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
实践证明,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
高新武器装备是国之重器、军之利剑,是抢夺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实现我军武器装备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关键。
全面启动创新引擎推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要以习强军思想为统领,推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
创新是军事革命的精髓,是驱动武器装备发展的动力。习主席指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必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是突破武器装备发展瓶颈,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驱动武器装备发展的动力。人类军事发展史表明,要作好武器装备发展这篇文章,创新是破题之策。回顾军事领域的四次革命,武器装备从徒手化到金属化、从金属化到火药化、从火药化到机械化、从机械化到信息化智能化,每次发展都是创新的成果。当今世界,军事强国都以创新驱动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美国一些先进武器装备从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界限,俄罗斯等大国也都努力抢占制高点。现在,我军武器装备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差距明显,要突破武器装备发展瓶颈、缩小同西方差距,就必须从创新中寻找持续发展动力。这是实现武器装备发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根本。
掌握武器装备主动权的关键。武器装备创新事关战争胜负和国家安危,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持军事领域主动权,对尖端武器装备都深藏不露。西方国家制定的所谓“巴统协定”,就是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的一个规定。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欧美各国武器装备和技术封锁,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全面引进和仿制苏联武器装备。但实践证明,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我们要加速创新发展步伐,这样才可以牢牢掌握军事发展主动权,在国际战略博弈中占据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实现我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必须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在武器装备信息化时代,我军武器装备发展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基本实现机械化,又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面对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我军武器装备发展不能走按部就班、先机械化后信息化的路子,而要充分的利用后发优势,在跟踪世界先进武器装备发展的同时,积极借鉴吸收先进的技术,大胆创新发展,在较高起点上进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全面带动机械化发展,实现我军武器装备从机械化到信息化跨越发展,快速推进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
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现代战争是信息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变成全球军事发展大势。美军以“网络为中心”全面展开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俄罗斯侧重信息化战进攻与防御的武器装备建设,世界其他几个国家也将武器装备信息化作为新军事革命的第一个任务。适应世界信息化战争大势,大力加强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就要突出以信息战武器为重点创新发展,用网络信息化作战的基本形态,塑造武器装备体系建设,推动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重点创新发展杀手锏武器装备。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节奏快、周期短、武器毁伤能力强,拥有杀手锏武器装备的一方能够掌握战争主动权,控制战争进程和规模,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综合运用多种进攻手段给对手以毁灭性打击,迅速削弱对手的战斗能力和战争维持能力,从而赢得战争胜利。杀手锏武器装备是我军短板,也是极具创新的领域,我军在武器装备发展上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点发展集战略威胁能力和实战打赢能力于一体的杀手锏武器装备。比如,针对发达国家电子信息系统,发展反卫星装备、电子对抗设备等,削弱敌方获得信息的能力;针对外军航母编队机动性强、制空制海能力强的特点,全力发展高超声速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等,对敌舰航母编队形成威胁。
实现颠覆性武器装备突破发展。颠覆性武器被称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随着军事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武器性能不断的提高,甚至在现实空间内的传统武器性能已经接近界限状态,为了抢占未来军事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展颠覆性武器已成为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提出发展颠覆性武器,实现其“抵消”战略。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第一次将计算机病毒应用于实战,在空袭巴格达战斗中,成功破坏了对方指挥系统。我军要领跑未来世界军事发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就要加强对激光武器、空间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等颠覆性武器装备的研究。
科学技术是基础。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也是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基础。恩格斯说过:“一旦技术上的进步能够适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即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当前,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虽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长于技术应用,弱于基础技术、核心技术研发的问题还没解决。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就必须加强科学技术探讨研究力度,加快发展能够大幅度提升军事能力优势的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技术探讨研究,为武器装备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集聚人才是核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核心。军事发展实践表明,谁拥有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谁就能够占领先进武器装备发展前沿。当年假如没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就没有“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现在我们人才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但科技帅才十分匮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十分缺乏。加紧集聚大批高品质人才,是推动我军武器装备创新的当务之急。要积极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努力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军民融合是途径。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是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法。军品市场既要充分的发挥军工集团、军队科研院所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也要发挥中科院、高等院校、民口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潜力,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军工开放,加快技术、资本、信息、人才、设备设施等资源要素的军民互动,积极吸纳和利用民用先进的技术。创造有序开放竞争的局面,优化军工产业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引导国家经济社会资源有序进入装备建设领域。
制度机制是保证。武器装备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靠科学制度机制来规范。从顶层设计上,要建立军民融合重大科研任务形成机制,构建军民共用技术项目联合论证和实施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军民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切实加大对军事核心技术和高新武器装备研制支持力度,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科学技术成果向武器装备转化的制度机制,提高技术和装备高度耦合性;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把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激励科研工作向创新聚焦用力,真正的完成比赶超的浓厚创新氛围。
回复关键字,获取相关主题精选文章热点聚焦:军民融合 一带一路 电磁武器 网络战 朝鲜半岛 南海问题 中美关系大政方针:十三五 两会 国家战略 经济 军事 科技 科研 教育 产业 政策 创新驱动 信息化建设 中国制造 政策法规 产业快讯军民融合:民参军 协调创新 成果转化 军工混改 重点项目 国防工业 第三方评估创新前沿:人工智能 颠覆性技术 无人系统 机器人 虚拟现实 可穿戴设备 3D/4D打印 生物科学技术 精准医疗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大数据 5G通讯 区块链 量子计算 超级计算机 新材料 新能源 太赫兹 航天 卫星 北斗 航空发动机 高性能芯片 半导体元器件 科技前沿应用 创新科技尖兵利器:航空母舰 潜航器 无人机 新型轰炸机 先进雷达 新型导弹 反导 高超声速武器 武装直升机 装备强军动态:军队改革 军事战略 人才培养
安全纵横:综合安全 军事安全 科技安全 信息安全 太空安全 发展安全 网络安全
其他:大国博弈 贸易战 习 马斯克 DARPA 兰德研究报告 潘建伟 梅宏 李德毅 顾建一 卢秉恒 邬江兴 王凤岭 名家言论 国防建设 外军动态 其他主题文章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