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降临时的俄乌战争
随着十月份第一场秋雨的到来,乌克兰大平原随即将陆续进入每年一次为期大致持续一个多月,这里所独有的田野“翻浆期”。
现在这个“超级”战役突出部的战场态势已经变得十分明确,即俄军中部集群发起并同时得到南部集群协同作战的红军城战役攻势,已由正面、北翼(捷尔任斯克)和南翼(库拉霍沃)三个部分所组成;此时的作战重心依然是在其南翼即库拉霍沃战役方向,这里正在或已经变成促使这场战争出现重大战略性转折的最大触发点。
同时,如果从战略角度来讲,由俄军东部集群在南顿涅茨克战略方向乌格列达尔地区发起的攻势也能算在红军城战役范畴的。因为,如果该部再向东北在平原上推进十多公里,就可以与中部集群、南部集群的部队在乌库拉霍沃筑垒要塞区附近实现会师。
如果真的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么,俄军在整个顿巴斯战场的战略态势就将完全不同了!
俄新社9月2日报道,普京总统在克孜勒市第20学校新学年开学时举办的公开课“谈谈重要的事”上表示,乌方对库尔斯克州发起挑衅行动,“他们的计划是阻止我们在顿巴斯主要地区的进攻行动,结果众所周知”。并强调,“我们已很长一段时间没在顿巴斯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了,部队现已经不是向前推进200、300米而是以平方公里来计算”(1)。
芬兰智库“黑鸟集团”报告说,在八月底,俄军每天的推进速度达到了约30平方公里;而在六七月份,每天推进约5~10平方公里,但现在翻了3~6倍。其中推进最快的地方就是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金融时报》称,过去三周俄军在这里占领了约20个定居点。“莫斯科部队已经从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为控制单个村庄而进行的逐步推进转向了全面进攻”(2)。
对于红军城地区在整个乌克兰战争的军事地位及其作用,资深军迷都应该是心知肚明的。这里既是乌军在整个顿巴斯地区作战的战略后勤补给枢纽,本身也是其在乌东最后的预设筑垒防御地域。
乌军东方作战司令部在红军城方向构建的筑垒防御体系,由远接近地、近接近地和城市围廊三个部分构成。
其中,远接近地防线主要依托沃尔恰河两岸及其西岸的台地构成,台地与这条大致呈南北走向河流(其中段流向改走东西方向)之间的海拔落差大约是40多米。近接近地防线主要由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的新埃科诺米奇涅、格罗季夫卡、诺沃赫迪夫卡和谢利多沃四个中小型城镇构成。并且在这两道防线前后,以村镇作为基本预设防御支撑点,并在四周野地修建了大量的野战防御工事。红军城方向的核心防御体系主要是围绕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和季米特洛未(米尔诺拉德)这两个战前人口合计超过十万人的工业城市群构筑而成的。
今年四月,在取得阿瓦迪夫卡战役胜利之后,俄军继续进攻,攻克并瓦解了阿城以西近接近地的乌军系列防御要点体系,随即开始向位于城西北方向的奥切涅季涅地域实施突击。自此时,俄中部集群十万大军其实就已开始从沃尔恰河最北端打响了红军城战役!
在红军城方向最初的突破是从解放索基尔附近的普罗赫雷斯开始的。通过右翼俄军沿铁路线进行的卷击与左翼从阿瓦迪夫卡城正面发起的合击,大约在七月末,俄军就摧毁了以热兰涅为核心乌沃尔恰河防线的北段。最近两个月俄军已陆续占领了新格罗季夫卡、诺沃赫迪夫卡、格罗季夫卡和乌克兰斯克,并从三面包围了谢利多沃,同时向南直逼赫尼克、库拉希夫卡和库拉霍沃筑垒要塞区。
由俄军中部集群第2集团军负责对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的正面进攻,继续围绕在格罗季夫卡-新格罗季夫卡-谢利多沃一线展开。在九月已经解放新格罗季夫卡并曾攻入谢利多沃城区后,现已先后占领诺沃赫迪夫卡(俄第30摩步旅、第1435摩步团)、格罗季夫卡,随后的战斗主要在介于格罗季夫卡、麦科莱夫卡与诺沃赫罗迪夫卡之间的三个“亚尔”(红亚尔、克鲁季亚尔、苏基亚尔)等地展开,并分别陆续向北、向西拓展,目前已基本上拉平了此处的战线。
截止10月10日终前,俄军“成功沿铁路线 公里,距离季米特洛夫不到 1 公里,距离红军村不到 5.6 公里(3)。
十月以来的半个来月,俄军在乌克兰境内取得的土地收获合计285.86km²。“其中,捷尔任斯克3.79 km²、红军村2.55 km²和库拉霍沃52.21 km²”(4),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俄第41集团军会同第51集团军(原顿涅茨克人民军第1军)其他四个旅,即中部集群主力在打下位于先期已被解放的乌克兰斯克西南的楚库里涅之后,已分别从三个方向成功包围了谢利多沃城,目前彼此争夺的焦点集中于位于该城东北的矿渣山及附近矿区,到此时俄军已几近切断了守军通过E-50公路的来自红军城的主要补给线。
俄军目前在谢利多沃采用的,依然是非常类似于东部集群此前在乌格列达尔使用过的“围三阙一”的围攻战术。这个战术的要点是,第一,在以突袭方式夺占城区的作战企图失利后不再直接攻城,而是通过对周边小型村镇据点不断“挤压”的方式将乌军赶进城区;第二,在此过程中重点抢夺城区高层建筑物及其附近工矿区的制高点,作战重心在于着力切断守军的城外补给线,最终断绝其内外联系;第三,通过如此一两个月的“围困”,在逐步削弱守军的战斗力、动摇其军心之后,再寻机发起攻城围歼战斗或将守军撵出城区。
据此前的报道,先后调入或放弃周围据点退入谢利多沃城的乌军,一度曾多达七个旅左右。
同时,俄军经乌克兰斯克方向向南进逼赫尼克,并相继解放热兰涅-佩尔什、热兰涅-德鲁赫。乌军内维尔斯克集团(至少包括第117国土防御旅、第59摩托化步兵旅、第78空中突击旅、第108机械化步兵旅)在面临即将被合围的形势下,已开始从内维尔斯克-克拉斯诺戈洛夫卡突出部陆续缓慢后撤,至10月18日,库拉希夫卡东边的这个突出部已被基本抹平(5)。这时,已经到了考验乌军“塔夫里亚”OSG能否守得住赫尼克-库拉希夫卡这条新防线的时候了!
南部集群第8集团军从克拉斯诺戈洛夫卡与赫奥希夫卡方向在分别打下戈斯特列、奥斯特罗伊(奥斯特里夫克),攻入马克西米扬诺夫卡随后占领该地,已进至马克西米扬诺夫卡以南的高地附近(6),进而分两路平行行动,向西进逼库拉霍沃。
俄军第51集团军第9、第132两个旅,已经在城东方向实现战役突破,攻入捷尔任斯克(托列茨克)中心城区的纵深地带,完全控制了城南扎巴尔卡区、纳哈利夫卡区及其南部林区,并占领了除西南渣土山之外城区的其他三个制高点,兵锋相继指向列奥尼迪夫卡、谢尔比尼夫卡地区,现已控制位于谢尔比尼夫卡的奥布佐纳亚火车站并在早一点的时候向西渡过了克里维托列齐河。
与此同时,在完成对涅列波夫卡的彻底清理后,俄军正从诺夫哥罗德斯克(纽约)向镇外西南方向发展。此前曾有过传闻,双方在涅列皮夫卡以东的苯酚工厂地区曾经进行过激烈争夺。俄中央集群“信息办”揭发了“乌克兰国防部军事情报总局(GUR)、亲乌社会化媒体、悲观主义战线旅等等合伙炮制的乌军取得成功的又一个神话:它们在诺夫哥罗德斯克(纽约村)发起反击,成功夺回纽约大片失地,并在纽约村中心升起乌克兰旗帜”。而事实真相却是,“发起反击的乌军甚至还没有摸到纽约村的边就已OVER了,集体去见精神导师斯捷潘·班德拉了”(8)。
乌格列达尔(弗勒达)曾经是两年以来令俄军东部集群格外伤心之地,尤其是第155海军步兵旅去年进攻时遭受的惨败,加之西方媒体的过度渲染,曾经对俄军士气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乌军长期坚守弗勒达的第72机步旅拥有多达17个建制营,从规模上堪称“超级大旅”,也是战时状态下目前乌军最为庞大的一个建制旅。具体而言,第72旅下辖第1、第2、第3三个机步营,第1、第2、第48三个步兵营和第12摩步营;旅炮兵群拥有155毫米自行火炮营(美制M109自行榴弹炮营)、122毫米自行火炮营、122毫米火箭炮营和反坦克炮营;坦克营、防空营、无人机营、工兵营、后勤营、修理营;还有旅直属队侦察连、通信连等支援分队。该旅居然下辖七个步兵营和坦克营;炮团三个营装备的全都是122mm以上大口径自行身管火炮,并且已换装了155毫米美制M109自走炮;还强化了无人机力量。在这样的旅做上校旅长完全是当少将师长的感觉!
今年八月东部集群指挥部改变了自己曾经“简单粗暴”的作战想定,基本战役指导思想不再是直接攻城,不再直接进攻这座构筑于一望无际大平原上、似鹤立鸡群般高地上坚固设防的城池;而是分别从三面逐次展开三面纵深攻势,最终围死守城的乌军第72机步旅(战役开始前曾有过将第72旅调离,用第100旅或第123旅换防的传闻)。
当然,此时东部集群能够实施这样规模战役进攻的前提是这时来自远东和中亚地区的东部军区的作战实力得到了空所未有的增强。尽管番号的等级与数量并没有增加,然而前期大番号之下“架子部队”的兵力与重装备,尤其是编制结构得到了空前的充实与完善。
2024年的俄军弗勒达进攻战役是从位于卡什拉加奇河南岸开始的。首先占领了位于河南岸的普列奇斯蒂夫卡(第40海军步兵旅)、帕夫利夫卡这两个村庄,同时从沃达尼方向展开向心攻击。在得手后渡过卡什拉加奇河,进入北岸平原地带,左翼向北指向新乌克兰斯克,右翼继续攻打南顿巴斯煤田矿井(俄第39摩步旅、第430摩步团)。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彻底隔裂乌格列达尔守军与北面乌军之间的联系,并逐步切断其补给线。
实际战况表明,经过前段时间不间断的外围攻击,守军最终陷入孤掌难鸣的绝境,迫使守军旅长丢弃部队开溜跑路,从而使攻城进程转变得不再那么艰难。事实上,俄军从东南方向开始攻城,同时向东不断挤压,大约在一周之内,乌格列达尔就得以解放,并且这一次实现了对之稳定可靠的控制!这个曾经是乌克兰在南顿涅茨克地区“抵抗象征”的坚固堡垒,就此成为历史!
这次进攻的主要突击力量是太平洋舰队第40海军步兵旅(第155旅已调去库尔斯克)。对弗勒达的清理工作完成后,俄军在城内地下室找到了116名平民,他们在等待1000天之后,终于在10月1日迎来了解放(9)。
在最终攻克乌格列达尔(弗勒达)前后,俄东部集群的第5、第29和第35三个集团军也进一步在两个方向同时拓展了战线。
在沃达尼已经向北推进了数公里,并在康斯坦丁诺夫卡附近的卡捷琳尼夫卡南郊站稳脚跟,同时以装甲集群沿苏希亚利河向安东尼夫卡方向进攻。开始逐次向库拉霍沃逼近。
继占领佐洛塔尼瓦(金尼瓦)后,截止10 月 13 日 17 点,从加里宁格勒调来的波罗的海舰队第336海军步兵旅,已经重新收复了位于斯塔罗马约尔斯克以西的列瓦德涅。
至此,俄东部集群到与库拉霍沃之间就是平坦而开阔的田野。之前处于彼此割裂、独立作战的顿涅茨克与南顿涅茨克两个战略方向即将融为一个整体,东南两个俄军集群的会师已经近在眉睫。
自9月10号俄军在库尔斯克发起首次反击之后,两军分别围绕位于西部科列涅夫斯基区的柳比莫夫卡、东南边境苏贾斯基区博尔基以西的普列霍沃和西南边境的韦肖洛耶展开了反复争夺。战争迷雾浓重始终笼罩其间,以致观察视界相当模糊,尤其在位于边境西南格卢什科夫斯基区伊塞河以南的韦肖洛耶(包括新普特)、梅德韦日、奥布霍夫卡三镇附近,攻防交替转变,战线反复变化,战斗格外惨烈。
除在扎波罗热战线的部队外,目前俄空降兵(VDV)的主要突击力量已陆续开始部署到本土库尔斯克州境内。包括第106空降师全部三个团,第7空降师和第76空降师各一个团,还有第11、第83空突旅,另还有第76空突师第234空突营(格卢什科沃)。同时,第155、第810、第200(北极)海军步兵旅,还有GRU第2旅此前也已在此参战(10)。
截止9月20日,乌军先后在库尔斯克投入的参战部队有第80空降突击旅(第1、第2、第87三个空突营,自8月6日起投入战斗);第82空降突击旅(包括第2、第3、第4三个空突营,0806);第95空降突击旅(第1、第2、第13三个空突营,0812);第92突击旅(第1、第2、第3三个突击营,0809);第21机械化旅(第1、第2、第3三个机械营和第19特种营,0910);第22机械化化旅(第1、第2、第3三个机械营与第11、第409、第412三个步兵营,0806);第41机械化旅(第1、第2、第3三个机械营,首次0815参战);第61机械化旅(第99、100、101三个机械化营和第20、35两个步兵营,0806);第1坦克旅(第1步兵营,0821);第103国土防御旅(第62、第63、第64三个国土防御营,0806);第116国土防御旅(至少一个营,0806);第129国土防御旅(第101、第239国土营,0816)和第130独立侦察营(0831);第225独立突击营(0806)以及第5、15、24边防分队(11)。
这次反攻开始前后,俄库尔斯克州政府曾宣布对雷利斯克区和霍穆托夫卡区的居民实施疏散(12)。
从10月10日俄军发起第二次反攻开始,这里的局面再次变得清晰起来。目前俄军取得的主要进展是,在西部解放了柳比莫夫卡,在东南方向进一步向普列霍沃周边进逼并最终实现收复,后再占领了切尔卡瑟科诺佩尔卡(罗斯科诺佩尔卡),在西南方向基本将乌军完全赶出了格卢什科沃以南的这段国境线。而之前“乌军在格卢什科沃以南投入了4个旅2个团2个独立营”(13)。
塔斯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11日,俄罗斯武装力量军事政治总局副局长、车臣“阿赫马特”特种部队指挥官阿劳季诺夫少将表示,“俄军正在库尔斯克方向积极地推进,每天都有大量敌人被消灭。在过去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总共从乌克兰武装部队手中解放了19个定居点”(14)。
同时,还陆续解放了奥尔戈夫卡、新苏里南、小洛克尼亚、托尔斯泰卢格、下克林、波克罗夫斯基、泽莱尼什利亚赫、诺沃伊万诺夫卡等地。其中在柳比莫夫卡地区的战斗,依然沿着斯纳戈斯特河与38k-006(科列涅沃-斯维尔德利科沃)、38К-030(科列涅沃-苏贾)公路沿线展开。目前,乌军在库尔斯克的控制区,已经萎缩变成了形同一个人的腰部形状。
此时,俄在原乌控区西北合围圈的南翼出口柳莫夫卡-小洛克尼亚一线,争夺的关键点在维克托罗夫卡、列奥尼多沃,以及更南的斯维尔德利科沃。
截止10月16日,俄军在库尔斯克已新收复国土156.40 km²(=195.07-38.67)(15)。据法源信息,到20日乌控区面积减少了93.23km²,目前仍有659.25km²()来源:Poulet volant(1021)。。此时,据11月5日美国大选投票揭晓只剩下两周时间。
俄军在库尔斯克发起第二次反击作战之前,在此采取的战役指导原则是,首先以预备役及动员兵为主体编成的预备役部队,坚守库尔斯克、库尔恰托夫(库尔斯克核电站所在地)、戈麦利、雷利斯克、科涅列沃等城镇要点,由此稳住了阵脚,防止乌军分队继续四处乱窜逐步扩大战果。其次,同时以强大的航空火力不间断地摧毁乌军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通过这一种火力消耗战不断削弱对方进入库尔斯克部队的实力,这也是瑟尔斯基在此三次增兵,深入库尔斯克腹地的乌军突击部队已到了靠抢夺当地居民的自有车辆实行机动的根源。第三,主动辅之以运动伏击这样对等的游击战术,寻求消灭乌突击袭扰分队,这为随后俄大规模援军的到来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固守待援、火力杀伤、不时战术出击是当时作战指导中的关键词。
此前俄罗斯国防部曾宣称,乌军已经在库尔斯克损失超过了两万军人和大量的装甲与机动技术装备。当然,对于人员方面的损失数是值得商榷的,不过有视频资料为依据、瘫在道路上的那些乌军重装备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对于乌军而言,这时发生的最大变化可能就是随着如此一次又一次的重大人员与装备消耗,其战争潜力必将难以持续支撑下去。因此,面对俄军新一次反击其承受能力必然每况愈下!
此时,这两个斯拉夫兄弟的军队,似乎都不约而同、颇为一致地选择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之战略指导方针。俄军基本置库尔斯克危局于不顾,仍然钉在顿巴斯战场不动,坚决维持在红军城方向的全面进攻;而乌军也是全然不虑及捷尔任斯克和库拉霍沃的前线危机,不管不顾地将全军现有尚能机动作战的重装部队、甚至准备不足的后备部队大多调至在库尔斯克-苏梅地区,并不断增兵,坚决维持在此的攻势。这是今年乌克兰战争中出现的最大最离奇的一个战争奇观。
当然,如此的战略后果也将是完全不一样的。俄军统帅部此时保持了坚定的战略定力,始终扭住当前战争进程的枢纽,因此带来的战略收益将是最大的。而乌军最高统帅基于赌徒心态出现的这种孤注一掷的战略赌博行为,给我们自己所带来的必然是帮助俄军进一步加快促成基辅现政权在乌东的战略崩溃,使自己陷于更加险恶的战略困境之中。
俄乌在此的长期攻防对峙,主要是围绕奥斯基尔河和热列别茨河流域的东岸地区展开的,现已开始有所松动。
经过此前解放辛基夫实现对之的有效控制之后,在今年秋季,俄军以皮夏涅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不断绽放的小型“皮夏涅之花”,并以之为基点向三个方向的拓展,目前已基本推进至奥斯基尔河边,从而将库皮扬斯克地区的乌军集团截成南北两段。即乌军“霍尔蒂察”战略集群(OSG)位于北部库普扬斯克和南部博罗瓦两个再难以进行行动呼应的战术单位。
此外在辛基夫卡解放后,早在9 月 12 日,“俄罗斯突击队开始在该村西南的森林地区作战,完成清理后将能够在库普扬斯克以北三公里处建立桥头堡,并向(位于库普扬斯克东南的)佩特罗帕夫利夫卡发起攻势”(16)。至10月19日俄军沿奥斯基尔河附近的森林向辛基夫卡以西地区发起新的攻势(17)。
俄军在马基伊夫卡以南和涅夫斯基南北相继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从而进逼至热列别茨河东岸乌军特尔尼突出部前沿阵地,并从十月中旬开始,“沿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州边界向诺沃萨多夫发起新一轮进攻”(18)。
位于乌克兰战场最北面的这条战线,目前事实上已经暂时处于相对平静状态,因为双方的机动部队大都调去了战事正酣的库尔斯克-苏梅地区。在库尔斯克战场上出现的俄军野战部队的番号,除从郝尔松战线北调的部队外,基本都来自北方集群此前部署在哈尔科夫利普齐和沃尔昌斯克两地成建制的精锐伞兵和海军步兵部队。
乌军方面的情况更是如此!除了需要继续应付在库尔斯克草率发动的新攻势外,还必须同时兼顾国内战场前线不断恶化、日益糜烂、恶性循环,随时有可能面临、难以回天,这样的严峻状况。
目前,俄军在赫利伯克向南推进了一公里,同时重新控制了沃尔昌斯克城区的集料厂。
不过在渡过北顿涅茨克运河后,俄军对恰城主城区的攻击,依然处于缓慢然而持续的进击状态之中,并在运河西岸的南北两翼,包括北面的赫里霍里夫卡、卡利尼纳等地不断向北扩展阵地。俄军同时在阿木特斯克以西也已越过了山脊,俄第6摩步师与第150师一部在伊万尼夫斯克西南、克里希夫卡以西附近地段也跨过了运河防线,在斯图波基的西北建立起位于运河西的第三个桥头堡。
在位于目前战场最西端的第聂伯河岸边,俄军第429摩步团从瓦西里耶夫卡沿经过濒河铁路大坝的M-18公路,越过水际战线(此时卡霍夫卡水库库容不足)向北突袭卡缅西克乌军阵地,不过最新的动态是这里又被乌军反击夺了回来。
这显然是一种试探性的突袭,目的就在于绕开博罗季诺正面俄军苏罗维金防线以北的乌军密集设防区,在扎波罗热战线寻求取得点阵式突破的一种战术尝试;同时也能在调动乌军的过程中找到这里乌军布防的弱点,以备随后发起新的进攻。
乌克兰武装力量今年初新建立起来的“无人系统部队”,是全球首支以无人机无人艇作为主要技术装备的独立作战部队,并被乌自称是其除陆、海、空军之外的第四军种。这是在传统战争中根本没办法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在北约国家的情报体系及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下,乌军统帅部寻求通过技术创新,改变战场态势的一种有效尝试。
乌军现已规划这支“无人系统部队”将首先组建11个团及若干独立营,估计主要将是通过对现有的无人机营、无人机连,按区域性进行整合逐次组建起来。其中,第14、第413两个团已部署在俄库尔斯克地区,第414团部署在红军城方向(19)。
除了乌军常规部队配置的无人机营连,在战场上不断进行的战术尝试与主要频繁作为飞行炮弹使用之外,这些目前主要分散控制在乌国家安全局(SBU)和国防部情报总局(GUR)等乌克兰国家机构,事实上的特种部队,对俄罗斯本土纵深的兵工厂、油库仓库及其他基础设施,正在不断进行着收益巨大,来自天空的破袭作战。
最近两个月来,乌军的无人机攻势已经表现出规模慢慢的变大、越来越频繁、作战效果愈加明显的现实特征,已经完全不再是此前泄愤“砸玻璃”式的顽童行为!而取得如此战绩,绝非乌军自身可以独立做到,其所依托的就来自于北约的情报与技术支撑体系。
因此,北约事实上已经直接在与俄军作战,只是彼此心照不宣而已,这也正考验着“北极熊”的战略忍耐力!日前莫斯科公开更改后的俄罗斯核战略学说,其中,有关将无核国家在有核国家的支持下,“对俄罗斯主权导致非常严重威胁时”也被纳入战略核力量适合使用的范围的新表述,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对之的一个警告性的回应。
9月29日,乌克兰对沃罗涅日、别尔哥罗德、罗斯托夫和伏尔加格勒等州发起了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俄国防部宣称有125架无人机被防空系统拦截,其中在伏尔加格勒地区拦截了67架,GRAU军火库所在地科特卢班发生多起爆炸,罗斯托夫地区民用基础设施被袭,当地居民报告包括邻近的伏尔加顿茨克都出现部分停电(20)。
10月9日,布良斯克州遇袭,位于卡拉恰耶夫的第67“GRAU”兵工厂再次被无人机爆炸,地方当局宣布该市进入紧急状态(21)。次日,俄罗斯国防部称乌克兰约98架无人机被拦截,其中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上空被摧毁的目标达到47架无人机;阿迪格共和国遭袭,一架装载有19kg炸药的美制PD-2无人机袭击了军用机场(22)。
9月10日凌晨,乌军还试图夺占俄罗斯位于黑海戈利岑气田的“克里米亚2号”海上油气开采平台。其出动了海军特种部队和14艘船只,直接从高速船上发射至少26架FPV无人机还使用便携式防空系统向俄机发射导弹。在一年之前,乌方已作过对俄在黑海海上钻井平台类似失败的的登陆尝试(23)。
在九月中下旬乌克兰发动的无人机袭击中,俄本土纵深遭受损失最大的是的数家重要兵工厂及其弹药仓库。其中,包括位于西北联邦管区特维尔州托罗佩茨市的第107军火库、距此不到二十公里的特维尔州奥克佳布尔斯基的第23兵工厂弹药库和位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提霍列茨克的第719炮兵弹药基地。
第107仓库出现的爆炸甚至引发了最高里氏 2.8 级地震(24),第23兵工厂也发生多次强烈的爆炸及殉爆(25)。这同时表明,除能源、民用基础设施之外,乌军此时袭击的重点目标是俄罗斯的大型弹药库。而第107兵工厂弹药仓库的新储藏库区,正是此时正在接受刑事调查的前国防副部长布尔加科夫任职期间主持修建的,并称将建成一个“符合世界最高标准”的导弹、弹药和爆炸材料储存系统。这使网民产生了无限的联想(26)。
此外,乌克兰还使用法国提供的“锤子”巡航导弹(“暴风阴影”的法国名称)袭击库尔斯克核电站,但被俄军防空部队防空部队拦截,弹体坠落在核电站厂区五公里外(27)。
在此前出访美国的前后,两年前这位曾在西方世界眼中无比荣耀的“泽圣”,已经在向拜登政府和英德法意等国推销他的这个计划。
当该计划的谜底没有揭穿时,此间许多人一定是会存有很大的好奇心的,因为大家都想看看在目前这种即将全面的战场态势下,这位在特朗普眼中每来一次美国就能拿走几十亿美元的骗子,怎样来收复1991年的乌克兰边界?
翻译过来直白地说,其中的第一条就是“我要加入北约,你必须让我马上加入北约”。换句话说就是,你们北约一定要马上到乌克兰战场去替我打仗。第五条更是自大到已经“拎不清”自己分量了,想代替美国成为“欧洲宪兵”。可能在马林斯宫这些人的眼中乌克兰已经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甚至是第一超级大国了。
我想,当基辅现政权的幕后国际“金主”看到这一个计划,第一反应可能就不只是大失所望,更会恼羞成怒。本来是想看一看这位“时代圣人”还有什么新的本事,结果他们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如果相信这个计划,那么无疑自己就被套路了!
如果没有在库尔斯克这一次次的折腾,乌军在国内战场本来还是能够继续坚守至少一年以上的;然而,经过这番“作妖”加之此时“胜利计划”的心理折磨之后,泽连斯基本人的政治生命,在今后的六个月内也就应该结束了!
为什么,不能给这些金主带来确切收益的走狗还有什么用呢?不妨换一个人试一试,看能不能比这位即将被抛弃的弃儿做得好一些。
至于这位现在尚盘踞在马林斯基宫年轻犹太人的个人命运就难说了。尽管他已经在英国拥有了豪宅、给自己准备好了游艇、甚至据说还购买了希特勒的豪华轿车,加上在西方援助中攫取的那些不义之财,可完全到伦敦或其他国际大都市去享受豪华的退休生活了!
但是,南越吴庭艳的悲剧并不一定不会重演!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一下目前前线乌军士兵的惨状,这些基层官兵,包括对个人前景始终忐忑不安的乌军那些高级将领对之是没有一点好感的。当然,最终走的是哪条路,还是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的
下一篇:“无人空中航母”初次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