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几乎是处于有国无防的状态,新中国成立时,边防、海防、空防建设都是从零开始。国防工业的基础也极为薄弱,最重要的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由中国领导的、在战争年代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根据地兵工厂,共有94座,职工9万余人。这些工厂条件简陋,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一般只能生产枪弹、手榴弹、地雷、中小口径迫击炮弹等,也生产少量枪械和小口径火炮;另一部分是接管的原政府的军事工厂68座,职工10万人。数据来源:《当代中国丛书·当代中国的国防科学技术事业》上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这一些企业的设备条件和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都比自己创办的兵工厂好得多,但中国的整个工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低,这一些企业也只能从事旧杂式武器装备的修配和小批量生产,不能生产坦克、大炮、飞机、舰艇等武器装备。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了包括兵器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军需工业等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绝大多数都是单一陆军,没有空军,没有海军。陆军也绝大多数都是步兵,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极为有限,军队的武器装备也绝大多数都是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期间从日军和军队缴获的,武器装备性能落后,型号繁杂,威力弱小。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较为迅速地建立了海军、空军等军种和陆军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技术兵种部队,1966年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后来又相继组建了电子对抗部队和陆军航空兵部队。60年来,人民全面履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根本职能,胜利完成了保卫国防作战任务,严密守卫边防、海疆,依法履行香港、澳门防务职责,震慑、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参加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支援国家建设,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参加国际维和、反恐、公海护航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多次精简整编和60年的现代化建设,人民已经规模适度,结构明显优化,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形成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人民军队。此外,还建立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后备力量体制。
新中国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经历了上升─下滑─再上升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比较顺利,成就也非常显著。从1958年错误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开始到“”开始前,国防和军队建设受到党内“左”的指导思想影响,遭受一些挫折,特别是学习外军先进经验基本停止了,1964年底开始又搞所谓“突出政治”。但这期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流还是好的,取得的成就还是主要的,总体上是上升的,特别是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是明显的,到1964年,国产武器装备中,自行研制的已占55%,装备到部队的包括有坦克、火炮、装甲车,歼5、歼6、轰5型飞机,试制成功了“红旗1号”、“红旗2号”地空导弹和“霹雳1号”、“霹雳2号”空空导弹。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爆炸试验成功。在革命化建设方面,领导和机关工作作风、官兵关系能够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到了“”期间,“左”的影响全面发展,军队建设全面遭到损失,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基本不提了,军事训练在“文革”期间的前5年基本停止了,只提一个革命化,也变成了完全不顾实际的所谓“突出政治”。但这期间开始的“三线”建设,无论对当时的战备,还是对改革开放后的西部大开发,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结束后到1992年底,这一阶段军队建设主要是从“”的低谷中恢复上升,恢复50年代正确的东西,并在恢复中有新的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后,军队改革取得明显成就,特别是组建陆军集团军,使陆军的合成化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但在实践中过分强调了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军队要忍耐,而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年年在下降,军费困难,主要是保证人头费,军队现代化建设处于维持状态。1993年以后,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比较协调,跟踪世界军事科技发展,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大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军队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军队的距离逐步拉近。这一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第四,解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抓住主要矛盾,有所为,有所不为。
抓主要矛盾,有所为有所不为,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问题的基本做法。最为突出的表现,一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就决定开展“两弹一星”工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爆炸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正如1988年10月24日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94页。二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工程。1999年12月1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5年10月12日和2008年9月25日,“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7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11月7日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宣告,中国已变成全球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做出的又一卓越贡献。”