便在战术导弹中,也只有号称“反导克星”的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才具备这样的能力。此外,它在接近目标时,会选择最优速度,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扎下去,因此具备相当强的钻地能力,足以穿透数米厚的混凝土层。

  吴学森还透露说,“由于部分国家的财力有限,为节省采购成本,我们也考虑提供独立的作战单元,将远程火箭弹整合到适应能力很强的发射平台上,可以方便地用通用车辆等廉价交通工具携带,甚至能做成无人值守的发射架”。

  A系列火箭炮总指挥王新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传统火箭炮偏重覆盖式打击,但随技术发展和进步,如今更强调定点打击,在精度上还可以实现战术导弹的效果。例如A200单车齐射时,可以精确命中10×10公里范围内的8个不同目标,而A300则可以打击20×20公里范围里的8个目标。这让我们能根据战场的需求,用最佳组合方式,配合不同弹头,达到对特定目标的最佳毁伤效果。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看上去高大威武的远程对地武器,是历届珠海航展上耀眼的明星,而这次展出的“陆军通用侦察打击系统(GATSS)”,则显示出中国在陆军远程打击领域作战思路上的转变。

  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副主任赵长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GATSS系统是以A100、A200、A300、M20、CX-1等远程火箭炮和战术导弹为基础,集合指挥控制管理系统、无人机和侦察载荷,可以打击军事设施、阵地、通信枢纽等地面固定目标,也具备攻击中小型水面舰船、快艇等海面移动目标和装甲车辆等地面移动目标的能力。

  换句话说,中国推出的这种远程打击系统,比之前单纯的出售某种导弹已向前跨出一大步,它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并融入了现代战争的特点。用户不仅获得了一种打击手段,而且从早期的态势感知、情报获取、指挥控制,到火力打击和最后的效果评估等一揽子配套设备,中国都可以量身打造。

  赵长见介绍说,GATSS系统在火力打击上也有三大改进。首先是打击射程的远近衔接。在远程火箭炮中,A100的射程为40-120公里,而A200和A300的最大射程分别为200和290公里,再结合M20和CX-1导弹280公里的有效打击半径,实现了火力的有效衔接。其次是打击目标的点面结合。火箭弹主要是打击集群目标和火力压制,而导弹的命中精度能够达到米级,主要是针对高价值小幅员目标。第三是打击任务的高低搭配。M20配备多种战斗部,作战时可以对地下工事、地面指挥中心、雷达阵地等重要节点实行有效打击,达到致盲、致聋、致瘫的作战效果,为后续打击扫除侦测拦截障碍,而火箭弹受战斗部限制,对这类特殊目标的杀伤能力有限。此外CX-1导弹能选择特殊的弹道模式,可充分的发挥低空突防和空中滞留优势。

  在这次航展上,不仅有A系列远程火箭炮的集体亮相,其他中国防务公司也展出了“卫士”系列等多种的远程火箭炮。中国在“远火”领域的“一枝独秀”,也引起不少质疑——似乎其他几个国家都没在这类武器上下大力气,中国是否“剑走偏锋”得过火了?

  王新风表示,是否发展远程火箭炮,得依照国家总实力和武力的综合配备情况来考虑。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选择以空中力量为主导的作战模式,通常凭借空袭就能打击敌方纵深目标,但美国这种模式是其他几个国家很难模仿的。很多实力稍次的国家,由于海空军实力相对较弱,能用得上的远程打击手段只有地对地导弹或远程火箭炮。对于不少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来说,远程火箭炮还可以算作“战略威慑武器”。事实上,大力研制远程火箭炮的国家也并非中国一家,俄罗斯、以色列乃至美国也都在下功夫,只是中国多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术,在近年才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形态趋势,能为海外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白俄罗斯军队电视台网站今年6月曾发布与中国联合研制的“波罗乃兹”新型远程火箭炮的试射视频,该火箭炮就采用了A200的技术。

  在谈及未来远程火箭炮的发展时,王新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加强自身生存能力是重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快速反应。首先是车速得快,适应路面的能力强,要求比较好的越野底盘。其次,发射车的准备和撤收快,以前发射准备时间长,还需要预置阵地。随技术进步,现在发射前不需要测量大气温度、风速等环境参数,也不用校射,接到发射指令后只要道路符合标准要求,将火箭炮大概对准目标区域就可以发射了。此外发射完后,还必须非常快地撤出阵地,防止遭受对手的报复。

  另一方面,现代火箭炮的打击范围已经远超于雷达或侦察步兵等传统侦察手段的解决能力,而侦察无人机存在战场生存能力差、到达战区的响应时间长等难以克服的弱点,因此弹载侦察设备是未来很重要的配套手段,俄罗斯甚至研制出炮射无人机来解决这一个问题。但王新风表示,这种装在火箭弹上的侦察设备不一定非得是无人机,只要既能随火箭弹一起快速投射,又具备一定的侦察能力和信息回传能力,就足以满足需求。此外未来火箭弹还可以在多平台发射,比如由军舰或战机携带,通过信息互连和数据链,随时修正弹道,具备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

  赵长见承认,当前中国各家防务企业同时向国际市场上推出多种远程火箭炮,尽管各有所长,能够在竞争中推动技术进步,但从效益上看,毕竟每个企业都进行了不小的投入,总体上来说是摊薄了利润。实际上,中国在“远火”领域取得的垄断性技术优势,让我们有了很大的发言权,有机会制定相关领域的世界标准。由于现代战争讲究体系化作战,采购武器也需要统一标准,一旦海外客户采购了中国的远火系统,事实上就等于接受了中国的武器标准,他们后续采购的配套设施,就一定要考虑是否能融合进中国的作战体系中,这是最重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排它的标准”导致中国“红旗-9”未能成功出口土耳其,当时北约宣称中国防空导弹与土耳其的北约武器系统不兼容甚至有可能导致泄密。赵长见说,我们在设计GATSS过程中,也考虑了融合其他中国导弹的需求。但目前各家中国防务企业在该领域还没有完整的统一标准,“希望未来能尽早打通这个障碍”。

上一篇:韶光相册丨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八号——看航空航天开展

下一篇:美媒称我国活跃出口新式防空炮 由09底盘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