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引爆核武器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1905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空理论,即“狭义相对论”。由此开始,整个物理学界都诞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以影响现代物理的一大基石形成了。而在十年之后,他再接再厉又提出了全新的引力理论,即“广义相对论”。
在相对论的指引下,美国军方于1942年6月开始秘密试验,希望利用核裂变的反应来研制,史称为“曼哈顿计划”。几乎与此同时,德国纳粹也在积极进行核武器的研究,希望扭转战场的颓势。
为了取得先机,美国、英国等国几乎集合了当时西方国家最优秀的科学家,动员了十多万人的研发技术和后勤补给队伍,前后耗资数十亿美元。到了1945年7月16日,终于成功进行了第一次的核爆炸,顺利制造出了两颗能用于实战的。
眼见日本军国主义还在负隅顽抗,为减少自己的人员受伤或死亡,更为了加速战争的进程,美军于1945年8月5日和8月9日,使用B-29轰炸机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对此,当时位于延安的《解放日报》这样刊登消息:
战争技术的革命,原子炸弹首袭敌国广岛。东京承认广岛所有生物被烧死,该城烟火弥漫,高达四万英尺。
日本天皇裕仁没有犹豫,很快就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二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1946年8月,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来中国访问,特意赶到延安拜访毛主席。在杨家岭的窑洞前,她与毛主席进行了一次认真的长谈,除了中国问题以外,还聊到了国际时局,聊到了。对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毛主席表现得非常坦然,甚至颇有轻蔑的意味:
它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是一种大规模屠杀性武器,但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
从此以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就成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影响到了国家的方方面面。但是,毛主席虽然在战术上藐视敌人,但在战略上却格外的重视,他在许多场合都多次强调:
建国以后,毛主席更加高度的重视核武器,因为深知假如没有核武器,那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随时都会被别的国家核讹诈。
1950年1月,他在第一次访问苏联时便要求观看做试验的纪录片。从此,内心便萌生了中国人自己研究的目标。
由于新中国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所以底子非常薄。即便如此,毛主席还是亲自过问,力主创建和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建立自己强大的国防力量。
1955年1月,毛主席特意听取了钱三强、李四光等人关于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可行性报告。经过中央多次讨论,终于做出了要发展核事业的战略决策。
之后,中苏两国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发展原子核物理研究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协定”。在苏联的尽力援助下,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很快,毛主席在数次指示后,逐渐形成了“自力更生为主,外方援助为辅”的指导方针。
过去我们没飞机、大炮,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现在,我们已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
不过,伴随着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弥漫,两国关系出现了裂痕。在赫鲁晓夫的指示下,所有的援华专家撤走,所有的援华项目终止,其中最先撤走和最先终止的自然就是核武器的研发。
从此开始,中国的外援再也没了,完全成了独立自主的核武器研发。期间,毛主席多次为科研人员打气鼓劲,明白准确地提出中国不仅要有,氢弹也要有,而且都要超过国际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在新疆罗布泊的核武器试验场成功试爆,彻底轰动了全世界,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全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到了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也成功试爆。从到氢弹,只用了短短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彻底奠定了自己核大国的基础。
在成为核国家后,中国政府随即做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庄重承诺。
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中国在原有承诺的基础上,出台了“核武器使用三原则”:
一、在中国核武器、遭遇敌人核武器或者常规武器袭击的情况下;二、在中国航母、战略导弹、核潜艇等遭遇敌人核武器或者常规武器袭击的情况下;三、在中国本土的城镇农村、重要设施、水利工程或者民众聚居地遭遇敌人袭击的情况下。
此举,并不是意味着我国政府放弃了原先的承诺,而是在这一承诺的基础上进行了明确和完善。同时,也有效应对了美国企图先发制人式的蛮横袭击和霸权行动。
迄今为止,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有核国家,谁都没做出过类似的明确承诺,包括最大的两个核国家美国和俄罗斯。不难看出,中国是一个有担当、爱和平的世界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