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7公里2万乌军突围失败俄军扩大包围不歼灭干净不罢休
近期,俄军的“河狸”无人机作战小组对库班方向的乌军补给线进行多轮火力控制,乌军大批装载物资给养以及弹药的车辆被炸毁在库班通往罗博季涅的公路上,这一系列空袭活动,使得乌克兰军队在罗博季涅和韦尔博韦两个方向,企图改善自身防御态势的活动遭到严重削弱,然而,俄军并未在该方向继续发动更大规模的反攻,反而在阿瓦迪夫卡攻防战中加大了投入力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俄罗斯政府在多轮增兵操作上已经实现了大规模扩军,俄军一线万人以上,但由于总体上俄方采取积极防御策略,为了确认和保证上千公里的防线稳固,俄罗斯军队并未在重点防线上过度消耗其兵力。这就表现在当前俄军所有反攻(除去阿瓦迪夫卡攻防战)都是小规模且适可而止,所以“乌克兰进攻、俄罗斯防守”的态势十分明显。按照上述战略安排,俄军希望能够通过主动防御来低成本消耗乌军有生力量,减少自身伤亡损失的前提上与北约进行长期博弈。
但是,这种相对稳健的博弈策略,却让俄军指挥员可以动用的机动兵力少之又少。事实上,俄军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在相应战线上无法调动,他们在现有俄军防御体系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实际上,这些部队已经被锁死在防线上,而且基于俄军当前防御学说和真实的操作来看,“苏罗维金线”构筑的防御体系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基层部队对其作战防御段的地形、地貌深刻理解上,因此在这套防御体系下,留给俄军进行大规模轮换和部队调动的空间已经不大,俄军要么硬着头皮坚守防线,要么只能进行营连一级的部队休整,从而严重限制了俄军组织大规模反攻战役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从俄乌冲突爆发之初就不难发现,当前俄罗斯并无协同配合数十万人,组织大规模长期进攻作战的综合国力,去年2月至3月,俄军在发动对乌闪电战之后由于补给跟不上,后勤出现重大疏漏,最后导致第一阶段“特别军事行动”以惨败收场,战役并未达到普京政府迅速迫使泽连斯基当局投降妥协的政治目标。
此外,在美国和北约大批空天电侦察平台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下,俄军任何大规模军事调动都无法逃出西方情报系统的“耳目”,俄军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失去突然性,在情报收集和信息战领域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贸然发动大规模进攻很可能得不偿失,甚至不排除乌军趁机对俄军补给线发动突袭的可能性,因此稳妥起见,在乌军主力部队未消耗殆尽之前,俄军不可能在战线上“大开大合”,因为俄军既没这个实力,也没把握这些机会的能力。
例如在卢甘斯克和哈尔科夫方向,乌军在库普扬斯克、斯瓦托和克里米纳战线万预备队,但是这些部队即便是在“前线”,也没有在乌军全力反攻的情况下,大规模冲击乌军北线万人中仅有一少部队可以参与到其他防线的作战,这就导致虽然俄军在编制上,主战兵力已经逐渐超过乌军,但是在上千公里战区内的任何一条交火线上,乌军似乎都能在兵力和炮兵火力上取得局部优势,因为作为进攻方,不顾一切代价的乌军能够迅速补充前线兵力,而俄军则只能“被动”接敌。
然而,在阿瓦迪夫卡俄军派遣的进攻部队,原本就是长期在该地区与乌军进行长达9年博弈的顿涅茨克人民军主力,这些部队在今年年初被整合到俄军编制后,不仅实力大大加强,而且其实战能力绝不再其他俄军增援部队之下,俄军之所以选择在阿瓦迪夫卡组织大规模反攻就是看上了在该地区组织实施军事行动,俄军总体上损失较小,同时还能继续以阿瓦迪夫卡要塞和2万守军为诱饵,对乌军东部战线的总预备队进行主动消耗。
截止23日下午,俄军已经彻底占领该城东北方向的渣土山制高点,并成功在南线发动猛烈攻势大幅度缩小了整个包围圈的封锁半径,目前阿瓦迪夫卡守军向外进行联系的西部窗口通道,仅剩下7公里左右的宽度,俄军在阿瓦迪夫卡两翼高地不断对城内目标发动炮火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