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丝路:被嘉峪关阻断的大志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大将冯胜远征漠北,并在回师的途中,于祁连山与北山之间的细长谷地中,选定了一处地址构筑关口,这便是闻名的嘉峪关,也被认为是万里长城最西端。
和之前王朝构筑的边关相同,嘉峪关的建筑加强了明朝在西部的防护实力。却不曾料到,由于这个王朝统治者的保存,让这个民族一向以来所具有的大志壮志,被牢牢卡在了嘉峪关之内。
自汉代在河西树立四郡以来,这儿便成为了历代华夏王朝最西端的国防地,沿着祁连山向西,构筑有许多座城池、关口。
尽管制作的时刻相对来说比较晚,但嘉峪关却是其中最铜墙铁壁的一座关城依山傍水,把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关城四个方位还筑有墩台、烽燧66座,彼此策应构成了一套紧密的军事防护系统,然后获得了“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
不过朱元璋向西开辟的脚步,并没有因嘉峪关的建筑而中止。洪武十三年(1380年),大将沐英率军西出嘉峪关,从头打通了河西走廊至哈密的交通要道。并在这一区域连续设置了七个卫所,来确保边远当地的安宁和丝路的疏通。
明朝向西开辟的脚步,让坐落中亚的帖木儿王朝得悉。这是一个由成吉思汗子孙树立的强壮帝国,他的统治者相同对悠远的东方充满了猎奇,并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遣使拜访我国,这是明朝立国后来自西域最早的使者。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帖木儿王朝更是差遣了由150人组成的巨大使团,由嘉峪关入境前往北京。随行人员中一名叫做盖耶速丁的人,将这次拜访以及沿途的风土人情,记录在一本名为《沙哈鲁遣使我国记》中。
尽管明朝大体安稳了西域的形势,确保了丝绸之路的晓畅,但周边游牧民族的打扰,一向无法完全消除。面临这样的状况,明朝的统治者们采取了一种和之前王朝天壤之别,乃至有些“简略粗犷”的处置办法封闭边境。
弘治六年(1493年),明朝的当地官员驱赶了来自吐鲁番的使者,初次封闭了嘉峪关。嘉靖三年(1524年),来自皇帝的旨意让嘉峪关的关门再次封闭,并于15年之后完全封闭。从此,西部边境兵患消弭,住在北京的明朝皇帝能够无忧无虑了。但支付的价值却是嘉峪关以西大片领土被抛弃,来自西方的商旅再也没办法进入华夏,丝绸之路被完全隔绝。
由此再联想到郑和之后,由于“经济原因”被叫停的下西洋活动。海洋和陆地这两条丝绸之路,被这个盛产冒险家,赋有开辟精神的国度相继自动抛弃。
当哥伦布、麦哲伦们开端驾船驶向不知道国际时,咱们却在一点一点的加固嘉峪关的防护设备。汉唐年代的广大胸襟,变成了明朝的保存、“内向”,乃至“小家子气”。也便是从此时开端,我国开端落后于国际。(特派嘉峪关记者 敬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