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九体育直播

实施基础能力战略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国防科技实现新跨越

发布时间: 2023-11-28     信息来源: 小九体育直播

  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防科工委组织研究编制了《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已正式颁布。《纲要》紧密围绕未来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科学技术创新的战略需求,明确了到2020年国防科技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了建设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任务。

  军工企业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地增强,国防科研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改造升级,军工技术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总体设计、系统集成、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配套的现代化国防科研体系。

  多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完成设计定型和定型试验,一批新型装备陆续完成研制并装备部队。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材料、信息、生物、化工、光机电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新兴起的产业,军民结合高新技术的先导和辐射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

  武器装备预先研究、国防基础科研等科技计划成功实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科研成果。“十五”期间获国防科技奖3500余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0余项,载人航天等项目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专利数量大幅度增长。国防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国防科技工业要紧紧抓住我们国家的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四个坚持”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国家科技发展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作为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基点,为促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国防科技工业要实施“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

  ●强化基础,就是要强化国防科技工业的科学技术基础、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提升国防前沿、战略高技术领域研究及科学技术基础条件建设水平,掌握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适应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

  ●提高能力,就是要立足自主创新,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科学技术研发能力、武器装备供给能力、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军民结合,就是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军工科研生产能力进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民用科技资源参与国防科研活动,全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跨越发展,就是要改变跟踪发展的模式,跨越常规发展的若干阶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点跨越。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是: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地增强,国防科技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明显地增强,国防科技总实力明显地增强,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基本满足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建成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

  建设一个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抓好两类工程:重点抓好国家重点项目和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专项科技工程。

  突出三大领域:在武器装备关键技术、军民结合高技术、军工制造技术安排优先主题。

  强化四个重点:在国防基础与前沿科技领域,确定重点发展方向。

  打造五个平台:加强国防科技实验室、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重大试验设施与基地、军工技术基础条件平台和武器装备系统研发平台等平台建设。

  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按照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升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快速供给能力,满足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

  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民高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充分的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国家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军民用技术双向互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先进民用技术满足军事需求。重点开展航天高新技术、航空产业化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核能和核燃料技术、兵器新兴起的产业技术、电子信息两用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优先主题的研究。掌握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力强的技术、产品和产业体系,大幅度提升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出一批新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群,形成若干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品牌。

  振兴军工制造业,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积极地推进军工制造业信息化,增强军工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试验验证能力,保障重大军工产品的快速设计、批量生产和规模化试验验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在军工制造技术领域重点开展军工产品与制造业数字化技术等优先主题的研究。形成军工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敏捷、高效和绿色的新型军工制造业。

  以引领未来发展,拓展创新基础,强化技术保障,培养创新团队为宗旨,超前部署一批国防基础与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技术基础研究。突破一批重大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加强高水平的技术基础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支撑军工产品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水平的稳步提高。在重大基础和前沿技术方面,形成催生重大科学技术发现和发明的总实力;在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形成坚实的技术储备;在技术基础方面,形成对产品研制和产业化的全方位技术保障体系;在人才建设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团队。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若干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大型飞机、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加强统一领导,集中全国科技力量,大力协同,精心组织,本着成熟一个上一个的原则,逐项启动,确保国家重大专项目标的实现。

  以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宗旨,按照基础性、集成性、带动性的原则,选择一批对提升国防基础能力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科技项目,实施基础能力科技工程。以提高先进工业技术应用能力,加快工业技术升级应用;以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加强基础产品工程化;以增强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加强前沿技术系统集成等为目标。

  统筹规划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国家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

  建立若干个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推动国防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等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应用;

  集中建设重大试验验证设施、基础性研究试验基地、大型综合性科研设施和基地;

  加强技术基础条件建设,实现军工产品技术基础的快速反应和全系统全方位服务功能;

  优化结构布局,营造创新环境。构建小核心、大协作、结构符合常理、精干高效的军工科研生产体系。

  加强科技评价,确保高效运行。建立科技规划实施和效果后评估制度,实施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考核。

  改善投入结构,激励科学技术创新。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制。

  实施人才战略,培育创新团队。实施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地推进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完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

  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实施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战略,改革完善国防知识产权配套政策,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转移、保护和利用机制,确保以发明专利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持续迅速增加。

上一篇: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结束有气势的12组语句

下一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