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导弹时代的空中战争(二)

发布时间: 2023-09-17     信息来源: 小九体育直播苹果手机下载

  第三代红外空空导弹典型产品有美国AIM-9L响尾蛇、以色列的怪蛇3等导弹。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装备;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陀螺舵作为倾斜稳定,采用锑化铟致冷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能够探测目标尾气流的红外辐射,采取了激光或无线电等近炸引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全向攻击,虽然它的攻击区扩展到前半球,前向攻击距离仅2-3公里,但是侧向攻击能力确实有很大提高。上世纪90年代,改进的红外空空导弹(俗称三代半)相继被开发出来,如美国的 响尾蛇AIM-9M导弹和俄罗斯的R-73导弹,它们采用扫描探测技术或红外多元探测技术,数字处理技术、激光近炸引信或无线电引信,实现了对目标的全向攻击,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

  第三代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有俄罗斯的R-27、美国的麻雀3B(AIM-7F)、英国的天空闪光等空空导弹,采用单脉冲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具有前向拦截能力、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和下视下射能力,在这一段时期空空导弹的本身战术战斗技能已经基本能够很好的满足超视距空战的要求。

  第四代红外空空导弹产品有以色列的怪蛇4/5、美国AIM-9X等导弹。这类导弹由于采用了红外成像探测、发射后截获和推力矢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因而拥有非常良好的跟踪性能、较强的抗干扰性能、较高的机动性和灵巧的发射方式,攻击区域也有了很大扩展。

  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有美国的AIM-120导弹、欧洲的AMRAAM导弹(先进中距导弹)、俄罗斯的R77导弹,这类导弹外形往往为常规气动布局,采用了中途指令、惯性制导和雷达主动末制导的等复合制导方式,弹载嵌入式计算机中装定了复杂的软件系统,具有一定的“发射后不管”能力,能够超视距全向攻击目标,并且具有多种抗干扰措施和灵活的发射方式;具有对付多种飞机的拦截能力。

  小编队、单机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机炮空战模式下,往往采用大编队突击的作战方式,而现代空战与传统空战相比,将出现战斗队形由密集化向小型化、甚至单机化转变的趋势。大作战编队不仅起飞集合慢、不利于空中指挥员对编队飞机的指挥,而且维持编队,保持编队形状会耗费大量的飞行员精力、降低了空战效率。而且,大编队作战,目标明显,机动迟缓,空战回旋余地小,极容易受到从各个方向的攻击。现代战机速度快,空战时需要更大空中回旋余地,随着中远程空空导弹的发展,使得小编队一样能控制大片空域,而机载火控的发展,使得一对多同时攻击也成为现实。现代空战往往采取4机以下小编队,小编队相对弥补了大编队的不足,可迅速投入战斗,加大了空战的回旋余地,有利于飞行性能的发挥,便于发挥高度、速度和超机动优势,但是,与单机相比,小编队仍存在致命的弱点,即无法达到“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现代小编队往往采取同种机型、执行同一任务。由于性能指标一至,更容易维持编队。而隐形飞机则更适合单机行动。“单机游猎”将成为隐形飞机的主要作战方式。目前各国第三代战斗机主要是采用双机(四机)雷达跟进队形、双机密集队形、双机橄榄形编队、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等。

  实体分散,系统增强。虽然未来空战将是小编队或单机行动,但是在空中作战行动时将会出动侦察机、攻击机、护航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加油机等综合行动,未来的空战将和整个作战大系统紧密相连,而在行动过程中处在不同高度、不同方位的各种飞机将通过无线电通讯、战术网络、数据链连接得更加紧密,虽然地理空间位置相距遥远,但是为了同一种空中作战行动,将互相支援。所以现代空战呈现出实体分散、但是整个空战系统地联系反倒增强。在空战系统中,预警机将处于空中行动最核心地位,预警机担负着警戒、引导、指挥空战等任务,是空中作战的灵魂和核心。一旦预警机被击落,则各机种没办法得到信息,战斗行动将很难完成。所以,未来空战很可能以预警机为目标而爆发激烈的对抗。

  现代空战必须要时刻保持空中存在。地面雷达引导截击是苏联发展的空战模式,这种作战模式是由地面雷达、人力观察哨等组成预警系统,而防空截击机则做好出击准备,当预警系统发现目标后,指挥所命令截击机起飞拦截。这种模式曾在越南获得极大的成功,我国、越南、朝鲜都曾经或正在采用这种作战模式。但是,在中远程空空导弹的发展下,这种地面雷达引导截击模式已不再适应。地面雷达受到地形地貌、地球曲率的影响,远程低空搜索死角很大,显而易见在远程低空滞空待命的敌机。而拦截机起飞爬升段,很难做出有效规避动作,雷达也不能指向目标搜索。这时候,受到远距低空敌机的超视距导弹攻击,很难进行相对有效规避,往往刚起飞,就被击落。一线、二线机场尤其危险。所以保持空中存在,以预警机为核心建立预警系统是防御方首要选择。

  空空导弹逐渐成熟,对飞机载体也带来深远的影响。其中,超视距空战和近距离空战对导弹载体战斗机要求也各不相同。

  外界信息获取能力。超视距空战首重信息,所以超视距空战要求战斗机本身应拥有非常良好的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能力。目前最具实用性当属数据链。作战飞机用战术数据链联系起来,数架战斗机能共享战术情报,从而使传统的空军单机和编队战术发生根本性变革。第一个战斗用途的数据链在80年代秘密安装于JAS-37“维京”战斗机上,而“鹰狮”战斗机的数据链更向前发展了一步。战术数据链能同时在4架作战飞机上进行双向联系,其有效作用范围可达500公里,且抗干扰能力极强。拥有数据链的战斗机,可产生多种战术运用,其代表是静默攻击,比如当目标飞机意识到被锁定并处于对方的导弹射程之内,会进行蛇形机动德等战术动作,避免被锁定,但它并没意识到在其他方向上还有别的作战飞机同时锁定它,其他飞机可通过那架发现目标的飞机所提供的信息实施导弹攻击,不需要所有编队飞机一起开机搜索,在歼灭敌机的同时保存了自己。使用数据链还能更好地跟踪目标,数据链可以把分散编队各飞机的雷达联系起来,从而确定目标位置并对目标进行跟踪。而信息获取能力除了飞机本身性能以外,还需要构建空战系统,使战斗机能够从大系统中获取空情信息。

  隐形能力。有些人认为信息化战争时代,就要争强整个体统的信息获取能力,并在系统内部合理流动。但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要防止己方的信息被敌人所获取,这被称为信息防护。而发展隐身战斗机就是通过减少战斗机各种物理特征值,减少被敌方传感器探测的可能,减少机己方的信息被敌人所获取。就技术发展来看,目前战斗机的隐身能力是有限的,还不能完全隐身,只能在减小某种传感器的探测距离。但是即使这种极为有限的能力,哪怕是“准隐身”,也能够减少被敌机雷达发现的距离。理论上雷达发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四次方根成正比。也就是说,RCS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雷达发现它的距离就会缩短到原来的56%。即使被发现,由于不能被雷达稳定跟踪,而难以锁定。而目前的雷达制导导弹,往往采用厘米波段,很难抓住隐身飞机。隐身飞机的出现,使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的超视距空战面临挑战。但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隐形”,减少自己的暴露可能,隐身飞机不与其它机型混编,往往单机行动,在未来空战中“单机游猎”将成为隐形战斗机进行空战的主要样式。

  高速度。“速度就是生命”这句话贯穿于整个空战史,传统机炮空战是这样,导弹空战时代更是这样。在超视距空战中持续维持一个较高的速度能大大增强战斗机在超视距空战中的战斗力与生存力。首先,高速度能增加空空导弹得射程。据有关的资料表明,F-22以M1.5进行超音速巡航发射AIM-120,可使导弹射程提高50%,这相应的扩大了导弹的攻击范围,可在更远的距离上发动攻击。其次,维持一个较高的速度,可以更容易的突破敌机的防空网。前面曾经提到的蛇形机动,如果以较高的速度进行突破将更容易实现。当被敌机雷达锁定时,则可迅速脱离战区。可见高速度仍是空战不变的法则。

  机载武器性能。仿真根据结果得出:战斗机的空战效能与机载武器性能的4次方成正比,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一代平台,几代武器”的发展策略,尽快通过改善空空导弹性能,来提高飞机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而现代战斗机,雷达电子设备占全机整体价值的比重越来越大。

  被动获取信息。在未来空战中,被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更需值得重视。在未来空战中,贸然打开雷达,非常容易被敌机所警觉。所以,加强被动信息获取能力是必要的。无源被动雷达在发现目标和消灭入侵目标方面,比单纯提高常规雷达系统的指标更有效。在被动雷达下,将不是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取胜。相反,谁先雷达开机,谁将遭到攻击,因此雷达作用距离远的飞机实际上不敢早开机。但是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又不能不开机,因此它们将处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

  机动性再也不是战斗机的首要标准。超视距空战并不是特别需要高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由于导弹发射距离增大,使载机处于相对安全的态势下,导弹载机不需要作出剧烈的战术动作。而由于不像近距离格斗那样充满紧张感,战术动作的转换节奏显著变慢。主要体现在近距离战术动作转换连续性更差,动作之间的衔接更为松散,像传统空战缠斗中常常会出现的各种特技动作巧妙组合、一气呵成的情况更为罕见。而近距离空战中,大离轴发射角格斗弹和头盔瞄准具将成为战斗机的标准装备。由于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和后射能力的导弹装备,像传统空战那样进行尾后攻击将很少出现,无需再为占据尾后攻击区作出剧烈的机动动作,所以战斗机的机动性需求并不强烈。双方空战的实质,变成火力质量的直接对抗。

  近距离低成本战斗机可能在未来出现。由于近距离空战拉进了载机机动性能,而导致高性能高成本战斗机与低成本战斗机的交换率持平。所以,未来有必要发展一种轻型、快速低成本的近距格斗机与高成本、高性能的超视距战斗机进行“高低搭配”、配合作战。而低成本飞机也许不需要远距离探测的雷达电子设备,但要拥有数据链,可以通过数据链从大系统中获取空情态势。这种低成本战斗机可以在二代机基础上改进,但最终目标应是发展无人驾驶作战飞机。

  新一代作战飞机要不要航炮现在仍争议不断。据统计,自贝卡谷地空战以来,被航炮击落的战斗机屈指可数。所以,有人提出取消战斗机上的航炮。而另一些专家觉得:机炮虽然性能有限,但仍是飞行员最忠实的武器。只要飞行员看得到的目标,还能够控制飞机接近目标到射程内,则机炮就无视任何干扰或杂波都能击毁它,机炮是个多面手,除了能够攻击空中目标外,也能攻击地面目标。比如飞行员如果被击落,则有携带机炮的友机可以射击围捕的敌军以协助逃亡。甚至到了海湾战争美军也发现,机炮对地面小型目标的射击精确度不输任何精确导引武器。而机炮还可以弥补导弹的最小射程。只要导弹还有最小射程的存在,机炮就有继续存在的价值。机炮还可当作导弹射完之后,将成为飞行员最后的心理屏障。争论一直持续着,但是不管怎样,越南战争取消航炮给人们心里留下阴影,至今新一代作战飞机大都保留了航炮,除非有新武器代替它。美国研制的F—22战斗机装备有航炮,它装备的M61A 2型航炮据认为是最复杂的装置之一。美国海军曾打算取消“联合攻击战斗机”上的航炮,后来还是把它保留了下来。美国陆战队考虑到垂直起落时的重量问题,它的“联合攻击战斗机”采取折衷方案,把航炮装在机身内部原来挂炸弹的地方。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过高估计还是过低估计技术的发展都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中国在50-60年代,由于机炮空战所取得良好战果,产生了“导弹无用论”、“导弹是机炮的辅助性武器”等极端论调,而忽视了导弹的发展,落后于世界的潮流。而美国人在越南战争前,过高估计了导弹技术的发展,而轻率的取消了机炮,导致越南战争初期的重大失利。这都是可以让我们思考。大胆的预计技术可能给我们大家带来的惊喜,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技术面前,谨慎的保留自己的传统,做好两手准备,才是我们对技术发展的正确认识。

上一篇:空军红-12地空导弹方队:国产新式防空兵器初次露脸

下一篇:国际空战发展史42之机场克星:“暴风”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