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在为一场大战做准备武器出口大降23%增购俄制装备
中国可能已经在备战了。从两会结束后官方的态度来看,已经迫在眉睫,如果继续恶化,那么中国很有可能会被迫提前实施“武统”计划。
该报引用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报告数据称,中国在2018-2022年期间,武器出口额度比前一个五年减少了23%,同时期武器进口却增长了4%左右。
根据SIPRI的数据,在全球武器出口国排名中,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德国。其中,俄罗斯和中国的武器出口在近几年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深陷乌克兰战场的俄罗斯,武器出口受挫并不难理解,但为何中国也出现了下滑呢?要知道,中国在2011至2015年期间可是世界第3大武器出口国。
根据SIPRI的数据,2016-2020年期间中国武器出口额比2011-2015年期间减少了7.8%,在全球武器出口总额的比重也降到了5.2%。
首先可以排除质量和产量因素。这些年中国的航母,万吨大驱,075两栖登陆舰,歼-20,运-20等大型装备接连服役,就已经证明了中国军工的实力和速度。
而且,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买同级别的装备,中国的性价比也是最高的。所以,中国武器出口下滑,应该不是因为质量、产量和价格问题。除此,那又是为何呢?
第一,受到了中美关系下行的影响。中国武器出口下降,主要是在美国重返亚太之后,随着中美竞争对抗的升级,其他几个国家要购买中国武器,自然会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
在国际军火市场,购买一国武器特别是大国的武器装备,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与该国将有深入的军事合作和信任,甚至甘愿受其“保护”。所以购买中国武器,实际上就等同于在中美之间站队,这让很多国家会有所顾忌,更何况美国还会百般阻拦。
2016年是蔡英文上台的时间点,自此之后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和平统一遥遥无期,那么中国大陆做最坏的打算,减少武器出口,增加武器储备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披露,俄在2018-2022年期间对中国的武器出口额比上一个5年增长了39%。如今,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俄罗斯武器进口国,占俄武器出口总量的23%。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并不是普通的弹药,而是一些技术上的含金量较高的装备,比如航空发动机,先进战机,S-400防空导弹系统等。
其中最近的一项军购大单,是2020年左右向俄罗斯订购的121架米-171军用运输机和攻击直升机。这些战机如果被部署在东南沿海地区,在未来的台海之战中就可以与两栖登陆部队配合实施立体登陆作战。
牵涉面太大,作战难度也极大,中国要提前启动“武统”计划,需要做的准备非常多,远不止减少武器出口和增加武器进口这么简单。
如果被迫实施“武统”计划,那么执行此项任务的主力就是两栖登陆部队,他们将是首批登上台湾岛作战的前锋部队,决定着“武统”计划的成败。
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缺少大型装备,两栖登陆作战都是最大的短板之一。
在新世纪以前,两栖登陆作战主要依赖的是30多艘072、073等坦克登陆舰,这些舰船一次最多只能将2个陆战旅约1万多人的作战部队投送到对岸的滩涂阵地。
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在近十几年海军“下饺子”时代,中国优先建造了一批大型两栖登陆装备,包括8艘071船坞登陆舰和3艘4万吨级的075两栖攻击舰等,至此两栖登陆作战能力,才得到了质的提升。
如今一次可将6个以上的海军陆战旅投送到对岸,如果再加上辅助船只,一次投送数十万兵力渡海也不是什么难事。
除了渡海登陆舰队,还需要加强的是空中运输部队尤其是大型运输机。大型运输机在战时既可以为渡海登陆部队提供及时的物资保障,还可以将空降兵运送到敌后纵深地带,执行突袭作战任务。
目前,已经列装了约50-100架运-20重型运输机,加上从俄罗斯采购的121架军用运输机和攻击直升机,台海空中投送兵力和装备已不再是问题。
再依靠强大的海、空军提供的火力掩护,那么就可以在台海实施大规模海空立体登陆作战了。
除了军事上的准备,中国在解决前,还需要仔细考虑如何应对美西方的全面制裁问题。
实际上去年爆发的俄乌战争,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现在俄罗斯所遭遇的将来中国同样会遭遇。
而且中国将来面临的情况可能还要更糟糕。毕竟,俄罗斯的经济体量太小,并且在粮食、能源等战略资源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给自足,所以不管西方如何制裁,对俄罗斯都难以造成致命性打击。
但中国就不同了,中国的经济非常依赖外贸也就是外部市场,工业也离不开进口的原材料和能源,所以一旦中国被全面制裁,经济和工业都可能会受到重创。
那么中国又该怎么去办呢?其实去年宣布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一招破局之策。
未来中美竞争对抗只会慢慢的激烈,中美脱钩或者爆发新冷战已经不可避免,如果再被全面制裁,届时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最大的那一架——外贸,很可能就会遭遇毁灭性打击。
基于此,中国才未雨绸缪地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只有将内部市场统筹打通了,才能刺激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一旦内需上来了,中国经济就会迎来新的增长点,以弥补外贸受挫给中国经济来的损失。另外在能源和原材料方面,中国也在加强与中东、中亚以及俄罗斯等国家的深度合作,以确保战时不可能会出现断供的情况。
但是问题也还是有的,比如在高科技领域如芯片、航空发动机、新型材料等方面,中国依然有自己的短板。所以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弥补这些短板,避免在关键时刻被卡了脖子。
问题,中国还需要打赢一场舆论战,只有如此才能将“武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具体如何做呢?在“武统”前,中国需要加大宣传攻势,以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要大力宣传中国大陆为和平统一所作出的最后努力。大陆现在越是表现得“仁至义尽”,那么将来实施“武统”计划就越会水到渠成,所受到的道德上的指责就会越少。
二是要充分揭露美国和“”分子勾结“谋独”的事实,要让世人明白,走到今天都是美国和“”势力勾结挑衅的结果。这是将来出兵台海的最充实的“理由”。
三是要不断释放统一信号,展示大陆坚决统一的决心、意志以及实力。这是瓦解和“”分子抵抗意志,以及吓阻美日介入台海的成本最低的手段。
现在大陆持续不断的增加在台海的军事行动,包括去年针对佩洛西窜台举行的围岛演习,其实都是在展示一种不可抗拒的强硬姿态。同时,这也是在帮外界做“战前心理建设”,以便对发展有一个客观的预期。
其实,不止是中国大陆在备战,台湾当局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国,也在为即将恶化的做最坏打算。
美日早就有了介入台海之战的计划,而且还为此进行了多次兵棋推演。同时,台湾方面这些年也在加紧采购军火,企图要与大陆对抗到底。
从台湾当局以及美日对中国大陆释放统一信号的激进反应来看,目前台湾当局其实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意愿,而且已抱定了依靠美日等国武装抗统的决心。
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和统”希望几无可能。既然如此,大陆就没有继续耗下去的必要了,因为两岸分割越久,岛内的民族共识和国家认同感就会更加淡化,统一的阻力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