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蜗居深山护国宝——记火箭军某导弹旅技能一营阵管连

发布时间: 2024-03-27     信息来源: 信息公开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张选杰、李兵峰)接近新年的一场大雪,为大山穿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衣。

  下了火车,记者驱车5个多小时,来到深山半腰,来到驻扎在这里的火箭军某导弹旅技能一营阵管连。

  战略导弹部队的阵管兵,被称为“国宝看护神”。中尉连长张冬已在这个连队度过了6年岁月。

  “咱们背负护卫导弹、呵护导弹的重担,使命特别、使命荣耀,有必要确保满有把握,容不得半点过失。”张冬说,一代代阵管兵为了导弹工作,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大山,确保了国宝的肯定安全。

  这个连队地处深山密林之中,离营部和旅机关有100多公里。官兵们每天除了在阵地履行使命,只能蜗居在山坡上细长的营区里。尽管现在各种硬件条件不断改进,但因为特别的地理环境,官兵们依然面对关节风湿病等困扰和毒蛇野兽突击等风险。

  上一年,驻地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许多地方断水断电。为了承认和确保导弹阵地不受损坏,全连官兵不管个人安危,没有一名官兵畏缩。

  因为地处偏远深山,外出时机少,有的兵士从新兵下连后就很少进城,有的连旅机关都没有去过。上一年老兵退伍前,营教导员罗勇特别来到连里,将万振宇、梁富涛等退伍老兵接到旅里,观赏了旅史馆和旅队建造成就展,圆了我们的一个愿望。

  尽管每天与导弹相伴,可是和发射分队的官兵们比较,阵管连官兵与导弹见面的时机却很少。上等兵胡艳飞大专结业后,虽怀揣当导弹发射号手的愿望参军入伍,但也相同爱惜与导弹朝夕相处的时机,立志成为一名优异的阵管兵。

  “尽管见不到导弹,但每逢从视频中看到自己看护的导弹飞向蓝天,自己都倍感骄傲。”胡艳飞说。

  每年新兵下连,到连队做的榜首件事便是向国宝签到。爷爷从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列兵罗港,现在已成为一名导弹阵地通风空调号手,时间为国宝贮存供给最好的环境。他说:“站在导弹面前重温入伍誓词,让我愈加殷切地感受到自己担负的崇高使命。”

  正午1时,连长赵东带领警勤小队踏着积雪向苍茫大山进发,履行例行的阵地巡查使命。官兵们每次巡查的30多公里山路,顺畅的话至少得走上大半天。走的说是山路,其实便是兵士们长时间踩出的一条野路。雨雪往后,一路湿滑,没走多远就遇到了多起滑坡,许多被积雪压倒的小树横亘在前面。

  “越是这样的恶劣气候,越是要坚持高度警觉。”在连队考察帮带的机关干部吴俊介绍,近几年来,频频呈现滑翔爱好者、驴友等误入禁区的状况。

  二级军士长徐德煌已入伍21年,被我们称为“兵王”。这位通晓阵地办理一切专业的老兵,是连队的“定盘星”,先后处理了阵地办理中呈现的巨细问题上千个。在他宿舍的柜子里,摆满了各种电气化、机器原理等方面的书本。

  “现在导弹阵地信息化程度渐渐的升高,要是不抓住充充电,就会跟不上。”他说。

  冰冷幽静的雪夜,通往阵地的山道上,巡查的脚步声分外嘹亮,监控机房里的值勤官兵,目光紧盯着屏幕,学习室里的灯火一向亮到深夜……在这看似平铺直叙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官兵们发明出了骄人的成果,连队屡次被评为“红旗阵地”“基层建造先进连队”,还荣立团体三等功。

  “蜗居深山官兵无怨无悔,看护国宝人人绞尽脑汁。”官兵们自己创造的新春对联,生动诠释了他们的心声。

上一篇:习主席在内蒙古调研边境管控和边防部队建设情况时的重要讲话在全军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下一篇:芳华逐梦 东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