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九体育直播

冲锋枪的进化之路

发布时间: 2024-07-08     信息来源: 小九体育直播

  提起冲锋枪,不少军迷会联想到波波沙冲锋枪、MP5冲锋枪、乌兹冲锋枪等世界名枪,它的问世弥补了一战期间近距离作战火力不足的问题,改变了步兵战术,一度成为战场上制胜利器。

  自冲锋枪诞生以来,各国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研发改进,因其射速快、火力猛、轻巧便于携带,慢慢的变成为现代步兵最重要的单兵武器之一,不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普遍应用,还在之后的反恐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走过百年进化之路,冲锋枪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体现出了什么样的设计理念?本期,让我们一探究竟。

  冲锋枪通常是指双手持握、发射手的单兵连发枪械,曾被称作“手提机关枪”。它介于手枪和机枪之间,射速快、火力猛,适用于近战或冲锋,因而得名冲锋枪。

  冲锋枪的出现,与战场需求及科学技术进步紧密关联。一战时期的主流作战样式是堑壕战,各国军队普遍列装了射程远、火力大的机枪,可以对集群冲锋的步兵造成伤亡。一战索姆河战役,展现出堑壕战的残酷性——英军一天内有6万人倒在机枪枪口下,这不仅是一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也打破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单日伤亡纪录。

  残酷的堑壕战让交战双方意识到:军队迫切地需要一种既能像机枪一样进行快速连发射击、高密集火力覆盖,又像步枪一样可轻便携带的轻武器。在战争的推动下,冲锋枪应运而生。德国枪械师雨果·施迈瑟研制出MP18冲锋枪,它采用自由式反冲为基础组合侧向开膛装弹和抛壳的设计,构建了以追求高射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最早将冲锋枪用于实战的也是德国。自MP18诞生后,德军一改过去火炮打击后步兵集群冲锋的战术,而是采用突击队渗透战术,悄悄匍匐到对方阵地前,利用冲锋枪的火力优势发动突袭。可以说,冲锋枪改变了步兵的战术,既减少了己方人员受伤或死亡,又提高了对敌突击效率。

  20世纪40年代是冲锋枪发展的鼎盛时期。MP38冲锋枪、苏联波波沙冲锋枪和英国司登冲锋枪等,都是当时的名枪,累计生产达1000万支以上。

  然而好景不长,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的发展令冲锋枪渐渐“失宠”。二战后,自动步枪与冲锋枪的功能越来越相似,特别是兼具冲锋枪和自动步枪优点的突击步枪出现后,冲锋枪的战术地位逐步下降,发展陷入停滞。

  转机来自一场教科书式的营救行动——1980年,6名袭击了伊朗驻英国大使馆,英国特别空勤团以1名队员轻伤的代价,成功解救大使馆被劫持人质。此次行动,英国特别空勤团突击队员使用的MP5冲锋枪一战成名。凭借其枪身短小、便携易用、射速快、威力大等特点,冲锋枪成为各国竞相研发的近战突击武器。这时候,捷克VZ61、比利时P-90、意大利M4等一系列冲锋枪相继问世。

  回溯二战前后冲锋枪发展史,不难发现冲锋枪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二战前,冲锋枪突出特点是性能好价格低,生产遵循战时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快速量产,但精度都不高。二战后,为满足特种部队和警察部队的需要,冲锋枪开始向着高精度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从轻武器发展势头看,除了微型冲锋枪、轻型冲锋枪、微声冲锋枪仍有生命力外,普通冲锋枪逐渐被小口径突击步枪取代已是大势所趋。

  二战中,冲锋枪风靡全球,几乎所有交战国的军队都为步兵装备了冲锋枪。奇怪的是,日军步兵却始终没有装备任何一种型号冲锋枪。注重单兵射击训练和步枪精准射击的日军认为,步枪要好于命中率低的冲锋枪。直到在太平洋战场上,成千上万的日军倒在美军冲锋枪的密集弹雨中,日军才认识到冲锋枪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

  二战前,战术思想守旧的参战国认为,冲锋枪制造工艺复杂、战场作用发挥有限。但是二战时期的地面战呈现出与一战截然不同的特征:步兵分队开始与火炮、坦克一同投入战斗,较远距离目标能够最终靠火力支援解决,轻武器则应用于近战;战场上双方机动能力增强,遭遇战的几率增加。这些特征要求步兵分队必须提升近战火力强度,其手段之一就是装备更多连发武器。

  当时,自动步枪技术并不成熟,比较可靠的方案是将采用自由枪机原理、可随时开膛射击、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继续发展下去。步兵分队装备冲锋枪,可以与栓动步枪形成远近互补。

  随后,各国采用冲压、点焊、铆接等工艺制造出波波沙、MP38、司登等新式冲锋枪。虽然冲锋枪好用管用,但其性价比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只有大幅度减少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工时,才是冲锋枪量产并列装军队的先决条件。以苏联为例,PPD冲锋枪因大量使用铣削零件,成本高达900卢布,而改良后的波波沙冲锋枪的成本约为142卢布;工时方面,单支PPD冲锋枪生产需13.7个工时,而波波沙冲锋枪压缩到7.3个工时。显而易见的超高的性价比,让波波沙冲锋枪成为苏军的标配。

  二战结束后,随着突击步枪问世,传统冲锋枪失去用武之地,渐渐从各国陆军中退役。不过,个人防卫武器概念的提出,给各武器厂商打开了新思路,改良后的冲锋枪凭着短小轻便、火力凶猛的优势,成为近战利器,并诞生出德国MP7、意大利M12S等冲锋枪。

  随着现代单兵装备走向多样化和专业化,“一杆步枪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在近距离交战中,改良后的新型冲锋枪要比短突击步枪更加实用,其射速高、操控性好,适合军人单手持枪执行特殊任务。新型冲锋枪一般都采用短枪管、无枪托和模块化设计,这些设计的好处是枪身更短、携带时更便利和隐蔽,能在城市环境等狭窄拥挤的空间快速灵活地改变枪口指向,也能够准确的通过需要加装各种战术附件,进一步提升其作战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国家对冲锋枪的定义也不同。突击步枪因适合单兵冲锋时使用,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冲锋枪。例如,我军曾大量列装部队的56式冲锋枪,其实是属于突击步枪。

  苏联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说过这样一句话:“要使某些事情变得复杂是格外的简单的,但要使它变得简单却很复杂。”斯帕金的成功正是将之前复杂的冲锋枪变得简单起来,他设计的波波沙冲锋枪创新简化了枪械结构、零部件和加工工艺,并从中能够正常的看到德国、芬兰冲锋枪的身影。

  作为二战中大规模使用的冲锋枪,波波沙冲锋枪配备的枪械构件可用“极简”二字形容,在量产阶段发挥出巨大优势。看似简单工艺结构的背后,暗藏着设计师的聪明才智。

  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芬兰军队使用索米M1931冲锋枪,充分的发挥近战火力优势,让苏联损失惨重。对此,斯大林要求加快新式冲锋枪的研制工作——打造性能接近索米M1931冲锋枪,又便于量产。

  斯帕金受领研发任务。仅1年时间,波波沙冲锋枪诞生并装备苏军。如果说索米M1931冲锋枪凭借的是芬兰人精益求精的制造工艺,那么波波沙冲锋枪只有两个字——简单。简单的设计理念,使得波波沙冲锋枪只有87个零件。这些零件均采用钢板冲压、焊接、铆接制成,大幅度缩短了枪械生产周期。

  波波沙冲锋枪装备苏军后,受到官兵的青睐。他们评价说:“在恶劣环境中,波波沙冲锋枪极其耐用。”

  二战时,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是波波沙冲锋枪。但还有一种波波斯冲锋枪,比波波沙冲锋枪设计得更简单。当时,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苏联守军急需一种可立即使用的冲锋枪。一名苏联枪械设计师临危受命,仅利用在列宁格勒里所能找到的材料,在波波沙冲锋枪基础上设计出了波波斯冲锋枪。

  简单归简单,波波斯冲锋枪更具创新性。如果说波波沙冲锋枪还存留不少过去冲锋枪的设计缺陷,那么波波斯冲锋枪代表着一种彻底颠覆的设计。它不仅冲压化程度比波波沙冲锋枪高,还一物多用,许多零件都承担几个功能,设计集成化更高——仅用一块特殊形状的铁片和一根销钉,就让波波斯冲锋枪的枪管节套与机匣实现前后、左右、上下、旋转多个方向固定,还没有用到任何切削加工件,足见设计师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强大的想象力。

  枪械性能提升靠的是设计师的创新智慧。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设计师仍在不断开掘着新的冲锋枪研制思路:德国MP7冲锋枪凭借小口径、高初速的优点,做到了破甲于转瞬之间;俄罗斯PPK-20冲锋枪的枪身虽短,却对其他附件“兼容并蓄”——枪口装有快速拆装接口,方便安器,护木上有皮卡汀尼导轨,两侧有短导轨,可拿来固定瞄准镜等装具;APC9K冲锋枪在机匣尾部安装了液压缓冲器,进一步减小枪机后坐力,使该枪的最高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上千发。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斯帕金的那句话,就不难理解其深刻内涵:一款枪外观上的“简单”,以及性能上的先进性,恰恰源于设计师的高超设计。枪械设计的最优解不是最复杂的,发现最优解却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闪耀着设计师智慧的光芒。(石峰 谢润昌 贾浩蓝)

上一篇:【直击中国航展】航展轻武器面面观:种类非常之多的“20式”枪族

下一篇:军工世界丨手枪的创新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