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的空空导弹美国空军的隐身空空导弹始末
在1980年代,美国空军对隐身技术特别感兴趣,不单单是隐身战斗机、隐身轰炸机、隐身舰艇等,积极开发用在所有用途的新型航空设备模型,这中间还包括很多不起眼的武器概念。其中一个就是名为“Have Dash”的制导空对空导弹,但是由于各种情况,该导弹并未获得期望的结果结束。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美军开始了名为“准备冲撞”(“Ready to dash”)的保密项目,直到九十年代有关信息才被媒体公开报道,之后又有细节被发布。但是其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是保密的,只有非正式来源的有关该项目的进度和技术信息。
根据公开信息,美军在1985年开始了名为“具有冲撞”的项目,其主要有当时佛罗里达州的武器实验室负责,目前是空军研究室(AFRL)的一部分。该计划的目标是制造一种不引人注目的空对空导弹,以装备现代化的高级隐形战斗机。对导弹提出了一些特别的条件:具有高飞行和机动特性的远程武器,确保飞行中导弹的雷达隐身性,另外不应该破坏载体的隐身性能。研究工作一直持续到1988年,研究了具有使用潜力的隐身技术,还找到了减少导弹雷达反射面积的新方法,测试了各个组成部分,并且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具有冲撞”项目第一阶段主要是确定导弹的外部主要特征,并未项目选择较为成熟的技术。
1989年,军备实验室开始了“具有冲撞”2项目。最大的目的是制造原型产品和系列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导弹的直接开发工作委托给福特航空航天公司。该项目从1992-93年进行,开发花费了数年时间,并且进入飞行测试阶段。据一些消息来源称,此时未来隐身导弹的最终外形已经定型。另据消息人士称,“具有冲撞”2项目已在不同的配置下来测试,然后对导弹进行新的修改。但是,研发企业仅制作了不超过3-5个原型,全部用于飞行测试,在完成测试启动后决定停止该项目。因此,该导弹的开发和生产没有继续,火箭没有服役,空军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新武器。
“具有冲撞”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改进导弹的外观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雷达信号。在开发过程中,该导弹使用了一些从大型航空飞行器中借鉴的隐身技术,还应用了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冲撞”2导弹长3.6 米,直径未知,重达180千克,飞行速度高达4马赫,射程约50千米,具备高达50G的过载机动性。由于隐身的特别的条件,导弹具有独特的外观和特殊的设计。
导弹外观使用形状不寻常的大长径比弹体,尖鼻整流罩的横截面为圆形,在其后面弹体呈多面体,尾部有四个折叠舵,导弹底部形成了形成提升力平面,提供了升力,提高了机动性。导弹除整流罩外,弹身由吸收无线电波的石墨复合材料制成,整流罩是透明的。由于复合材料对部分辐射的吸收以及剩余能量在不同方向上的重新反射,降低了雷达信号。也有人建议将为外挂飞机提供保型外挂架,将导弹集成到飞机机身下方,因为没有大的间隙能大大的提升飞机的隐身性能。
“冲撞”2导弹使用复合制导系统,包括主动雷达和红外系统,还使用了带有惯性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仪。导弹在惯性制导下达到目标区域,然后引导头开始工作寻得目标,显然使用引导头的工作模式时考虑了减少辐射信号和隐蔽性。“冲撞”2导弹导弹使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喷气发动机的动力组合,冲压发动机用于巡航,进气口放在整流罩后面。根据已知的数据,“冲撞”2导弹应该携带一个高爆破片战斗部,重量不超过几十公斤,需要雷达或激光类型的非接触式引信。测试中的导弹并没有使用标准的冲压发动机,而是采用了AIM-7“麻雀”空空导弹的Rocketdyne ML 58 Mod火箭发动机,机载控制和记录设备代替了制导系统和战斗部,还装有降落伞,在飞行结束时确保安全返回地面。
在1992至1993年,经过多次测试的“冲撞”2导弹已经在使用美军正在研发的第四代战斗机来测试,经过长时间的测试该项目已达到了制造完整型号的水平。但是该项目最终被取消,同时也没有发布具体信息。结束该项目的官方原因仍不得而知,但是,通过已知数据有可能了解为什么美国空军决定放弃有前途的导弹。事实上,“冲撞”2导弹过于复杂且价格昂贵,其特征并不能提供比美军已连续使用的“响尾蛇”系列空空导弹和AIM-120中程空空导弹具有真正真正的优势。
另外,战斗机要不要隐形导弹的问题也是饱受质疑的,研究表明隐形飞机可以轻松又有效地使用常规空对空导弹,敌人在远距离发现对战斗效率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保形悬挂的想法也没有多大意义,如F-22等较新的战斗机有内部弹仓隐藏武器。因此,预期的战斗性能提高不能证明其高复杂性和高成本。“冲撞”2导弹由于缺乏前景而被放弃,但是,该计划留下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发展理念判断,这些结果并没有浪费,并在新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尤其是许多现代的美国设计的空射导弹武器具有独特的外观,表明其使用了隐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