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资动态

德国发布国防报告称应加大国防预算是平静的军事转型还是重拾战争野心

发布时间: 2025-03-13     信息来源: 国资动态

  德国国会军队事务专员霍格表示,德国国防预算仍需增加,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局势。

  2.尽管德国已投入巨资进行军队现代化改造,但霍格认为现有资源仍远远不足。

  3.为此,德国设立了1000亿欧元的特殊基金用于军队建设,但霍格强调兵员数量和军队基础设施的提升仍需更多资金。

  4.与此同时,德国军工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以应对全球防务需求激增。

  3月11日,德国国会军队事务专员霍格(Eva Hoegl)在发布德国联邦国防军年度报告时,对目前德国军队的改革进展进行了详细评估。

  尽管自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全面侵略以来,德国已经投入巨资进行军队的现代化改造,但霍格仍然表示,现有资源依然远远不足,改革进程虽有所进展,但距离理想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她特别指出,虽然德国军队的基础设施和武器装备有所改善,但这些成效在许多方面仍未显现,且大部分特殊基金已被消耗殆尽。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局势,德国设立了1000亿欧元的特殊基金用于军队建设。然而,霍格在报告中强调,德国的防务预算仍然远远不足,尤其是在兵员数量和军队基础设施的提升方面。她形容,改造德军的过程就像是转动一艘巨大的油轮,涉及战车、舰艇、战机的采购和整个营区的现代化,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霍格认为,要完成或接着来进行这些重要项目,德国必须增加常规的国防预算。她的这一结论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讨论,特别是在当前德国国内的财政紧张情况下,如何平衡国防支出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德国在过去几年中加大了对军队现代化的投入,但德国军队的资源仍然被认为是“远远不足的”。霍格指出,即使在1000亿欧元的特殊基金支持下,许多军事项目的进展仍然缓慢。军队的人力招募、基础设施建设、新武器的采购等方面虽有改进,但整体效益未如预期。

  以战车和舰艇的采购为例,德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迅速。霍格表示,采购和改造这些复杂的军事装备需要的时间比预想中要长得多。虽然政府和军方已经在加速这一进程,但德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的战斗力提升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报告中强调,假如没有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德军在未来几年的防务能力仍旧没办法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德国军队的兵员短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德国设法通过加强人力招募来缓解这一压力,但兵员的补充速度和质量仍不足以满足现代化军队的需求。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德国军队的快速扩展和有效战力的提升显得很急迫。

  除了军队内部的改革,德国的军工产业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这一转型的背景,不单单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安全威胁,也还是为了推动德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全世界汽车市场的疲软,德国许多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开始将资源和技术转向军工产业,试图在国际防务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找到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德国的汽车工业曾长期被视为“德国制造”的象征,梅赛德斯、宝马、大众等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占了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由于供应链中断和新能源转型带来的阵痛,德国汽车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2年,尽管德国汽车行业的销售额仍高达5060亿欧元,但与此同时,裁员和工厂关闭的问题日渐严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的军工产业在全球防务需求激增的浪潮中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诸如莱茵金属(Rheinmetall)和亨索尔特(Hensoldt)等公司,正计划将汽车零部件生产线转型为高技术武器生产基地,生产导弹、装甲车等军事装备。许多原本属于汽车工业的劳动力也开始流向军工行业,这种跨界转型背后,是德国在全球安全形势变化中的战略考量。

  德国的军事转型不单单是经济决策,更是地理政治学的一种反应。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和欧洲防务危机的加剧,德国意识到,长期依赖美国和其他盟友的安全保障已不再现实。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德国不仅大幅度的增加国防预算,还在考虑经过仔细修改国内的财政政策来支持更多的军事支出。

  梅尔茨(Friedrich Merz)提议修改政府的举债法规,以便能够大幅度提高国防预算。这一提议虽然面临着其他政党强烈的反对,但也反映了德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战略考量。在某一种意义上,这一转型不单单是经济复苏的需求,还是德国重新审视其全球安全角色的一个信号。

  随着全球防务需求的激增,德国的军工企业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加大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无人系统等前沿技术的投入。德国希望借此缩小与美国、俄罗斯等传统军工强国之间的技术差距,提升自身在全球军备竞争中的话语权。

  然而,这种转型也带来了争议。德国的军工企业能否在和平时期持续维持高效的产能?这一转型是否意味着德国正在悄然走上“再武装”的道路?这样一些问题都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作为二战后的战败国,德国深受“永不再战”理念的影响,和平主义一直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然而,随着全球战略形势的变化,德国的军事转型无疑让国际社会产生了疑虑。批评者指出,德国通过转型军工产业,不仅可能将自己拖入全球军备竞赛,还可能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其“再武装”倾向的敏感反应。

  尽管从经济角度来看,军工产业的崛起能够带动就业和投资,但这一转型是不是满足德国一贯的和平主义价值观,仍然值得深思。尤其是在历史的背景下,德国的“再武装”行动是否会带来与二战后遗留问题的冲突,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德国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经济转型。曾经支撑德国经济腾飞的汽车工业,正因全球市场的变化而面临困境。与此同时,军工产业的崛起为德国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这一转型能不能成功,如何在经济利益与历史责任之间找到平衡,仍然是德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德国能否在未来找到一条既能满足经济稳步的增长需求,又能保持和平主义价值观的道路?这一问题的答案尚未揭晓。然而,德国的转型,毫无疑问将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投下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德国的军工转型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选择。面对历史的阴影与未来的挑战,德国如何平衡其军事扩张与和平承诺,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上一篇:浓重的历史传承滚烫的革命火种!中国武器名称大全

下一篇:郴州桂东:军地联合展开国防军事设施维护常识宣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